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季羡林学术精粹(第3卷中外文化交流卷)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ISBN:9787806427583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文化宗师,本精选集集中反映其学术精华。
作者简介
暂缺《季羡林学术精粹(第3卷中外文化交流卷)》作者简介
目录
中外文化交流漫谈——从西域文化的传人谈起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一 导言
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
三 活跃(后汉三国25年-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1.中国的丝、纸、钢传入印度
2.印度物品传入中国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
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265年-907年)——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年-589年)
1.佛教影响的继续扩大
(1)竺法护
(2)道安
(3)鸠摩罗什
(4)慧远
(5)法显
(6)竺道生
(7)真谛
2.贸易活动和外交往来(交通年表)
(二)隋唐(581年-907年)
1.唐初中印交通年表
2.佛教交流达到最高点
(1)玄奘
(2)义净
(3)密宗:善无畏、一行、金刚智、不空
(4)慧超、悟空
3.外交往来和贸易活动
(1)外交往来(年表)
(2)贸易活动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
1.印度-中国
(1)文学
(2)史学
(3)音韵学
(4)著述体裁
(5)艺术
(6)戏剧
(7)天文历算
(8)科学技术
(9)医药
(10)印度的杂技和幻术
(11)印度物品传人中国
2.中国-印度
(1)印刷术
(2)造纸术
(3)罗盘
(4)火药
(5)中国物品传人印度
(6)佛教的倒流
五 衰微(宋元960年-1368年)——两种文化的同化阶段
(一)宋代(960年一1279年)
1.宋初中印交通年表
2.北宋和摩伽陀与注辇的交通
3.继业
4.《岭外代答》
5.《诸蕃志》
6.南宋时居留印度的华侨
7.同化问题
(1)禅宗
(2)理学
(二)元代(1206年一1368年)
1.元代中印交通年表
2.印度人人仕中国
3.中印通商情况
4.文献
(1)《岛夷志略》
(2)《大德南海志》
5.印度佛教僧侣来华
6.文学方面的影响
六 复苏(明1368年一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二)明初中印交通的情况
(三)郑和下西洋
1.马欢《瀛涯胜览》
2.费信《星槎胜览》
3.巩珍《西洋番国志》
4.《郑和航海图》
(1)第一次出使
(2)第二次出使
(3)第三次出使
(4)第四次出使
(5)第五次出使
(6)第六次出使
(7)第七次出使
(四)出使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五)明初与孟加拉、古里、柯枝的交通
(六)明代中叶的中印交通
(七)文学和科技方面的相互影响
(八)文献
七 大转折(明末清初)
八 涓涓细流(清代、近代、现代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
(一)激流与涓涓细流十七八世纪
(二)暂时的复苏19世纪
1.前半的情况
(1)谢清高《海录》
(2)徐继畲《瀛环志略》
(3)魏源《海国图志》
2.后半的情况
(1)王芝《渔瀛胪志》
(2)王韬《■园文录补编》
(3)黄桥材《印度札记》
(4)邹代钧《西征纪程》
(5)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续刻》
《庸庵海外文编》
(6)郑观应《盛世危言》
(7)龚柴《五洲图考》
(8)载振《英轺日记》
(三)20世纪前半中印友谊的表现
1.孙中山
2.章 炳麟(苏曼殊附)
3.康有为
4.梁启超
5.鲁迅
6.甘地
7.泰戈尔
九 结束语
注释
印度简史
前言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
第二章 奴隶制度时代
第三章 封建制度时代
第四章 近代印度
第五章 现代印度
注释
中世印度雅利安语二题
一 再论中世俗语语尾am>-o,-u的问题
(一)犍陀罗语《法句经》
(二)吉尔吉特残卷
(三)《妙法莲华经》
(四)Prajna-paramita-ratna-guna-samcaya-gatha
二 巴利文与不定过去时
注释
糖史(节选)
《糖史》自序
引 言
缘起
资料
《异物志》
《齐民要术》
《糖霜谱》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做法
