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董必武传(1886-1975)
作者:《董必武》撰写组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01
ISBN:9787507320091
定价:¥1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一、童年二、初露才华,考中秀才三、“恨官府”、“仇洋人” 四、文普通学堂的高才生五、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六、投身辛亥革命七、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八、参加策动反袁称帝的斗争九、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十、举办新型学校十一、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十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一次争取军队的尝试十四、播撒革命火种十五、组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十六、掀起湖北反帝斗争新高潮十七、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策应北伐战争十九、掀起湖北农民运动高潮二十、“不要理他,我们照样登!” 二十一、反英斗争的重大胜利二十二、痛击蒋介石篡权阴谋二十三、声讨蒋介石二十四、沧海横流显本色二十五、在白色恐怖下二十六、莫斯科学习岁月二十七、在中央苏区二十八、长征路上二十九、抵达陕北之后三十、受中共中央委托到武汉三十一、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三十二、恢复、发展中共湖北党组织三十三、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三十四、为敌后游击战争作准备三十五、国民参政会上的团结与斗争三十六、在反对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三十七、推动国统区宪政运动三十八、关心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三十九、在反对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四十、广交朋友 团结大多数四十一、南方局整风四十二、在反对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四十三、痛斥何应钦四十四、祝寿四十五、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奔忙四十六、同国民党重开谈判四十七、与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共商改组政府四十八、出席创建联合国大会四十九、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五十、勉励华侨发扬爱国精神五十一、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五十二、赶赴中原解放区,解决燃眉之急五十三、揭露美蒋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五十四、解放区救济总会主任五十五、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五十六、推动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开辟第二战场五十七、“再见之期,当在不远” 五十八、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五十九、在晋察冀财经会议上讲话六十、统一华北解放区兵工生产、交通运输和金融贸易六十一、当选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六十二、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创立人民民主法制六十三、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踊跃支援前线六十四、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六十五、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六十六、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上) 六十七、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下) 六十八、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里六十九、“统一战线仍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七十、团结党外人士一道工作七十一、扑灭察北鼠疫,同灾荒作斗争七十二、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工作团七十三、代理政务院总理七十四、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呕心沥血七十五、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七十六、训练和培养政法干部七十七、华北县长会议七十八、一封关于政权建设的建议信七十九、司法改革八十、加强经济建设中的政法工作八十一、促进法学科学的发展八十二、“国家和人民需要检察机关” 八十三、倡导“按法律办事”,培育守法思想八十四、迎接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八十五、第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八十六、贯彻实施人民法院组织法,建立各项审判制度八十七、提高司法人员素质,改善审判作风八十八、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审判质量八十九、肃反斗争中的审判工作九十、致力民族团结九十一、在“八大”提出“依法办事” 九十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前后九十三、在反右派运动的日子里九十四、抵制“左”倾思潮九十五、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九十六、参与主持全国政协工作九十七、当选国家副主席九十八、“庐山面目真难识” 九十九、“跑龙套也要认真” 一○○、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上) 一○一、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下) 一○二、八旬老人的抗争一○三、“午后云开红日升” 一○四、协助打开外交新局面一○五、深信前途会伐柯后记书摘家庭是人诞生后的第一学校,父母兄姊是人诞生后的第一教师。董必武的家,住在黄安县南街大井旁边,邻里乡亲称之“大井坎董家”。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董必武受孙中山之命从日本返回中国内地从事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捕入狱,经保释在家赋闲时,曾提笔为《董氏家谱》写过一篇《曾大父行状》,叙述他家从曾祖父时起的家庭境遇。文中写道:“自石家螃迁居邑城,产差足自给,世儒未显,惟朴诚相传。今吾家子弟,邑人多谓不类城市中人,盖先世已然也。”原来,董家祖先居住在黄安县以东的麻城县( 两县县城相距约六十公里),世代务农。清朝初年,他们这个分支西迁黄安,到县城南约二十多公里的傅董家村谋生,稍后才迁至石家螃,直到董必武的前六代祖,才迁到县城南街定居。 那时黄安的境况,可以用“闭塞、贫穷、落后”六个字概括。