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
作者:谢宝富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810775595
定价:¥1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较详实的资料,对当代中国政府体制(含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看法和颇具参考价值的改革建议。本书的特点是:勇于创新,无论是分析新、老问题,作者都重视阐述自己的观点;重视实证,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建言献策,作者都力戒空谈;客观公允,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作者一般都是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列举出来后,再谈自己的认识;体例灵活,各章节不面面俱到,不简单陈述制度安排,而以一个或几个问题为核心,展开论述。本书可供各级党政干部、公务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研究人员参考。本书前言前言:《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是谢宝富同志近年来学习和思考行政管理学及政治学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该书挑选当代中国政府体制方面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分别进行论述,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到的看法,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综合起来,该书有以下几点特点:第一,体例灵活。该书在章节安排上不是面面俱到,不是简单地陈述制度安排,而是以一个或几个问题为核心,展开论述,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较有个性的结论。第二,勇于创新。书中各章,作者无论是分析新、老问题,都较重视谈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识,因此,颇具新意。如:第十五章认为,应明确地将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的“指导、帮助关系”变为“有限管理与帮助关系”;认为,辛秋水先生的“组合竞选制”胜于目前各地通行的“海选制”,但辛先生的“组合竞选制”又应做四个方面的调整。第十四章认为,只有将乡镇一级政权改为县级政府的综合性派出机构才能真正解决县乡之间的条块分割问题,撤消乡镇利多弊少。第十二章认为,应该改公务员考试中的公共科目考试为资格考试,将专业考试改为真正的选拔考试;改进笔试、面试程序,确保客观公正性。第九章建议,将审计署、统计局和监察部以及反贪局合并组成国家廉政公署;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转归国家文物局领导,撒消其他文史哲类研究机构,充实相关高校;将中共中央政研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务院各部委的研究院所在进行必要的精简后,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中国社会科学院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使其能凝聚各类研究精英,广播搜集信息,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统一提供重大决策的咨询服务等。这些都是很大胆的建议,具有创新意义。第三,重视实证。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建言献策,都力求言之有据。如书中分析人大和行政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时大多列举了丰富而典型的例证。第四,客观公允。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努力做到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列举出来后,再阐述自己的看法。如,书中分析乡镇解困之策、人大“个案”监督、人大代表选举方法、人大立法权、重大事务决定权等,都是在较详尽地陈述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再谈作者自己的看法。本书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现实问题分析虽较深刻、具体,但在有些地方实践和理论未能较好地联系起来。此外,书中个别章节(仅仅是个别章节)在资料处理上亦有待精进。希望谢君日后继续黾勉从事,把著作改得更好。总的看来,这是一本较扎实的、较有个性、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一读,因此我愿将它郑重地推荐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谢庆奎2004年1月22日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
暂缺《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论略》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论我国人大代表的代表性问题1
第二章?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的若干问题分析6
一、?1979年选举法与其诸修正案之比较6
(一)?1979年选举法旨在扩大民主7
(二)?1982年及其以后的修正案重在完善程序7
二、?现行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10
三、?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诸做法11
(一)?坚持“议能第一”,严把候选人素质关12
(二)?改进候选人的提名及确定方式13
(三)?逐步实行竞选14
(四)?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16