目 的
《糖史》第一卷
第一章 饴■■■
第二章 周秦至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饴■■■以及甘蔗和蔗浆
(一)古代的甜东西
(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饴、■、■、■
(三)这一时期的甘蔗和蔗浆
第三章 石蜜
(一)糖浆
(二)固体石蜜
(三)糖水、牛乳、米粉合成的乳糖
(四)片糖、捻糖
(五)享糖、飨糖、响糖、兽糖
(六)白沙糖
(七)糖霜
(八)冰糖
(九)■
(十)崖蜜、岩蜜
(十一)樱桃
第四章 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
第五章 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618年一907年)
(一)材料来源
1.正史
2.本草和医书
3.敦煌卷子
4.诗文
5.《一切经音义》
6.僧传
7.中外游记-
8.《梵语千字文》等书
9.笔记及类书
(1)《酉阳杂俎》
(2)《云仙杂记》
(3)《北堂书钞》
(4)《艺文类聚》-
(5)《通典》
(6)《白氏六帖》
(二)甘蔗种植
1.种植的历史
2.甘蔗的种类
3.地理分布
(三)砂糖制造
(四)外来影响
附:关于唐代制糖法的一点小考证
第九章 白糖问题
(一)“白糖”这个词儿的出现
1.在印度
2.在中国
(二)糖颜色的重要意义:其产生根源与外来影响的关系
(三)明代中国白糖的熬制方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
1.熬炼过程
2.熬炼时投入的东西
3.熬糖的糖的种类
(四)明代中国白糖的输出
《糖史》第二卷
第四章 从佛典的律藏中看古代印度的甘蔗种植以及砂糖和
石蜜的制造和使用
一比较古的佛典
二巴利文《本生经》
(一)甘蔗
(二)糖
(三)糖粒
(四)压碎了的糖
(五)糖浆,糖水
(六)甘蔗汁酿烧酒
三汉译律藏
(一)甘蔗、砂糖和石蜜作为药品
1.什么叫病?什么叫药?
2.含消药
3.七日药
4.甘蔗
5.只列举药名
6.什么药治什么病?
(二)甘蔗、砂糖和石蜜作为食品
(三)甘蔗的种植、甘蔗田和甘蔗园
(四)石蜜浆、甘蔗浆、石蜜酒、甘蔗酒
(五)造石蜜法和黑白石蜜
(六)其他
结束语
第五章 唐太宗与摩揭陀——唐代印度制糖术传人中国问题
目次
小引
第一节 唐代中印交通和文化交流
1.交通年表
2.文化交流
a宗教哲学
b语言
c文学
d艺术
e科技
f动植矿物
3.交通道路
第二节 印度制糖术传人中国
注释
在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在这两个方面所起的作用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一 导言
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
三 活跃(后汉三国25年-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1.中国的丝、纸、钢传入印度
2.印度物品传入中国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佛教的传人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
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265年-907年)——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年-589年)
1.佛教影响的继续扩大
(1)竺法护
(2)道安
(3)鸠摩罗什
(4)慧远
(5)法显
(6)竺道生
(7)真谛
2.贸易活动和外交往来(交通年表)
(二)隋唐(581年-907年)
1.唐初中印交通年表
2.佛教交流达到最高点
(1)玄奘
(2)义净
(3)密宗:善无畏、一行、金刚智、不空
(4)慧超、悟空
3.外交往来和贸易活动
(1)外交往来(年表)
(2)贸易活动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
1.印度-中国
(1)文学
(2)史学
(3)音韵学
(4)著述体裁
(5)艺术
(6)戏剧
(7)天文历算
(8)科学技术
(9)医药
(10)印度的杂技和幻术
(11)印度物品传人中国
2.中国-印度
(1)印刷术
(2)造纸术
(3)罗盘
(4)火药
(5)中国物品传人印度
(6)佛教的倒流
五 衰微(宋元960年-1368年)——两种文化的同化阶段
(一)宋代(960年一1279年)
1.宋初中印交通年表
2.北宋和摩伽陀与注辇的交通
3.继业
4.《岭外代答》
5.《诸蕃志》
6.南宋时居留印度的华侨
7.同化问题
(1)禅宗
(2)理学
(二)元代(1206年一1368年)
1.元代中印交通年表
2.印度人人仕中国
3.中印通商情况
4.文献
(1)《岛夷志略》
(2)《大德南海志》
5.印度佛教僧侣来华
6.文学方面的影响