当然县城的文化经济状况比较农村相对要发展得快些、好些。为了摆脱“睁眼瞎”的痛苦,董家迁至县城后,才有人开始读书识字。 当时青少年读书的学堂,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高级的,属全省或全县公立的书院;二类是中级的,属某些举人或秀才自设的经馆;三类是初级的,即所谓蒙馆。此外,个别的还有豪绅地主家延聘有学问的教师到家里专教自己的子弟,叫家塾或家馆。当时,读书人的最佳出路,是希图通过十年寒窗,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谋得一官半职。当然,通过这条狭窄的通道实现夙愿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读书人能混上个塾师的职业就得念阿弥陀佛了。起初,董家人读书,三代人都未能在科举红榜上留过名,正如董必武在家谱中描述的那样,“世儒未显”。 后来,董家的家境日益贫困,到了董必武曾祖父董为霖(字汉滔,号天池)主持家计时,决定弃儒经商。经商也只能是小本经营,在本县的武家畈经营一个制作酱油、醋,兼腌制咸菜的小酱园,自家生产,自家销售,赚得几个辛苦钱。到清朝末年,由于农村经济凋敝,市场更小,只能惨淡经营。好在全家克勤克俭,家境乃有好转,乡里称他家为“酱园董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古时读书人描写考取科第后心情的诗句。处在科举时代的董家,到董必武的祖父董其元掌管家务时,下狠心省吃俭用,把儿子董基文(号采臣)、董基明(号素怀),送到塾堂读书。 董基文,排行老三,是董必武的生父,自幼勤奋读书,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秀才,在乡里算是有功名的知识分子。按清朝科举制度,考中秀才如不能再晋升更高一级的资格,直到皓首穷经,终生只能叫“童生” 。一八九四年,董必武八岁那年,董基文到县府参加科考,成绩优秀,考得全县第一名,被拔擢为黄州府考,只要再花上一点钱,就可以从府库领取廪食银,称为“廪生”。可惜,董家恰恰没能凑齐获取廪生的那一点钱,只补了个“增生”,也称“增广生员”,没有资格领取廪食银,更丧失了做官的机会,只得在乡里的塾堂或者豪绅地主家当一名教书先生。 P3
作者简介
暂缺《董必武传(1886-1975)》作者简介
目录
一、童年
二、初露才华,考中秀才
三、“恨官府”、“仇洋人”
四、文普通学堂的高才生
五、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
六、投身辛亥革命
七、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
八、参加策动反袁称帝的斗争
九、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十、举办新型学校
十一、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十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三、一次争取军队的尝试
十四、播撒革命火种
十五、组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
十六、掀起湖北反帝斗争新高潮
十七、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八、策应北伐战争
十九、掀起湖北农民运动高潮
二十、“不要理他,我们照样登!”
二十一、反英斗争的重大胜利
二十二、痛击蒋介石篡权阴谋
二十三、声讨蒋介石
二十四、沧海横流显本色
二十五、在白色恐怖下
二十六、莫斯科学习岁月
二十七、在中央苏区
二十八、长征路上
二十九、抵达陕北之后
三十、受中共中央委托到武汉
三十一、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
三十二、恢复、发展中共湖北党组织
三十三、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三十四、为敌后游击战争作准备
三十五、国民参政会上的团结与斗争
三十六、在反对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
三十七、推动国统区宪政运动
三十八、关心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三十九、在反对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
四十、广交朋友 团结大多数
四十一、南方局整风
四十二、在反对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
四十三、痛斥何应钦
四十四、祝寿
四十五、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奔忙
四十六、同国民党重开谈判
四十七、与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共商改组政府
四十八、出席创建联合国大会
四十九、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五十、勉励华侨发扬爱国精神
五十一、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
五十二、赶赴中原解放区,解决燃眉之急
五十三、揭露美蒋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
五十四、解放区救济总会主任
五十五、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五十六、推动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开辟第二战场
五十七、“再见之期,当在不远”
五十八、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
五十九、在晋察冀财经会议上讲话
六十、统一华北解放区兵工生产、交通运输和金融贸易
六十一、当选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六十二、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创立人民民主法制
六十三、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六十四、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
六十五、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
六十六、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上)
六十七、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下)
六十八、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里
六十九、“统一战线仍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七十、团结党外人士一道工作
七十一、扑灭察北鼠疫,同灾荒作斗争
七十二、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工作团
七十三、代理政务院总理
七十四、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呕心沥血
七十五、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
七十六、训练和培养政法干部
七十七、华北县长会议
七十八、一封关于政权建设的建议信
七十九、司法改革
八十、加强经济建设中的政法工作
八十一、促进法学科学的发展
八十二、“国家和人民需要检察机关”
八十三、倡导“按法律办事”,培育守法思想
八十四、迎接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八十五、第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
八十六、贯彻实施人民法院组织法,建立各项审判制度
