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实用汽车润滑技术手册

实用汽车润滑技术手册

作者:王毓民,王恒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ISBN:9787502573836

定价:¥9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曾在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汽车润滑、汽车油料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多年,而后又在高校多年从事汽车润滑理论、汽车润滑材料、润滑化学等研究与教学的教授编写。全书以汽车结构为主线,将需润滑的汽车零部件结构展现出来,再根据零部件的形状、体貌及工作参数(载荷、速度、温度等),提出对润滑的要求,并详细指出润滑的类型(流体润滑、边界润滑、混合润滑等),解决办法和理论根据。全书按汽车结构分为发动机篇、传动系统篇、行驶系统篇、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篇、其他润滑篇共5篇15章。在润滑材料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新近开发和正在有效应用的各种润滑油脂,包括汽车发动机油、汽车齿轮油、汽车润滑脂、汽车减振器油等;在汽车特种液体方面,主要介绍汽车制动液、汽车冷却液和汽车自动传动液(ATF);同时也扼要介绍了即将面世的绿色润滑材料(环境友好润滑油脂)和天然气合成油等;着重介绍每种润滑剂或液体的性能特点、规格标准、正确选用原则和应用实例。本书是从事汽车润滑剂研究、生产、使用的科技人员,特别是从事汽车营销、汽车维护、汽车服务、汽车运输、汽车设计、润滑和油料管理等人员的重要参考读物,也可作为大专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暂缺《实用汽车润滑技术手册》作者简介
目录
1概述1
1-1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
1-2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3
1-2-1产销情况3
1-2-2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5
1-3润滑油的发展与汽车技术进步6
1-3-1车用润滑油的升级换代6
1-3-2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11
1-3-3柴油机对润滑油添加剂的新
要求11
1-3-4汽油机对润滑油添加剂的新
要求12
1-3-5无级自动变速箱对传动液和添
加剂的新要求13
1-3-6减少摩擦,改善燃料经济性13
1-4国内润滑油市场概况14
1-4-1我国润滑油市场供需现状及
预测14
1-4-2中国润滑油消费特点16
1-5汽车的类型17
1-5-1按用途分类17
1-5-2按动力装置类型分类18
1-5-3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19
1-5-4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20
1-6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20
1-7汽车总体构造21
1-8车辆润滑图表22
1-8-1某轿车的润滑图和润滑油加
注表22
1-8-2中型载重汽车润滑用油表23
1-8-3柴油机汽车润滑用油表25
1-8-4建筑机械润滑用油表26
1-9摩擦、磨损、润滑的基本知识27
1-9-1摩擦27
1-9-2磨损33
1-9-3润滑37
1-9-4润滑剂49
主要参考文献54
第一篇汽车发动机
2汽车发动机润滑57
2-1汽车发动机的类型57
2-2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
本术语58
2-2-1基本结构58
2-2-2基本术语59
2-3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60
2-3-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60
2-3-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62
2-3-3二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63
2-3-4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64
2-3-5汽油机与柴油机、二冲程内燃机
的比较64
2-4发动机的总体构造65
2-5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69
2-6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71
2-6-1润滑系统的功用71
2-6-2润滑方式71
2-6-3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75
2-7机油冷却器81
2-8汽车发动机(内燃机)的磨损82
2-8-1发动机(内燃机)润滑特点82
2-8-2发动机的磨损特点83
2-8-3发动机磨损的类型83
2-8-4活塞组和气缸的润滑和磨损85
2-8-5阀系的磨损92
2-8-6轴承的润滑和磨损93
主要参考文献96
3润滑油基础油与添加剂97
3-1基础油的作用、分类与发展趋势97
3-1-1润滑油基础油的作用97
