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实用鼻咽癌临床诊疗学
作者:黄光武, 邝国乾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ISBN:9787030157058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鼻咽癌诊疗经验的医生,以临床诊断为主轴,以大量影像图片资料辅助,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其并发症诊治、综合治疗、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也进行了详细讨论,全面地介绍了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因此,本书将为各级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参考,对从事鼻咽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黄光武,1949年生,广西钦州人,现任广西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和鼻咽癌研究。虽然党政工作缠身,但黄光武依然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鼻咽癌的研究课题上,亲自门诊和手术是他的一贯作风,他给同行留下了精力过人的印象。1981年,黄光武到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学习治疗美尼尔症的先进技术,但他并不满足,他最大的愿望是学到治疗鼻咽癌的技术,因为对广西人来说,威胁人民生命的最大疾病还是恶性肿瘤,特别是鼻咽癌。这些信念与他早年当过赤脚医生有关:“当时一个农民被雷电击倒了,他们说我在学校时帮校医拿过药,一定会懂得抢救。在这之前我就先跑回房间里翻书,再去抢救,做了二十多分钟的人工呼吸,这个病人居然起死回生了,我当时感到很激动。”1986年,黄光武终于获得了到日本琉球大学参加鼻咽癌研究的机会,他的日本导师是一位“工作狂”,黄光武成为这位导师门下唯一一位坚持完成学业的外国弟子。在日本学习期间,他第一次证实了鼻咽癌肿瘤组织含有的激活物类型,提前三年完成了协作计划。在黄光武学成归国之际,他的导师慷慨地送给了他价值400万日圆的实验设备。利用这套实验设备,黄光武回到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了鼻咽癌血液研究室。黄光武说:“他们也发现广西的鼻咽癌比日本多出30倍,也想在这方面探访到底是什么原因?对我们来讲,如果能在鼻咽癌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广大的鼻咽癌患者带来福音。”十几年来,黄光武先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先后获卫生部、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6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黄光武先后介绍了十四人次到日本学习,邀请国外专家到广西开展学术交流,使广西的鼻咽癌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黄光武说:“从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来说,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西部开发就应该珍惜这个机遇,积极主动地跟发达地区进行合作。这样我们西部的开发就会更快和更好。”参与编写《耳鼻咽喉科学实用教程》,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获科研成果奖8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邝国乾,男,1937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1960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今广西医科大学),分配在母校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工作。1979年参加卫生部委托天津市人民医院(今天津肿瘤医院)举办的全国肿瘤医师学习班。1985年调入广西肿瘤研究所,负责组建广西第一个头颈外科,1990年建立我院(所)鼻咽癌研究室。85年率先在广西开展诸如晚期下咽、颈食管癌切除后一期修复、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分叉部一期切除术等高难手术。曾负责或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并指导过硕士研究生完成多项研究课题。曾分别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中南地区电教评比二等奖和全国教委三等奖,广西医科大学教学优秀奖。参加《癌的并发症》、《癌的流行病学与预防》和《恶性肿瘤临床手册》等三本译著的部分章节译、校,是《中国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鼻咽癌》编委。1992~1998年间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副主任委员。现任全国肿瘤期刊研究会特聘审稿员。《世界肿瘤杂志》、《广西医学》、《医学文选》、《中国医学·肿瘤学分册》等杂志编委。共发表论文60多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流行情况与病因研究
第一节
鼻咽癌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鼻咽癌的人群分布
第三节 鼻咽癌频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四节 广西居民鼻咽癌流行情况
第五节 鼻咽癌发病因素的研究
第二节 应用解剖
第一节 顶后壁
第二节 侧壁
第三节 咽周间隙
第四节 脑神经、颅底结构
第五节 淋巴引流
第三章 鼻咽部影像学概述
第一节 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第二节 鼻咽正常CT及MRI表现
第三节 鼻咽部比较影像学
第四章 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临床规律性
第一节 局部扩散类型
第二节 鼻咽癌发病特点
第五章 前驱症状、诱发因素、伴发症状、过去症状
第一节 前驱症状与诱发因素
第二节 伴发症状
第三节 伴瘤综合征
第四节 过去耳鼻咽喉症状
第六章 原发灶及其局部扩散症状、诊断与鉴别
第一节 症状发生概况
第二节 原发灶症状
第三节 瘤肿向侧壁扩散症状
第四节 颅底、颅内扩散及脑神经损伤症状及其鉴别
第五节 鼻腔、鼻窦、口咽扩散
第七章 颈部转移之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鼻咽癌颈转移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颈部良性肿块鉴别诊断
第三节 颈部其他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第八章 原发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鼻咽部原发灶形态及其好发部位
第二节 鼻咽癌活检方法
第三节 鼻咽部良性病变鉴别诊断
第四节 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
第九章 鼻咽癌的血清学及其他辅助诊断
第一节 EB病毒抗原抗体
第二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三节 肿瘤相关物质群
第四节 乳酸脱氢梅
第五节 端粒酶
第六节 多胺
