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托特瑙山(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哲学散文剧)

托特瑙山(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哲学散文剧)

作者:(奥地利)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译者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ISBN:9787807090229

定价:¥1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耶利内克的剧本,从文体上很难下定义,作家在文体之间游刃,许多剧本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读,人物极少,大段的对白,每个人物似乎都在“自说自话”,有的全剧就是一个人的独白。如果说一部分剧本,如《克拉拉·S》(ClaraS.,1982),《城堡戏剧》(B urgtheater,1985),《疾病,又名现代妇女》(K rankheit oder Moderne Frauen,1987),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有场景,场次,人物,对白,等等,那么,其他一些剧本则完全可以被视为“为舞台写的散文”。《云团·家乡》(W olken.Heim,1988),是将赫尔德林、克莱斯特、费希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语录和恐怖组织红色旅囚犯的书信糅为一体。《托特瑙山》(T otenauberg,1991)中的主人公——老年男人和中年女人,无疑就是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他们之间的对话正是作家本人对奥地利乃至欧洲的政治现实给予的回答。《死亡与少女》(D er Tod und dasM?dchenI-V)是作家在不同时期写的五个单独的作品,分别以几个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白雪公主、睡美人、罗莎蒙德、杰基。肯尼迪,美国女诗人普拉斯和德国女诗人巴赫曼),展示了这些由男性的视角创造出来的悲剧女性及其她们不可能由“王子”解救的命运。剧中人物很少,几乎全是大段的独白或对白,似乎更适合阅读而不是上演。作家本人对自己的剧本也曾经说过:“台词是为剧场考虑的,但并不是为了一场舞台演出。人物们其实自己已经在充分表现。”她还说,“我并不追求有缺陷和弱点的被弄掉了棱角的人物,我追求的是论战和强烈的反差,这是一种木刻技术。我用斧子劈进去,为的是让那些我的人物进去的地方不再长出草来。”
作者简介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当代奥地利女作家,1946年10月20日生于米尔茨施拉格,长于维也纳,有犹太血统。耶利内克在教会幼儿园和学校度过了“非常压抑”的童年。她自幼就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接受音乐训练。1964年耶利内克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后因精神状况恶化而中断学业。1969年以后,她投身于当时的学生运动,并参与文学杂志《手稿》的活动。1971年耶利内克出色地通过了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毕业考试,并于1974年和许恩斯贝格结婚。许恩斯贝格在六十年代曾为法斯宾德导演的电影作曲,后转行为信息工程师。耶利内克现在生活在维也纳和慕尼黑两地。耶利内克创作形式多样,不仅包括诗歌、戏剧、小说,还涉及广播剧、歌剧、电影剧本等。她还从事翻译工作,曾把托马斯‘品钦、克里斯托弗·马洛、奥斯卡.王尔德、乔治‘费多等人的作品译成德文。耶利内克先后获得二十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德国著名的海因利希.伯尔奖(1986)和格奥
目录
在绿野(3)
托特瑙山(23)
我群世界(44)
无辜(63)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