3-1-2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98
3-1-3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98
3-2矿物油润滑油基础油99
3-2-1概述99
3-2-2润滑油基础油精制过程100
3-2-3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规格与
理化指标103
3-3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112
3-3-1概述112
3-3-2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发
展前景112
3-4聚α?蚕┨?合成油(PAO)114
3-4-1聚α?蚕┨?合成油的性质114
3-4-2聚α?蚕┨?合成油的应用前景114
3-5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116
3-5-1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概况116
3-5-2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的种类
及性能117
3-5-3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的应用121
3-6润滑油添加剂123
3-6-1添加剂的分类、名称和符号123
3-6-2添加剂的作用125
3-6-3清净剂126
3-6-4无灰分散剂130
3-6-5抗氧剂及抗氧防腐剂133
3-6-6黏度指数改进剂136
3-6-7极压抗磨剂139
3-6-8油性剂及摩擦改进剂143
3-6-9防锈剂145
3-6-10降凝剂147
3-6-11乳化剂和抗乳化剂148
3-6-12抗泡剂149
主要参考文献151
4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和应用152
4-1概述152
4-2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和要求154
4-2-1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154
4-2-2对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要求156
4-3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158
4-3-1我国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
类和规格158
4-3-2国外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
类和规格181
4-4润滑油的黏度及使用上的意义218
4-4-1润滑油黏度的定义、种类及
单位换算218
4-4-2润滑油黏度与温度的关系221
4-4-3润滑油黏度及黏温性能对发动
机的影响222
4-4-4润滑油黏度与压力关系225
4-4-5油的化学组成与黏度、黏温、
黏压性质的关系226
4-4-6黏度在使用上的意义226
4-5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使用性能228
4-5-1清净分散性228
4-5-2抗腐蚀性能232
4-5-3低温性能233
4-5-4氧化安定性237
4-5-5润滑油的热安定性240
4-5-6润滑油的润滑性241
4-5-7抗泡沫性244
4-5-8抗乳化性245
4-6润滑油的理化性质试验及意义246
4-6-1黏度(运动黏度GB/T 265、
恩氏黏度GB/T 266)246
4-6-2残炭(GB/T 268)246
4-6-3灰分(GB/T 508)247
4-6-4酸值(GB/T 264)247
4-6-5总碱值(TBN)248
4-6-6水溶性酸碱(GB/T 259)248
4-6-7机械杂质(GB/T 511)249
4-6-8水分(GB/T 260)249
4-6-9闪点(GB/T 267)250
4-6-10凝点(GB/T 510)250
4-6-11腐蚀度(GB/T 391)251
4-6-12润滑油腐蚀试验法(SH/T 0195)
(金属片试验)253
4-6-13在用润滑油中的不溶物
(GB/T 8926)253
4-6-14用过润滑油燃料稀释度254
4-6-15泡沫性质(GB/T 12579)255
4-6-16清净性(SH/T 0259)255
4-7发动机润滑油的评定方法257
4-7-1关于润滑油发动机试验条件258
4-7-2美国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259
4-7-3欧洲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265
4-7-4我国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266
4-8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269
4-8-1黏度级号的选择269
4-8-2发动机润滑油质量等级的选择273
4-8-3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76
4-9发动机润滑油的更换280
4-9-1发动机润滑油的报废标准280
4-9-2发动机润滑油的换油周期284
4-9-3在用油的快速检测方法287
4-9-4发动机油的现代检测方法288
4-9-5汽油机油长寿化和SJ级油289
4-10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润滑油291
