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多业务宽带IP通信网络

多业务宽带IP通信网络

作者:毕厚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ISBN:9787115135582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下一代多业务通信网的有关技术,包括多业务宽带接入网、多业务宽带城域网(MSTP)、多业务宽带骨干网(ASON)、IP电信网、新业务生成系统等,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专业类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暂缺《多业务宽带IP通信网络》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现有通信网与下一代多业务网络 1
1.1 通信网的现状 1
1.2 下一代网络(NGN) 1
1.2.1 NGN与多业务 1
1.2.2 对NGN的技术要求 2
1.2.3 NGN的分层结构 3
1.3 对IP技术的评价 4
1.3.1 IP网的优越性 4
1.3.2 IP网的不足之处 5
1.4 NGN的国内外动态 5
1.4.1 国际动态 5
1.4.2 国内动态 6
1.4.3 基本共识 7
参考文献 7
第2章 SDH的基本原理 8
2.1 SDH产生的背景 8
2.1.1 PDH存在的问题 8
2.1.2 SDH产生的简史 9
2.2 SDH的基本知识 9
2.2.1 SDH的基本定义和组成 9
2.2.2 SDH的特点 12
2.3 帧结构与段开销 13
2.3.1 SDH帧结构 13
2.3.2 SDH的开销 14
2.4 同步复用原理和映射方法 16
2.4.1 SDH复用映射结构 16
2.4.2 同步复用原理 17
2.4.3 SDH传输网的分层 18
2.4.4 通道开销 19
2.5 指针 20
2.6 PDH信号至STM-1的形成举例 22
2.6.1 PDH四次群信号至STM-1的形成过程 22
2.6.2 PDH基群信号至STM-1的形成过程 23
参考文献 24
第3章 MSTP 25
3.1 MSTP的基本概念 25
3.1.1 城域网的概念 25
3.1.2 MSTP的概念 25
3.1.3 MSTP的协议栈模型和对多业务的支持 25
3.2 通用成帧规程(GFP) 26
3.2.1 应用 26
3.2.2 GFP帧格式 27
3.3 VC的级联与虚级联 31
3.3.1 级联和虚级联的基本原理 31
3.3.2 VC-4级联和虚级联的实现方法 32
3.4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35
3.4.1 LCAS控制包的帧结构 35
3.4.2 LCAS的控制链路容量过程 36
3.4.3 LCAS对VC失效的处理过程 36
3.5 点到点协议(PPP) 36
3.5.1 概述 36
3.5.2 组帧和封装 37
3.5.3 LCP(链路控制协议) 38
3.5.4 NCP(网络控制协议) 38
3.6 在SDH上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 39
3.7 弹性分组环(RPR) 39
3.7.1 RPR提出的背景 39
3.7.2 RPR的技术原理 40
参考文献 43
第4章 MSTP的应用 44
4.1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中的实现 44
4.1.1 PPP封装 44
4.1.2 LAPS封装 51
4.1.3 通用成帧规程(GFP)封装 51
4.1.4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中的应用 51
4.2 ATM业务在MSTP中的实现 53
4.2.1 MSTP中的ATM功能 53
4.2.2 MSTP中ATM业务的实现 54
4.3 华为MSTP设备简介 56
4.3.1 概述 56
4.3.2 华为MSTP设备的特点 57
4.3.3 应用 57
参考文献 57
第5章 多业务宽带有线接入网 58
5.1 宽带业务的现状及发展 58
5.1.1 宽带业务的现状 58
5.1.2 宽带业务的发展 59
5.1.3 数字家庭网络 59
5.2 宽带业务平台 59
5.2.1 宽带业务平台的能力 59
5.2.2 NTT方案 60
5.2.3 西门子方案 60
5.3 发展宽带业务的策略和运营方式 61
5.3.1 丰富的内容服务是重要的保证 61
5.3.2 组织好宽带产业的价值链 61
5.3.3 资费 62
5.3.4 其他条件 62
5.4 ADSL接入网 63
5.4.1 ADSL功能 63
5.4.2 G.lite ADSL 63
5.4.3 ADSL家族新成员——ADSL2和ADSL2+ 63
5.4.4 ADSL的基本原理 64
5.4.5 DMT 基本原理和实现 65
5.4.6 ADSL的初始化和信道估计 66
5.5 光纤接入网——FTTH(光纤到户) 66
5.5.1 概述 67
5.5.2 什么是FTTH 67
5.5.3 FTTH的传输码率 67
5.5.4 FTTH的网络结构 68
5.6 多业务家庭网络 72
5.6.1 家庭网络业务 72
5.6.2 家庭网路架构 73
5.6.3 家庭网关 74
参考文献 77
第6章 多业务宽带无线接入网 78
6.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标准概述 78
6.1.1 无线个人域网(WPAN) 78
6.1.2 无线局域网(WLAN) 78
6.1.3 无线城域网(WMAN) 79
6.1.4 无线广域网(WWAN) 79
6.2 WLAN(IEEE 802.11) 79
6.2.1 WLAN (IEEE 802.11)标准序列 79
6.2.2 标准化中的新进展 80
6.2.3 关键技术 80
6.3 WMAN和IEEE 802.16 81
6.3.1 IEEE 802.16系列 81
6.3.2 关键技术 82
6.4 移动通信业务 82
6.4.1 移动通信数据增值业务的分层网络 82
6.4.2 近期移动数据增值业务 83
6.4.3 OMA的移动业务平台 84
6.5 OFDM基本原理 85
6.5.1 带限信号的正交复用 85
6.5.2 OFDM的实现 88
6.6 IEEE 802.11网络的QoS 93
6.6.1 IEEE 802.11分布式MAC协议 93
6.6.2 WLAN中QoS机制的分类 94
6.6.3 基于公平调度的QoS支持 96
6.6.4 准入控制和带宽保留的QoS机制 97
6.6.5 链路自适应的QoS机制 98
参考文献 99
第7章 IP电信网 101
7.1 IP电信网综述 101