第三章?关于人大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20
一、?关于人大的规模问题20
二、?关于兼职代表制的问题23
三、?关于组织机构的调整问题25
(一)?专门委员会数量少,设置不合理26
(二)?法律委员会垄断立法报告权27
(三)?专门委员会委员的组织结构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距离27
(四)?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不健全28
第四章?论人大的立法权限的划分32
一、?人大与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划分问题33
二、?人大与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划分问题39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立法权限划分问题48
第五章?关于人大重大事务决定权的几点认识54
一、?法律规定及有关实践54
二、?学界的诸看法57
三、?几点浅见64
第六章?论我国人大任免权的几点特殊性67
一、?任免范围的高度宽泛性67
二、?任免链:党委推荐、政府提请、人大决定70
三、?“动真格”:欣喜后的一缕忧虑71
第七章?论人大监督权的主体、客体及特征73
一、?监督的主体73
二、?监督客体76
三、?监督权的基本特征78
第八章?论人大监督的主要方式与内容81
一、?立法监督权81
二、?执法监督权82
三、?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权91
四、?财政监督权98
(一)?近年来人大财政监督工作的进展99
(二)?人大财政监督的主要问题101
(三)?几点建议103
五、?质询权105
(一)关于质询权的制度检视105
(二)?质询权的实际运用106
(三)?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08
六、?特定问题调查权111
七、?个案监督权112
(一)?“个案监督”之现状112
(二)?有关“个案监督”的主要争论113
(三)?几点评价118
第九章?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25
一、?1996年以前历次改革125
二、?1998年改革132
三、?2003年改革140
四、?进一步改革展望146
(一)?部门总数及经济类的管理部门数有待进一步减少146
(二)?社会、资源、文化管理类部门有待调整与合并147
(三)?监督和决策咨询类机构亟待改革、重组148
(四)?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150
(五)?需要全方位的体制改革相配套152
第十章?中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55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地方行政体制改革155
(一)?1983—1984年改革155
(二)?1994—1995年改革158
(三)?1999—2001年改革161
二、?深圳、海南、顺德、浦东、石狮、卓资、华容等地的“小政府大社会”探索169
(一)?深圳行政改革169
(二)?海南行政改革171
(三)?顺德行政改革175
(四)?浦东行政改革177
(五)?石狮、卓资、华容等地的行政改革尝试178
(六)?地方试点改革的几点启示182
三、?地方行政体制进一步改革展望188
(一)?关于精简和理顺的问题188
(二)?关于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190
(三)?关于决策和执行分立的问题194
(四)?关于政府行为方式创新的问题195
第十一章?中国行政区划的诸问题分析199
一、?省制的缺陷199
二、?市管县的得与失202
三、?整县改市的利与弊208
四、?市辖区管理功能萎缩,区划偏小210
五、?乡镇管理幅度过小,行政成本过高211
六、?改革建议212
第十二章?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218
一、?关于公务员分类的问题219
二、?关于公务员的考录问题225
三、?关于公务员的考核问题230
四、?关于公务员的培训问题234
第十三章?中国公益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237
一、?基金会对政府的依赖237
二、?政府对基金会的规制240
三、?问题和对策243
第十四章?中国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253
一、?乡镇政府管理的主要问题253
二、?学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看法259
三、?几点陋见261
第十五章?村治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近景、远景分析267
一、?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267
二、?村治的近景与远景设计279
第十六章?论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腐败现象的十大特征284
一、?一些腐败分子贪赃的规模大,腐败程度深285
二、?局部地区买官卖官风行286
三、?腐败的高发区:建筑工程、批财政经费、批项目、批贷款、批地皮、免税费、特许经营、走私、请托等291
四、?“双性恋”:左手的大款,右手的美人295
五、?“十贪九横”300
六、?动摇、腐败、毁灭——腐败分子共同的变质曲线302
七、?局部地区出现了“边腐边升”的奇怪现象304
八、?“贪内助”与“一家烂”的现象较为突出305
九、?腐败“窝案”较为常见307
十、?监督乏力308
十一、?余论310
第十七章?中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312
一、?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312
二、?改革的基本构想321
第二章?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的若干问题分析6
一、?1979年选举法与其诸修正案之比较6
(一)?1979年选举法旨在扩大民主7
(二)?1982年及其以后的修正案重在完善程序7
二、?现行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10