4-10-1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润滑
特点291
4-10-2二冲程汽油机油的规格291
4-10-3二冲程汽油机的评定方法295
4-10-4二冲程汽油机油的选用297
4-11国内润滑油供需情况预测297
4-11-1汽车产销结构297
4-11-2汽车用油质量等级298
4-11-3车用润滑油需求预测299
主要参考文献301
5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冷却液302
5-1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302
5-1-1冷却系统的功用302
5-1-2水冷系统的组成302
5-2水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304
5-2-1散热器304
5-2-2冷却风扇307
5-2-3节温器310
5-2-4水泵311
5-2-5变速器机油冷却器313
5-3风冷系统313
5-3-1风冷发动机的特点313
5-3-2冷却系统的布置及冷却风扇314
5-4冷却液的作用314
5-4-1冷却作用314
5-4-2防腐作用314
5-4-3防垢作用315
5-4-4防冻作用315
5-5冷却液的组成315
5-5-1水316
5-5-2防冻剂316
5-5-3添加剂316
5-6冷却液的分类317
5-6-1按照基础液类型分类317
5-6-2按照缓蚀剂组成分类318
5-6-3按照使用寿命分类318
5-6-4按照使用的发动机负荷分类318
5-7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318
5-7-1乙二醇型冷却液319
5-7-2丙二醇型冷却液324
5-7-3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测
试方法327
5-7-4各汽车公司对轻负荷冷却液的性
能要求及规范329
5-8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338
5-8-1概述338
5-8-2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类型339
5-8-3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测
试方法340
5-8-4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规范340
主要参考文献345
第二篇汽车传动系统
6汽车传动系统概述349
6-1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49
6-1-1组成349
6-1-2功能349
6-2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351
6-2-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
方案351
6-2-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
方案351
6-2-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方案351
6-2-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
方案352
6-2-5全轮驱动(nWD)方案353
6-3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353
6-3-1液力式传动系统353
6-3-2电力式传动系统354
6-4离合器356
6-4-1离合器的功用356
6-4-2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356
6-4-3对摩擦离合器的基本性能要求357
6-4-4摩擦离合器类型358
6-4-5离合器液压式操纵机构与用油358
6-5变速器与分动器360
6-5-1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360
6-5-2普通齿轮变速器361
6-5-3组合式变速器和润滑362
6-5-4分动器363
6-6驱动桥365
6-6-1单级主减速器366
6-6-2双级主减速器370
6-6-3轮边减速器371
6-7汽车传动系统用油部位371
主要参考文献371
7汽车齿轮油372
7-1概述372
7-2汽车齿轮润滑的特点374
7-2-1齿轮油的工作温度374
7-2-2齿面接触压力及滑移速度374
7-2-3双曲线齿轮的润滑类型375
7-2-4极压剂在齿轮润滑中的应用375
7-3齿轮润滑油的性质377
7-3-1对齿轮润滑油的基本要求377
7-3-2对齿轮润滑油性能的具体要求378
7-4国外汽车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381
7-4-1齿轮油分类381
7-4-2汽车齿轮油规格382
7-4-3汽车齿轮油的质量385
7-5汽车齿轮油的评定方法391
7-5-1流动性391
7-5-2润滑试验391
7-5-3氧化安定性394
7-5-4抗腐蚀及防锈性394
7-5-5起泡性394
7-5-6密封材料适应性394
7-5-7剪切安定性395
7-6汽车齿轮油的使用性能395
7-6-1齿轮、轴承的损伤和润滑395
7-6-2关于齿轮油的油温397
7-6-3关于齿轮油量问题398
7-6-4混入杂质和水的问题398
7-6-5噪声问题399
7-6-6低温操纵性399
7-6-7齿轮油的使用期400
7-6-8燃料经济性400
7-7汽车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401