六 复苏(明1368年一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二)明初中印交通的情况
(三)郑和下西洋
1.马欢《瀛涯胜览》
2.费信《星槎胜览》
3.巩珍《西洋番国志》
4.《郑和航海图》
(1)第一次出使
(2)第二次出使
(3)第三次出使
(4)第四次出使
(5)第五次出使
(6)第六次出使
(7)第七次出使
(四)出使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五)明初与孟加拉、古里、柯枝的交通
(六)明代中叶的中印交通
(七)文学和科技方面的相互影响
(八)文献
七 大转折(明末清初)
八 涓涓细流(清代、近代、现代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
(一)激流与涓涓细流十七八世纪
(二)暂时的复苏19世纪
1.前半的情况
(1)谢清高《海录》
(2)徐继畲《瀛环志略》
(3)魏源《海国图志》
2.后半的情况
(1)王芝《渔瀛胪志》
(2)王韬《■园文录补编》
(3)黄桥材《印度札记》
(4)邹代钧《西征纪程》
(5)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续刻》
《庸庵海外文编》
(6)郑观应《盛世危言》
(7)龚柴《五洲图考》
(8)载振《英轺日记》
(三)20世纪前半中印友谊的表现
1.孙中山
2.章 炳麟(苏曼殊附)
3.康有为
4.梁启超
5.鲁迅
6.甘地
7.泰戈尔
九 结束语
注释
印度简史
前言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
第二章 奴隶制度时代
第三章 封建制度时代
第四章 近代印度
第五章 现代印度
注释
中世印度雅利安语二题
一 再论中世俗语语尾am>-o,-u的问题
(一)犍陀罗语《法句经》
(二)吉尔吉特残卷
(三)《妙法莲华经》
(四)Prajna-paramita-ratna-guna-samcaya-gatha
二 巴利文与不定过去时
注释
糖史(节选)
《糖史》自序
引 言
缘起
资料
《异物志》
《齐民要术》
《糖霜谱》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做法
目 的
《糖史》第一卷
第一章 饴■■■
第二章 周秦至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饴■■■以及甘蔗和蔗浆
(一)古代的甜东西
(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饴、■、■、■
(三)这一时期的甘蔗和蔗浆
第三章 石蜜
(一)糖浆
(二)固体石蜜
(三)糖水、牛乳、米粉合成的乳糖
(四)片糖、捻糖
(五)享糖、飨糖、响糖、兽糖
(六)白沙糖
(七)糖霜
(八)冰糖
(九)■
(十)崖蜜、岩蜜
(十一)樱桃
第四章 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
第五章 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618年一907年)
(一)材料来源
1.正史
2.本草和医书
3.敦煌卷子
4.诗文
5.《一切经音义》
6.僧传
7.中外游记-
8.《梵语千字文》等书
9.笔记及类书
(1)《酉阳杂俎》
(2)《云仙杂记》
(3)《北堂书钞》
(4)《艺文类聚》-
(5)《通典》
(6)《白氏六帖》
(二)甘蔗种植
1.种植的历史
2.甘蔗的种类
3.地理分布
(三)砂糖制造
(四)外来影响
附:关于唐代制糖法的一点小考证
第九章 白糖问题
(一)“白糖”这个词儿的出现
1.在印度
2.在中国
(二)糖颜色的重要意义:其产生根源与外来影响的关系
(三)明代中国白糖的熬制方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
1.熬炼过程
2.熬炼时投入的东西
3.熬糖的糖的种类
(四)明代中国白糖的输出
《糖史》第二卷
第四章 从佛典的律藏中看古代印度的甘蔗种植以及砂糖和
石蜜的制造和使用
一比较古的佛典
二巴利文《本生经》
(一)甘蔗
(二)糖
(三)糖粒
(四)压碎了的糖
(五)糖浆,糖水
(六)甘蔗汁酿烧酒
三汉译律藏
(一)甘蔗、砂糖和石蜜作为药品
1.什么叫病?什么叫药?
2.含消药
3.七日药
4.甘蔗
5.只列举药名
6.什么药治什么病?
(二)甘蔗、砂糖和石蜜作为食品
(三)甘蔗的种植、甘蔗田和甘蔗园
(四)石蜜浆、甘蔗浆、石蜜酒、甘蔗酒
(五)造石蜜法和黑白石蜜
(六)其他
结束语
第五章 唐太宗与摩揭陀——唐代印度制糖术传人中国问题
目次
小引
第一节 唐代中印交通和文化交流
1.交通年表
2.文化交流
a宗教哲学
b语言
c文学
d艺术
e科技
f动植矿物
3.交通道路
第二节 印度制糖术传人中国
注释
在甘蔗种植和沙糖制造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在这两个方面所起的作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