书籍详情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ISBN:9787301095393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讲述无论是追溯学科之形成,分析理论框架之建构,还是评价具体的名家名著、学派体系,都无法脱离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确实颇多牵连。不只是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更有内在理路的相互交织。想象学术史研究可以关起门来,“就学问谈学问”,既不现实,也不可取。正因如此,本丛书不问“家法”迥异、“门户”对立,也淡漠“学科”的边界与“方法”的分歧,只要是眼界开阔且论证严密的学术以及思想史、文化史方面的著述,均可入选。也许,话应该倒过来说:欢迎有志于通过触摸历史、感受传统、反省学科进而重建中国学术的学人,加盟此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文化工程”。
作者简介
陈平原,1954年生于潮州,198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海德堡大学、伦敦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图像研究等课题。先后出版《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中国大学十讲》等著作三十余种。1991年至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导言 文本中见历史 细节处显精神
第一章 五月四日那一天
——关于“五四”运动的另类叙述
一、关于“五四运动”
二、五月四日那一天
三、如何进入历史?
四、回到“五四”现场
第二章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
——《新青年》研究
一、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二、“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三、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四、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
五、提倡学术与垄断舆论
六、文化资本与历史记忆
第三章 叩问大学的意义
——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
一、“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二、北大传统的另一种阐释
三、老北大的艺术教育
第四章 学问该如何表述
——以《章太炎的白话文》为中心
一、古文的骄傲与白话的先驱
二、令人神往的“提奖光复,未尝废学”
三、深思独得与有感而发
四、白话文的另一渊源
第五章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
——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
一、删诗事件
二、老朋友的意见
三、学生的建议
四、二周的眼光
五、胡适的自我调整
六、经典地位的确立
第六章 写在“新文化”边上
——旧纸堆里的新发现
一、失落在异邦的“国故”
二、在巴黎邂逅“老北大”
三、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史”
四、八十年前的中学国文教育之争
附录一 关于《章太炎的白话文》
附录二 鲁迅为胡适删诗信件的发现
附录三 台湾版《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自序
引用及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导言 文本中见历史 细节处显精神
第一章 五月四日那一天
——关于“五四”运动的另类叙述
一、关于“五四运动”
二、五月四日那一天
三、如何进入历史?
四、回到“五四”现场
第二章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
——《新青年》研究
一、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二、“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三、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四、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
五、提倡学术与垄断舆论
六、文化资本与历史记忆
第三章 叩问大学的意义
——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
一、“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二、北大传统的另一种阐释
三、老北大的艺术教育
第四章 学问该如何表述
——以《章太炎的白话文》为中心
一、古文的骄傲与白话的先驱
二、令人神往的“提奖光复,未尝废学”
三、深思独得与有感而发
四、白话文的另一渊源
第五章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
——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
一、删诗事件
二、老朋友的意见
三、学生的建议
四、二周的眼光
五、胡适的自我调整
六、经典地位的确立
第六章 写在“新文化”边上
——旧纸堆里的新发现
一、失落在异邦的“国故”
二、在巴黎邂逅“老北大”
三、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史”
四、八十年前的中学国文教育之争
附录一 关于《章太炎的白话文》
附录二 鲁迅为胡适删诗信件的发现
附录三 台湾版《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自序
引用及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