7-7-1我国汽车齿轮油的分类方案401
7-7-2我国车辆齿轮油规格403
7-7-3车辆齿轮油的选用405
7-8与车辆齿轮油有关的使用问题408
7-8-1磨合期换油及使用中齿轮损伤408
7-8-2用油不当所引起的故障409
7-8-3车辆齿轮油的管理410
7-8-4伪劣齿轮油的鉴别410
7-8-5在用齿轮油的更换411
7-8-6汽车变速器、后桥差速器的
锈蚀411
7-8-7车辆齿轮油的近期发展411
7-8-8其他使用问题412
主要参考文献413
8液压油(液)415
8-1概述415
8-1-1液压系统的组成415
8-1-2液压系统的优缺点416
8-2液压系统对液压油的要求417
8-2-1适宜的黏度417
8-2-2润滑性能良好418
8-2-3抗氧化性好418
8-2-4抗剪切安定性好418
8-2-5防腐蚀性好418
8-2-6抗乳化性好418
8-2-7抗泡沫性好419
8-2-8油的清净性好419
8-2-9对密封材料的影响小419
8-3液压油的使用性能419
8-3-1抗磨性419
8-3-2抗氧化安定性420
8-3-3抗乳化性420
8-3-4抗剪切安定性420
8-3-5抗泡沫性421
8-3-6抗燃性421
8-3-7抗橡胶溶胀性421
8-3-8防锈性421
8-4液压油的分类421
8-4-1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423
8-4-2液压油技术条件430
8-5液压液的选用435
8-5-1正确选用液压油的依据435
8-5-2液压油的更换与管理439
8-6汽车液力传动油440
8-6-1液力传动油概述440
8-6-2液力传动的原理及优缺点441
8-7汽车液力传动油的性质和组成441
8-7-1主要质量要求442
8-7-2液力自动传动油的组成444
8-8液力传动油的规格446
8-8-1国外液力传动油的规格446
8-8-2国内液力传动油规格451
8-9液力传动油的使用性能452
8-9-1低温特性452
8-9-2高温黏度452
8-9-3摩擦特性453
8-9-4氧化安定性454
主要参考文献454
第三篇汽车行驶系统
9汽车行驶系统概述457
9-1汽车行驶系统的基本功能457
9-1-1轮式汽车行驶系统457
9-1-2半履带式汽车行驶系统458
9-1-3全履带式汽车458
9-1-4车轮?猜拇?式汽车458
9-2车架459
9-2-1边梁式车架459
9-2-2中梁式车架461
9-2-3综合式车架和承载式车身461
9-3车桥车轮462
9-3-1车桥462
9-3-2车轮与轮胎464
9-4悬挂467
9-4-1悬架的功用和组成467
9-4-2弹性组件468
9-4-3减震器468
9-4-4非独立悬挂468
9-4-5独立悬架468
9-5汽车行驶系统润滑部位及所用油脂470
9-5-1汽油汽车行驶系统润滑部位及
用油470
9-5-2柴油汽车行驶系统润滑部位用
油及换油里程470
主要参考文献470
10减震器的结构与润滑471
10-1减震器的作用原理471
10-2减振器的分类472
10-2-1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472
10-2-2新型减振器474
10-3减振器油及阻尼油476
主要参考文献477
11汽车润滑脂478
11-1润滑脂的结构特点478
11-1-1润滑脂的定义478
11-1-2润滑脂的内部结构478
11-1-3润滑脂结构特点479
11-2润滑脂的使用性能479
11-2-1润滑脂的触变性479
11-2-2使用润滑脂的优点和局限性479
11-3润滑脂的组成480
11-3-1润滑液体480
11-3-2稠化剂482
11-3-3添加剂484
11-4润滑脂的分类和制备487
11-4-1国标中对润滑脂的分类487
11-4-2按稠化剂类型的润滑脂分类488
11-4-3润滑脂的制备490
11-5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
上的意义490
11-5-1润滑脂的评定步骤490
11-5-2实验室常用项目及其在使用上
的意义491
11-6润滑脂的特点及使用497
11-6-1润滑脂的特点497
11-6-2润滑脂的应用范围504
11-7润滑脂的选用原则505
11-7-1选用润滑脂应考虑的主要
因素506
11-7-2润滑脂的添加量和使用寿命510
11-7-3轮毂轴承用润滑脂511
11-8润滑脂在汽车上的应用512
11-8-1汽车轮毂轴承中脂的应用512
11-8-2底盘和操纵系统中润滑脂
的应用513
11-8-3汽车电器机泵轴润滑脂的
应用514
11-8-4汽车车身附件上润滑脂的
应用515
11-8-5国产7903号耐油密封润滑脂在
汽车上的应用516
11-8-6润滑脂在国产中型载重车上的
应用516
11-8-7汽车润滑脂的发展概况517
11-8-8空毂润滑518
11-8-9汽车底盘润滑脂519
11-8-10润滑脂的加注及更换周期521
11-9润滑脂的使用与管理522
11-9-1钢铁工业用润滑脂522
11-9-2精密轴承用润滑脂523
11-9-3食品机械用润滑脂523
11-9-4汽车轮毂采用空毂润滑523
11-9-5合成油润滑脂的类型与使用
温度524
11-9-6润滑脂储存变硬后的应用与
处理524
11-9-7不同类型润滑脂的混合524
11-9-8润滑脂使用中质量变化与
判断524
11-9-9轴承润滑脂的失效524
11-9-10润滑脂的储存525
主要参考文献525
第四篇汽车制动系统与汽车转向系统
12汽车制动系统与制动液529
12-1概述529
12-1-1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530
12-1-2制动系的组成531
12-1-3制动系的类型532
12-1-4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532
