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逡巡于雅俗之间:明末清初拟话本研究
作者:宋若云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ISBN:9787500453802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明清之际,即天启元年(1621)至康熙六十年(1721)时期约一百年间产生,刊刻的拟话本小说集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拟话本"名称的晚出与歧义,为拟话本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书在文献基础上,首先就拟话本的界定问题进行了讨论,力图通过对拟话本的历时性描述,客观地把握几个基本的文本特征,并在第一章对拟话本数百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了一个扫描。第二章讨论了拟活话本小说兴起的历史氛围,认为拟话本之所以在明末迅速达到兴盛,除了文学语境及物质条件(如纸张、印刷、出版等的发达)第三章则开始了对历史状态下的衍变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在概述拟话本的基本体制特征后,将拟话本小说分为三个时期,研究各个时期卷目,入话头回,篇尾的衍变情况,指出拟话本在其体制形成伊始,就一直处于逐渐的衍变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在概述拟话本的基本体制特征后,将拟话本小说分为三个时期,研究各个时期卷目,入话头回,篇尾的衍变之中,其体制变化极为灵活。第四章是一个叙一学方面的分析,重点讨论了拟话本的叙述主体与叙事特点。第五章尝试引入社会学理论中“卡里斯马”形象的概念来分析人物色色的文化意义。就拟话本中大量涌现的理想范型,主要是商人、女性角色的卡里斯马形象群作了分析,力图阐释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成因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味。第六章就拟话本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及价值中介进行的分析,求证拟话本批评的价值取向与读者接受的审美趣味的契合,应是通俗文学的一个标准。余论部分指出,鉴于拟话本是介于高雅文学(以诗文为主要文类,以受过较高教育的文人为接受对象)与大众俗文学(民间讲唱文学,以文盲或农村粗识文字者为主要接受对象)之间的一种文学类型,有其特殊的文化特点,如能作进一步研究,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文化蕴涵。
作者简介
宋若云,女,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发表古典文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学术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及散文若干,主编《中学生古文鉴赏辞典》和《中学生古诗鉴赏辞典》(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参编、翻译、校点著作十余部。现供职于中国国家汉办。
目录
导言
一 “拟话本”概念的由来与困惑
二 对“拟话本”概念的种种诠释
三 拟话本的流变与界定
四 研究对象
第一章 拟话本研究回顾
第一节 古、近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11年以前)
第二节 现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11一1949年)
第三节 当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49一1999年)
第一个阶段:“文革”前十七年
第二个阶段:“文革”时期十年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
第二章 拟话本繁兴的历史氛围
第一节 商业经济下的文化语境
一 明代社会的商业文化
二 明代社会的哲学文化精神
第二节 拟话本繁兴的文学氛围
一 小说批评理论的成熟
二 前代的积累与当代的影响
第三节 拟话本繁兴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建构与解构:拟话本的体制构成及其衍变
第一节 拟话本体制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衍变
一 卷目的衍变
二 “入话”和“头回”的衍变
三 篇尾的衍变
第三节拟话本体制衍变的文化意味
一 拟话本文体建构与解构的内在规律
二 拟话本文体变易的原因
第四章 拟话本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谁在讲述——拟话本的叙述主体
一 叙述者、说书人与作者
二 说书人:公开的叙述者
第二节 如何讲述——拟话本的叙事特点
一 虚拟情境的修辞策略
二 叙述干预:叙述声音主观化的突出表现
三 程式化的叙事格局
四 理念先行与主题提前定位
五 灵动的叙事角度
第五章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 ——拟话本角色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符码化的道德范型
第二节 拟话本角色的卡里斯马类型
一 商人形象的卡里斯马类型
二 女性形象的卡里斯马类型
第三节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的成因
一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产生的文化语境
二 作家焦虑的审美置换
三 程朱理学与古代美学的审美惯例
四 主流文化的垂范
第六章 拟话本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拟话本的价值依据
一 作为价值主体的作者
二 作为价值客体的文本
三 拟话本的价值中介
第二节 拟话本接受主体的价值取向
一 读者群与接受主体层面
二 拟话本接受主体的审美趣味
第三节 拟话本的价值评价
一 价值与评价
二 拟话本批评的标准及价值取向
余论 逡巡于雅俗之间 ——拟话本的审美品位
一 以雅为正的传统
二 第三种文化:雅俗的交融
三 雅化的努力
四 回俗的必然
五 拟话本:逡巡于雅俗之间
附录 拟话本集叙录
参考书目
后记
一 “拟话本”概念的由来与困惑
二 对“拟话本”概念的种种诠释
三 拟话本的流变与界定
四 研究对象
第一章 拟话本研究回顾
第一节 古、近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11年以前)
第二节 现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11一1949年)
第三节 当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49一1999年)
第一个阶段:“文革”前十七年
第二个阶段:“文革”时期十年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
第二章 拟话本繁兴的历史氛围
第一节 商业经济下的文化语境
一 明代社会的商业文化
二 明代社会的哲学文化精神
第二节 拟话本繁兴的文学氛围
一 小说批评理论的成熟
二 前代的积累与当代的影响
第三节 拟话本繁兴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建构与解构:拟话本的体制构成及其衍变
第一节 拟话本体制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衍变
一 卷目的衍变
二 “入话”和“头回”的衍变
三 篇尾的衍变
第三节拟话本体制衍变的文化意味
一 拟话本文体建构与解构的内在规律
二 拟话本文体变易的原因
第四章 拟话本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谁在讲述——拟话本的叙述主体
一 叙述者、说书人与作者
二 说书人:公开的叙述者
第二节 如何讲述——拟话本的叙事特点
一 虚拟情境的修辞策略
二 叙述干预:叙述声音主观化的突出表现
三 程式化的叙事格局
四 理念先行与主题提前定位
五 灵动的叙事角度
第五章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 ——拟话本角色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符码化的道德范型
第二节 拟话本角色的卡里斯马类型
一 商人形象的卡里斯马类型
二 女性形象的卡里斯马类型
第三节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的成因
一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产生的文化语境
二 作家焦虑的审美置换
三 程朱理学与古代美学的审美惯例
四 主流文化的垂范
第六章 拟话本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拟话本的价值依据
一 作为价值主体的作者
二 作为价值客体的文本
三 拟话本的价值中介
第二节 拟话本接受主体的价值取向
一 读者群与接受主体层面
二 拟话本接受主体的审美趣味
第三节 拟话本的价值评价
一 价值与评价
二 拟话本批评的标准及价值取向
余论 逡巡于雅俗之间 ——拟话本的审美品位
一 以雅为正的传统
二 第三种文化:雅俗的交融
三 雅化的努力
四 回俗的必然
五 拟话本:逡巡于雅俗之间
附录 拟话本集叙录
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