八十七、提高司法人员素质,改善审判作风
八十八、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审判质量
八十九、肃反斗争中的审判工作
九十、致力民族团结
九十一、在“八大”提出“依法办事”
九十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前后
九十三、在反右派运动的日子里
九十四、抵制“左”倾思潮
九十五、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
九十六、参与主持全国政协工作
九十七、当选国家副主席
九十八、“庐山面目真难识”
九十九、“跑龙套也要认真”
一○○、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上)
一○一、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下)
一○二、八旬老人的抗争
一○三、“午后云开红日升”
一○四、协助打开外交新局面
一○五、深信前途会伐柯
后记
二、初露才华,考中秀才
三、“恨官府”、“仇洋人”
四、文普通学堂的高才生
五、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
六、投身辛亥革命
七、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
八、参加策动反袁称帝的斗争
九、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十、举办新型学校
十一、组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十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三、一次争取军队的尝试
十四、播撒革命火种
十五、组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
十六、掀起湖北反帝斗争新高潮
十七、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八、策应北伐战争
十九、掀起湖北农民运动高潮
二十、“不要理他,我们照样登!”
二十一、反英斗争的重大胜利
二十二、痛击蒋介石篡权阴谋
二十三、声讨蒋介石
二十四、沧海横流显本色
二十五、在白色恐怖下
二十六、莫斯科学习岁月
二十七、在中央苏区
二十八、长征路上
二十九、抵达陕北之后
三十、受中共中央委托到武汉
三十一、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
三十二、恢复、发展中共湖北党组织
三十三、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三十四、为敌后游击战争作准备
三十五、国民参政会上的团结与斗争
三十六、在反对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
三十七、推动国统区宪政运动
三十八、关心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三十九、在反对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
四十、广交朋友 团结大多数
四十一、南方局整风
四十二、在反对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
四十三、痛斥何应钦
四十四、祝寿
四十五、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奔忙
四十六、同国民党重开谈判
四十七、与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共商改组政府
四十八、出席创建联合国大会
四十九、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五十、勉励华侨发扬爱国精神
五十一、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
五十二、赶赴中原解放区,解决燃眉之急
五十三、揭露美蒋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
五十四、解放区救济总会主任
五十五、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五十六、推动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开辟第二战场
五十七、“再见之期,当在不远”
五十八、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
五十九、在晋察冀财经会议上讲话
六十、统一华北解放区兵工生产、交通运输和金融贸易
六十一、当选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六十二、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创立人民民主法制
六十三、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六十四、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
六十五、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
六十六、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上)
六十七、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下)
六十八、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里
六十九、“统一战线仍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七十、团结党外人士一道工作
七十一、扑灭察北鼠疫,同灾荒作斗争
七十二、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工作团
七十三、代理政务院总理
七十四、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呕心沥血
七十五、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
七十六、训练和培养政法干部
七十七、华北县长会议
七十八、一封关于政权建设的建议信
七十九、司法改革
八十、加强经济建设中的政法工作
八十一、促进法学科学的发展
八十二、“国家和人民需要检察机关”
八十三、倡导“按法律办事”,培育守法思想
八十四、迎接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八十五、第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
八十六、贯彻实施人民法院组织法,建立各项审判制度
八十七、提高司法人员素质,改善审判作风
八十八、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审判质量
八十九、肃反斗争中的审判工作
九十、致力民族团结
九十一、在“八大”提出“依法办事”
九十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前后
九十三、在反右派运动的日子里
九十四、抵制“左”倾思潮
九十五、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
九十六、参与主持全国政协工作
九十七、当选国家副主席
九十八、“庐山面目真难识”
九十九、“跑龙套也要认真”
一○○、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上)
一○一、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下)
一○二、八旬老人的抗争
一○三、“午后云开红日升”
一○四、协助打开外交新局面
一○五、深信前途会伐柯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