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作用分担为中心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作用分担为中心

作者:唐力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ISBN:9787503659751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构造的一般法理、民事诉讼构造的构建依据、民事诉讼构造的构建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分析与完善、审前准备构造的特别研究、庭审构造的特别研究等。
作者简介
  唐力,男,1964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84年毕业于火连铁道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先后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领域主要为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主要著作有:《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集》(副主编)、《民事诉讼法精要与依据指引》(主编),参与撰稿的专著、教材10余种;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河北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构造的一般法理
第一节 民事诉讼构造的涵义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二、民事诉讼构造的内涵
第二节 民事诉讼构造之要素分析
一、民事诉讼构造要素之一:审判权的特质及法理
二、民事诉讼构造要素之二:诉权的特质及法理
第三节 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类型及评析
一、注重程序保障: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二、注重实体真实:职权主义诉讼构造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三、注重主体间的合作:协同主义诉讼构造的兴起
第四节 民事诉讼构造之功能分析
一、民事诉讼构造之分权机能:当事人与法院权限的合理配置与制衡理论
二、民事诉讼构造的保障机能:实现当事人平等诉讼的程序保障机制
三、促使判决结果正当化的机能:程序角色安排下的归责机制
第二章 民事诉讼构造的构建依据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与诉讼构造
一、民事诉讼目的与诉讼构造之关系的一般解说
二、我国民事诉讼之目的论及其对诉讼构造的影响
三、多元诉讼目的论与当事人和法院作用合理分担之诉讼构造的确立
第二节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与民事诉讼构造
一、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一般解释
二、以“亲和力”和“服务性”为特点之“诉讼空间”的形成
三、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对民事诉讼构造的影响
第三节 诉讼公正、诉讼效率理念与诉讼构造
一、诉讼公正:构建公众信赖的司法制度的基础
二、诉讼效率:促进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诉讼公正、诉讼效率对诉讼构造的影响
第三章 民事诉讼构造的构建原则
第一节 辩论原则:形成裁判基础资料的机理
一、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透视
二、辩论原则的一般法理
三、辩论主义的变迁
第二节 处分原则:程序进行、权利处置的机理
第三节 平等原则:确立当事人“对审”构造的机理
一、强化当事人之间相关义务与实现当事人之间实质的平等
二、法院职权介入与当事人实质平等原则的实现
第四节 诚实信用原则:均衡并促成法院与当事人协同关系的机理
一、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涵义
二、当事人之间相互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三、当事人与法院之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分析与完善
第一节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事诉讼构造
二、建国后至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实施时期的民事诉讼构造
三、1991年民事诉讼法确立的民事诉讼构造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成因及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的成因
二、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剖析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改革与实践
一、当事人在事实主张及证据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支配权
二、初步建立了主体间的对话机制
三、建立了当事人失权制度
四、法官控制程序的运作同时兼顾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第四节 诉讼构造之重构:以促进主体间对话、沟通为内容的“分权而治、协同诉讼”之诉讼构造的理论构建
一、构成诉讼过程的对话机制
二、对话的框架:“分权而治、协同诉讼”之诉讼构造原理
三、对话的效用:法院评判案件的基础
第五节 “分权而治、协同诉讼”之诉讼构造的展开
一、当事人之间平等对话:作为形成裁判资料基础的对话机制
二、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互动式的对话:创造彼此尊重和具有“亲和性”及“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
第五章 审前准备构造的特别研究
第一节 审前准备构造的一般分析
一、当事人主导确定审前准备内容
二、法院职权运作审前准备程序并协助当事人有效准备
第二节 证据收集与争点整理中当事人与法院作用的分担
一、证据的收集与提出:当事人支配的领域与法官的辅助
二、争点整理:当事人对实体的控制与法官的职权运作
第三节 法律观点的整理:法官作用的领域与当事人参与法适用的合理性
第四节 关于日本民事诉讼计划审理制度的特别讨论
一、计划审理制度导入的背景
二、计划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计划审理与诚信诉讼义务
四、计划审理与失权效
五、保障计划审理实施的制度准备
第五节 我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构造的反思与完善
一、审前准备构造立法及司法现状分析
二、我国审前准备构造的完善
第六章 庭审构造的特别研究
第一节 庭审构造的一般理论
一、庭审制度:庭审构造的基本框架
二、庭审技术:庭审构造的必要装置
三、庭审方式:庭审构造的动态实现
第二节 庭审构造的功能分析
一、调查证据认定事实的功能:当事人与法院在案件实体审查方面的互动作用
二、沟通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认识的功能:形成正确判决的动态过程
三、审判正当化的功能:实现判决正当性的保障
第三节 庭审构造的基本原则
一、法官中立原则:庭审构造的基本保障
二、当事人平等原则:以对审方式展开诉讼资料的合理性
三、直接言词原则:庭审“活性化”及降低裁判信息“失真”的保障机制
第四节 庭审程序运作方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交叉询问制:当事人进行的发现案件真实的庭审运作方式
二、审问制:法院职权进行的发现案件真实的庭审运作方式
第五节 我国庭审构造的选择:以当事人辩论权为基础辅以法院职权进行的庭审构造
一、当事人两造对审、辅以法官的职权协助:当事人与法院协同发现案件真实的庭审构造
二、法院的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的异议权:庭审有序展开及当事人的程序保障
三、审、判合一:我国审判权运作的特别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