7.1.1 IP电信网的QoS问题 101
7.1.2 IP电信网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 101
7.1.3 IP电信网的商业模型和赢利模型 102
7.2 IP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102
7.2.1 业务驱动和业务开放原则 102
7.2.2 业务与网络分离原则 103
7.2.3 保证QoS的IP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103
7.3 统一业务平台 106
7.3.1 基本原理 106
7.3.2 ZXUP10系统体系结构 106
7.3.3 支持业务平台的协议 107
7.3.4 ZXUP10组网方案 107
7.3.5 统一业务平台可提供的业务 108
7.4 IP网络的QoS体系 108
7.4.1 QoS体系 108
7.4.2 IP QoS类别的划分 109
7.4.3 IP QoS性能指标的分配 110
7.5 IP电信网的国标标准 110
7.5.1 概述 110
7.5.2 端—端IP QoS架构 111
7.5.3 信令和协议 112
7.5.4 ITU-T其他有关IP电信网的标准研究 113
7.6 IP电信网的若干关键技术 113
7.6.1 安全性对策 113
7.6.2 QoS技术 115
7.6.3 IP的MPLS传送技术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8章 基于 Parlay/OSA的业务生成系统 118
8.1 NGN业务的需求 118
8.2 开放性的API接口 119
8.2.1 开放业务框架(OSA) 119
8.2.2 Parlay体系 119
8.3 Parlay/OSA架构 120
8.3.1 Parlay/OSA的结构 120
8.3.2 OSA的工作原理 121
8.4 Parlay API 122
8.4.1 Parlay API的结构 122
8.4.2 Parlay API接口的功能 122
8.5 Parlay/OSA运行实例 124
8.5.1 多方呼叫SCF的运行 124
8.5.2 计费能力SCF的运行 125
8.5.3 策略管理SCF的运行 126
8.6 基于CORBA的Parlay/OSA业务平台 128
8.6.1 分布式对象技术 128
8.6.2 CORBA体系结构的组成 128
8.6.3 CORBA的实现机制 129
8.6.4 基于CORBA的Parlay/OSA平台进行业务开发 129
8.6.5 基于CORBA的Parlay/OSA业务开发平台 130
8.7 基于XML的Parlay/OSA的业务生成 132
8.7.1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132
8.7.2 基于XML的Parlay/OSA业务开发方式 133
8.7.3 基于XML的业务开发执行平台的实现 134
8.7.4 呼叫转移业务的开发1358.7.5呼叫转移业务的测试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9章 多业务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1409.1概述 140
9.2 ASON的总体结构 140
9.2.1 ASON功能的分层结构 140
9.2.2 网络结构文件 140
9.3 ASON的业务与业务框架 142
9.3.1 ASON的业务提供框架 143
9.3.2 ASON的增值业务模型 143
9.4 ASON的分布式连接管理 145
9.4.1 分布式连接管理的概念 145
9.4.2 ASON分布式连接管理的网络参考模型 145
9.4.3 信令协议 147
9.5 ASON的路由技术 147
9.5.1 分层路由模式 147
9.5.2 源路由模式 149
9.5.3 逐跳路由模式 150
9.6 ASON节点功能的实现 150
9.6.1 传送平面 151
9.6.2 控制平面 151
9.6.3 管理平面 152
9.6.4 中兴通讯的ASON节点设备 152
9.7 ASON试验平台 152
9.7.1 ASON试验平台的结构 152
9.7.2 控制面的主要模块 153
9.7.3 生存性试验 154
参考文献 154
第10章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 156
10.1 引言 156
10.2 MPL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56
10.2.1 基本概念 156
10.2.2 MPLS中的技术术语 157
10.2.3 MPLS网络的组成 157
10.2.4 标记交换路径(LSP)的建立 158
10.3 MPLS的标记 159
10.3.1 标记(Label) 159
10.3.2 标记的封装 159
10.4 MPLS框架 161
10.5 MPLS的控制平面 161
10.5.1 转发等价类(FEC) 161
10.5.2 普通标记分配协议(LDP) 162
10.5.3 CR-LDP 164
10.5.4 RSVP-TE(扩展的RSVP) 167
10.5.5 三种标记分配协议的比较 170
10.6 GMPLS综述 170
10.6.1 背景 170
10.6.2 现有协议的扩展 171
10.7 MPLS路由协议——OSPF-TE 171
10.7.1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171
10.7.2 OSPF-TE 172
10.8 GMPLS信令和保护恢复技术 172
10.8.1 信令的增强 172
10.8.2 保护和恢复技术 174
10.9 GMPLS中路由和管理 177
10.9.1 IS-IS和OSPF协议简述 178
10.9.2 LSP分层 178
10.9.3 链路捆绑 179
10.9.4 无标号链路 179
10.9.5 链路管理规程(LMP) 180
10.10 GMPLS流量工程控制平面的设计问题 180
10.10.1 引言 180
10.10.2 OXC、LSR、光试验信道和显式LSP 180
10.10.3 MPLS流量工程控制平面的功能和能力 181
10.10.4 带有OXC和LSR的控制平面设计问题 181
10.11 一个光网络控制平面的设计和实现 182
10.11.1 系统综述 182
10.11.2 资源管理模块(RMM) 184
10.11.3 连接模块(CM) 186
10.11.4 保护/恢复模块(PRM) 187
10.11.5 主模块(MM) 187
参考文献 187
附录缩略语 189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