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逻辑研究

中国逻辑研究

作者:孙中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6-06-01

ISBN:9787100047210

定价:¥3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有深远悠久的影响,受世界关注。中国逻辑是诸子百家争鸣辩论思维方式的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现实意义,与西方和印度逻辑相贯通,是世界逻辑史的重要成果。本书宗旨,是探讨中国逻辑的历史贡献、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推进古今中外逻辑融合。一至十三章,总论中国逻辑对象、方法和内容,中外相关研究历史和现状,中外逻辑比较。十四至三十三章,分论古今中国逻辑相关研究成果。附录《墨经》分类注译和作者论著索引,方便读者了解中国逻辑元典和作者研究全貌。
作者简介
  孙中原(1938一),河南郑州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61年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逻辑研究生班毕业,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室汪奠基、沈有鼎,专攻诸子百家文献和中国逻辑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专著《中国逻辑学》、《诡辩与逻辑名篇赏析》、《中国逻辑研究》、《诸子百家的逻辑智慧》、《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子及其后学》等。合著《墨学与现代文化》、《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英汉译注墨子全书》。译著《现代逻辑学问题》、《逻辑学一知识的基础》、《东方合理思想》、《因明的谬误论》等。论文百余篇。研究逻辑、墨学、中国哲学。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逻辑元研究
 第一节 研究主题
 第二节 研究价值
 第三节 研究期待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中国逻辑存在论
 第一节 中国有逻辑
 第二节 特殊性和普遍性
 第三节 中外逻辑异同
第四章 中国逻辑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特殊和普遍
 第二节 同和异
 第三节 肯定和否定
第五章 全球化和中国逻辑研究
 第一节 研究层次
 第二节 研究性质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六章 中国逻辑研究百年
 第一节 中国逻辑研究
 第二节 传统逻辑研究
 第三节 现代逻辑研究
第七章 中国、印度和希腊逻辑比较
 第一节 因明三支式与亚氏三段论
 第二节 因三相与亚氏三段论规则
 第三节 墨辩三物和因明三支式、亚氏三段论
 第四节 自语相违、说谎者悖论和言尽悖论
第八章 日本学者论中国逻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有无逻辑之争
 第三节 墨家逻辑
 第四节 荀子逻辑
 第五节 公孙龙子逻辑
第九章 末木刚博论东西方逻辑比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从比较中看东方形式逻辑
 第三节 从比较中看东方辩证逻辑
 第四节 东西方文化中两种合理性
第十章 末木刚博论逻辑史
 第一节 中国逻辑学
 第二节 印度逻辑学
 第三节 西方逻辑学
第十一章 深泽助雄论《名理探》翻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翻译的底本
 第三节 翻译的对象和内容
 第四节 译文特色
 第五节 若干问题
第十二章 中国逻辑简史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诡辩派
 第三节 中国逻辑派
 第四节 近现代中国逻辑研究
 第五节 印度逻辑及其东渐
第十三章 中国的指号学和语言逻辑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名
 第三节 辞
 第四节 辩说
第十四章 墨家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第一节 概念论
 第二节 判断论
 第三节 推理论
 第四节 规律论
第十五章 墨家逻辑的成就
 第一节 概念范畴
 第二节 推论方式
 第三节 辩证思维
第十六章 墨家的辩证逻辑
 第一节 辩证思维形态论
 第二节 辩证思维规律论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论
第十七章 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梁启超的研究
 第三节 胡适的研究
 第四节 沈有鼎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展望
第十八章 墨家逻辑的性质
 第一节 普遍性
 第二节 求真工具
 第三节 科学性
第十九章 墨家逻辑是求真工具
 第一节 概念论和认识科学真理
 第二节 判断论和认识科学真理
 第三节 推理论和认识科学真理
 第四节 疑义相与析
第二十章 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
 第一节 墨家逻辑和百家争鸣
 第二节 墨家逻辑和科学认识
第二十一章 墨家逻辑范畴的演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辩
 第三节 名
 第四节 辞
 第五节 说
 第六节 知
第二十二章 胡适与墨家逻辑
 第一节 比较研究法
 第二节 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世界意义
 第四节 现代价值
第二十三章 沈有鼎的墨家逻辑研究
 第一节 准确诂解元典
 第二节 肯定成就
 第三节 方法
 第四节 意义
第二十四章 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墨经》确解
 第三节 具体分析
 第四节 评价
第二十五章 儒家智者的逻辑
 第一节 概念论和语言论、本体论、认识论
 第二节 概念论和判断论、推理论
 第三节 概念论和诡辩论
 第四节 概念论和语言规范化、华夏大一统
第二十六章 墨荀逻辑的同异与教训
 第一节 墨荀逻辑之同
 第二节 墨荀逻辑之异
 第三节 墨荀逻辑的教训
第二十七章 谬误和诡辩
 第一节 释义
 第二节 论据不足型
 第三节 心理相关型
 第四节 语言歧义型
 第五节 避免
第二十八章 诡辩和谬误辨正
 第一节 性质
 第二节 种类
 第三节 辨正
第二十九章 《墨经》的哲学价值
 第一节 世界观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方法论
 第四节 逻辑学
 第五节 哲学价值
第三十章 《墨经》的科学精神
 第一节 实证原则
 第二节 方法思想
 第三节 理论意识
第三十一章 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转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主体
 第三节 研究对象、层次、语言、方法和成果
 第四节 研究作用、后果和评价
第三十二章 墨学的现代化和元研究
 第一节 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
 第二节 墨学元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古今墨学元性质
 第四节 兼收博采,与时俱进
第三十三章 世界逻辑元研究
 第一节 元研究的典范
 第二节 元研究的进展
 第三节 元研究的荟萃
 第四节 均衡发展和宏观综合
附录一 《墨经》分类译注
 一、哲学和社会科学
  1.世界观
  2.认识论
  3.逻辑学
  4.方法论
  5.历史观
  6.经济学
  7.政治学
  8.伦理学
 二、自然科学
  1.数学
  2.力学、物理学和简单机械学
  3.光学
  4.心理学
 三、大取
 四、小取
附录二 本书作者论著索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