12-2制动器534
12-2-1行车制动器535
12-2-2驻车制动器538
12-3制动传动机构538
12-3-1液压式简单传动机构538
12-3-2全液压动力传动机构539
12-3-3制动主缸539
12-3-4制动轮缸542
12-4伺服制动系统542
12-5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543
12-5-1单个制动器拖滞543
12-5-2全部制动器拖滞543
12-5-3制动“发软”543
12-5-4制动过程中有噪声543
12-5-5制动跑偏543
12-6汽车制动液544
12-6-1概述544
12-6-2汽车制动液的作用544
12-7汽车制动液的主要性能要求545
12-7-1保证制动迅速而准确545
12-7-2保证制动安全可靠545
12-7-3化学安定性好545
12-7-4皮碗膨胀率小546
12-7-5腐蚀要合格546
12-7-6不产生分层和沉淀546
12-8汽车制动液的分类和规格546
12-8-1制动液的分类546
12-8-2制动液的规格547
12-8-3国外汽车制动液的发展与
规格561
12-9汽车制动液使用与管理566
12-9-1制动液的使用566
12-9-2制动液的正确使用与管理567
主要参考文献569
13汽车转向系统与润滑570
13-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570
13-1-1机械转向系570
13-1-2动力转向系571
13-2转向器571
13-2-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572
13-2-2循环球式转向器572
13-2-3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572
13-3转向操纵机构573
13-3-1转向操纵系统的组成和布置573
13-3-2转向盘574
13-3-3转向轴和转向柱管的吸能
装置574
13-4转向传动机构575
13-4-1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
动机构575
13-4-2与独立悬挂配用的转向传动
机构575
13-5动力转向系575
13-5-1常压式液压动力转向系576
13-5-2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576
13-6转向系统的润滑577
13-6-1轴承润滑577
13-6-2机械式转向系统润滑577
主要参考文献578
第五篇其 他 润 滑
14钢丝绳和链条的润滑581
14-1钢丝绳的摩擦、磨损581
14-2钢丝绳的润滑581
14-2-1钢丝绳润滑剂应有的性能581
14-2-2制造时的润滑582
14-3链条的润滑584
14-3-1链条的类型584
14-3-2链传动装置的摩擦与磨损585
14-3-3传动链对润滑剂的要求和
选用585
14-3-4链条润滑方法的选择586
主要参考文献587
15固体润滑588
15-1概论588
15-1-1定义与重要意义588
15-1-2固体润滑剂的作用589
15-1-3固体润滑剂是高新技术产物589
15-1-4固体润滑发展了润滑技术589
15-1-5固体润滑提高了经济效益590
15-2固体润滑剂适用的环境与工况591
15-2-1可代替润滑油脂591
15-2-2增强或改善润滑油脂的性能591
15-2-3运行条件苛刻的场合591
15-2-4环境条件很恶劣的场合592
15-2-5环境条件很洁净的场合592
15-2-6无需维护保养的场合592
15-3固体润滑剂的特性和优缺点592
15-3-1固体润滑剂的特性592
15-3-2使用固体润滑剂的优缺点594
15-4固体润滑剂的种类594
15-4-1软金属类固体润滑剂594
15-4-2金属化合物类固体润滑剂595
15-4-3无机物类固体润滑剂595
15-4-4有机物类固体润滑剂595
15-5固体润滑剂的使用595
15-5-1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与使用
性能595
15-5-2固体润滑剂的选用原则598
15-6固体润滑机理599
15-6-1固体润滑膜的形成599
15-6-2摩擦聚合膜599
15-6-3固体润滑膜的转移600
15-7固体润滑膜的性能600
15-7-1润滑特性601
15-7-2摩擦特性602
15-7-3温度特性603
15-7-4气氛特性603
15-7-5磨损特性604
15-8常用固体润滑材料605
15-8-1石墨606
15-8-2二硫化钼610
15-9其他常用固体润滑材料617
15-9-1层状结构固体润滑材料617
15-9-2氟化物润滑材料619
15-9-3氧化物润滑材料619
15-9-4其他耐高温润滑材料620
15-9-5软金属润滑材料621
15-9-6高分子润滑材料622
主要参考文献624
附录1润滑技术常用名词术语625
附录2车用润滑油常用缩略语一览表638
附录3我国润滑油添加剂一览表641
附录4国内外润滑油脂品种对照652
附录5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润滑系统部分)667
附录6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冷却液部分)672
附录7世界主要石油公司代号及全称677
附录8运动黏度单位换算678
附录9柴油机油换油指标679




前言 简介 目录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润滑技术与润滑材料不断更新。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润滑技术与润滑材料,可使设备在苛刻条件下持久稳定地工作,同时能提高机械效率与交通运输车辆的完好率,减少维修与停工损耗、节约能源、减少材料损耗与提高经济效益。先进的润滑材料亦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的要求。