第七节 血清酸溶性蛋白
第八节 唾液酸
第九节 碱性蛋白
第十节 单羟酚类物质
第十一节 癌胚抗原
第十二节 铁蛋白
第十三节 DR-70
第十四节 CYFRA21-1
第十五节 谷氨酰转肽酶
第十章 病理诊断
第一节 鼻咽部正常的解剖组织学
第二节 鼻咽癌变的病理基础
第三节 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第四节 病理组织学诊断
第十一章 临床分期
第十二章 鼻咽癌的误诊误治
第一节 误诊误治发生情况
第二节 误诊误治原因
第三节 预防措施
第十三章 放射治疗
第一节 常规(二维)体外放射治疗
第二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节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
第五节 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
第十四章 鼻咽癌综合治疗
第一节 鼻咽癌的化学治疗
第二节 鼻咽癌的生物治疗
第三节 手术治疗
第十五章 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临床因素
第一节 一般因素
第二节 颈部转称因素
第三节 局部扩散因素
第四节 放射治疗因素
第十六章 与鼻咽癌相关的多原发癌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诊断标准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发病情况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
第十七章 放射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一节 放射性脑脊髓损伤
第二节 放射性脑神经损伤
第三节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第四节 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第五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
第六节 放射性耳、鼻损伤
第十八章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
第一节 原发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转移性细胞亚群
第二节 细胞黏附
第三节 肿瘤酶学变化与基质降解
第四节 肿瘤细胞迁移和运动
第五节 鼻咽癌的癌基因、转移相关基因及抑癌基因
第六节 类固醇激素受体
第七节 细胞凋亡
第八节 鼻咽癌与血小板关系的研究
第十九章 预后
第一节 自然病程
第二节 治疗疗效
彩图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流行情况与病因研究
第一节
鼻咽癌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鼻咽癌的人群分布
第三节 鼻咽癌频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四节 广西居民鼻咽癌流行情况
第五节 鼻咽癌发病因素的研究
第二节 应用解剖
第一节 顶后壁
第二节 侧壁
第三节 咽周间隙
第四节 脑神经、颅底结构
第五节 淋巴引流
第三章 鼻咽部影像学概述
第一节 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第二节 鼻咽正常CT及MRI表现
第三节 鼻咽部比较影像学
第四章 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临床规律性
第一节 局部扩散类型
第二节 鼻咽癌发病特点
第五章 前驱症状、诱发因素、伴发症状、过去症状
第一节 前驱症状与诱发因素
第二节 伴发症状
第三节 伴瘤综合征
第四节 过去耳鼻咽喉症状
第六章 原发灶及其局部扩散症状、诊断与鉴别
第一节 症状发生概况
第二节 原发灶症状
第三节 瘤肿向侧壁扩散症状
第四节 颅底、颅内扩散及脑神经损伤症状及其鉴别
第五节 鼻腔、鼻窦、口咽扩散
第七章 颈部转移之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鼻咽癌颈转移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颈部良性肿块鉴别诊断
第三节 颈部其他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第八章 原发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鼻咽部原发灶形态及其好发部位
第二节 鼻咽癌活检方法
第三节 鼻咽部良性病变鉴别诊断
第四节 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
第九章 鼻咽癌的血清学及其他辅助诊断
第一节 EB病毒抗原抗体
第二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三节 肿瘤相关物质群
第四节 乳酸脱氢梅
第五节 端粒酶
第六节 多胺
第七节 血清酸溶性蛋白
第八节 唾液酸
第九节 碱性蛋白
第十节 单羟酚类物质
第十一节 癌胚抗原
第十二节 铁蛋白
第十三节 DR-70
第十四节 CYFRA21-1
第十五节 谷氨酰转肽酶
第十章 病理诊断
第一节 鼻咽部正常的解剖组织学
第二节 鼻咽癌变的病理基础
第三节 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第四节 病理组织学诊断
第十一章 临床分期
第十二章 鼻咽癌的误诊误治
第一节 误诊误治发生情况
第二节 误诊误治原因
第三节 预防措施
第十三章 放射治疗
第一节 常规(二维)体外放射治疗
第二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节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
第五节 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
第十四章 鼻咽癌综合治疗
第一节 鼻咽癌的化学治疗
第二节 鼻咽癌的生物治疗
第三节 手术治疗
第十五章 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临床因素
第一节 一般因素
第二节 颈部转称因素
第三节 局部扩散因素
第四节 放射治疗因素
第十六章 与鼻咽癌相关的多原发癌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诊断标准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发病情况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
第十七章 放射治疗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一节 放射性脑脊髓损伤
第二节 放射性脑神经损伤
第三节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第四节 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第五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
第六节 放射性耳、鼻损伤
第十八章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
第一节 原发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转移性细胞亚群
第二节 细胞黏附
第三节 肿瘤酶学变化与基质降解
第四节 肿瘤细胞迁移和运动
第五节 鼻咽癌的癌基因、转移相关基因及抑癌基因
第六节 类固醇激素受体
第七节 细胞凋亡
第八节 鼻咽癌与血小板关系的研究
第十九章 预后
第一节 自然病程
第二节 治疗疗效
彩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