三、?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诸做法11
(一)?坚持“议能第一”,严把候选人素质关12
(二)?改进候选人的提名及确定方式13
(三)?逐步实行竞选14
(四)?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16
第三章?关于人大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20
一、?关于人大的规模问题20
二、?关于兼职代表制的问题23
三、?关于组织机构的调整问题25
(一)?专门委员会数量少,设置不合理26
(二)?法律委员会垄断立法报告权27
(三)?专门委员会委员的组织结构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距离27
(四)?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不健全28
第四章?论人大的立法权限的划分32
一、?人大与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划分问题33
二、?人大与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划分问题39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立法权限划分问题48
第五章?关于人大重大事务决定权的几点认识54
一、?法律规定及有关实践54
二、?学界的诸看法57
三、?几点浅见64
第六章?论我国人大任免权的几点特殊性67
一、?任免范围的高度宽泛性67
二、?任免链:党委推荐、政府提请、人大决定70
三、?“动真格”:欣喜后的一缕忧虑71
第七章?论人大监督权的主体、客体及特征73
一、?监督的主体73
二、?监督客体76
三、?监督权的基本特征78
第八章?论人大监督的主要方式与内容81
一、?立法监督权81
二、?执法监督权82
三、?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权91
四、?财政监督权98
(一)?近年来人大财政监督工作的进展99
(二)?人大财政监督的主要问题101
(三)?几点建议103
五、?质询权105
(一)关于质询权的制度检视105
(二)?质询权的实际运用106
(三)?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08
六、?特定问题调查权111
七、?个案监督权112
(一)?“个案监督”之现状112
(二)?有关“个案监督”的主要争论113
(三)?几点评价118
第九章?中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25
一、?1996年以前历次改革125
二、?1998年改革132
三、?2003年改革140
四、?进一步改革展望146
(一)?部门总数及经济类的管理部门数有待进一步减少146
(二)?社会、资源、文化管理类部门有待调整与合并147
(三)?监督和决策咨询类机构亟待改革、重组148
(四)?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150
(五)?需要全方位的体制改革相配套152
第十章?中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55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地方行政体制改革155
(一)?1983—1984年改革155
(二)?1994—1995年改革158
(三)?1999—2001年改革161
二、?深圳、海南、顺德、浦东、石狮、卓资、华容等地的“小政府大社会”探索169
(一)?深圳行政改革169
(二)?海南行政改革171
(三)?顺德行政改革175
(四)?浦东行政改革177
(五)?石狮、卓资、华容等地的行政改革尝试178
(六)?地方试点改革的几点启示182
三、?地方行政体制进一步改革展望188
(一)?关于精简和理顺的问题188
(二)?关于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190
(三)?关于决策和执行分立的问题194
(四)?关于政府行为方式创新的问题195
第十一章?中国行政区划的诸问题分析199
一、?省制的缺陷199
二、?市管县的得与失202
三、?整县改市的利与弊208
四、?市辖区管理功能萎缩,区划偏小210
五、?乡镇管理幅度过小,行政成本过高211
六、?改革建议212
第十二章?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218
一、?关于公务员分类的问题219
二、?关于公务员的考录问题225
三、?关于公务员的考核问题230
四、?关于公务员的培训问题234
第十三章?中国公益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237
一、?基金会对政府的依赖237
二、?政府对基金会的规制240
三、?问题和对策243
第十四章?中国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253
一、?乡镇政府管理的主要问题253
二、?学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看法259
三、?几点陋见261
第十五章?村治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近景、远景分析267
一、?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267
二、?村治的近景与远景设计279
第十六章?论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腐败现象的十大特征284
一、?一些腐败分子贪赃的规模大,腐败程度深285
二、?局部地区买官卖官风行286
三、?腐败的高发区:建筑工程、批财政经费、批项目、批贷款、批地皮、免税费、特许经营、走私、请托等291
四、?“双性恋”:左手的大款,右手的美人295
五、?“十贪九横”300
六、?动摇、腐败、毁灭——腐败分子共同的变质曲线302
七、?局部地区出现了“边腐边升”的奇怪现象304
八、?“贪内助”与“一家烂”的现象较为突出305
九、?腐败“窝案”较为常见307
十、?监督乏力308
十一、?余论310
第十七章?中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312
一、?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312
二、?改革的基本构想32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