汽车已成为最普通、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也是数量最多、活动范围最广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国家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合资或独资生产各种型号的汽车。这些车辆采用很多的先进技术和新颖的结构,同时也需要先进的润滑技术和润滑材料。由于人们对润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国产新型润滑材料不够了解,使车辆润滑材料仍然依赖进口或采用一般润滑材料代用,造成很多车辆故障等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汽车设计人员和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润滑材料的发展不够了解,因而仍采用过时的润滑材料或沿用旧标准,影响润滑材料的更新换代。因此,大力宣传和推广汽车润滑技术和润滑材料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
长期以来,已出版的汽车润滑书籍或论文中,对汽车的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结构介绍甚少,对需要润滑的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形状、材料、工作状况、负载、温度及对润滑的要求等在书中很少涉及,而撰写机械结构(构造)的书也往往不提润滑方面的知识。本书对汽车构造知识与润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介绍。首先在每篇中,将需要润滑的系统或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概述,并将有关结构图展现出来,再对润滑的要求与润滑剂的性能、选用方法、使用中的问题等逐个进行深入探讨,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润滑理念。既了解润滑零部件的构造及对润滑的要求,又通晓润滑原理与润滑材料的性能、选用方法等。
按我国汽车工业的“十五”规划,到2005年产量要达到320万辆汽车,其中轿车110万辆,2002年我国已生产汽车325万辆(同比增长36-55%),提前三年完成汽车工业“十五”规划的目标。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已达444万辆。据市场预测,200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2200万~2300万辆,其中轿车840万~870万辆。在载重车方面,是重型载重货车的产量首次超过中型载重货车,这是我国货车市场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说明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加大,使得货车市场的重、中、轻、微等各型载重车购销两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以车代步、轿车进入家庭逐步成为现实,有了汽车就必须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发挥汽车原设计的各种性能,使汽车长期保持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同时减少各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期,这就要求用户了解各种汽车润滑部位的构造和所用油脂的特性,以减少故障和事故,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让全国汽车爱好者了解汽车润滑技术与润滑材料是编者的初衷。
全书分为五篇15章,按润滑材料的使用部件分成汽车发动机篇、汽车传动系统篇、汽车行驶系统篇、汽车制动系统与汽车转向系统篇,每篇均先对需要润滑的零部件结构进行介绍,然后叙述所需的润滑技术与润滑材料。
在润滑方面,主要介绍新近发展和正在有效应用的各种润滑材料和润滑技术。包括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汽车齿轮油、汽车润滑脂、汽车制动液、汽车冷却液、液力传动液等,着重介绍零部件结构特点与所用润滑剂的性能以及应用实例。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文字通俗易懂,技术上力求新颖实用,以促进我国汽车润滑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达到节能、安全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书第三篇汽车行驶系统的润滑由王恒编写,其他各章由王毓民编写并负责全书统稿。书稿中的全部插图由硕士生张绪久绘制。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武亚丽教授、刘晶郁副教授、仝秋红副教授;孙志强博士、王向中博士;张绪久硕士、赵智军硕士、杨巧丽硕士、金志良硕士、汪燕硕士等的协助。在这里向他(她)们致谢!
由于篇幅和编者的水平的限制,仍难免有所遗漏、不足,由衷的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