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画中历史:外国历史画解读
作者:陈仲丹,钱澄 著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6-01
ISBN:9787211050253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历史”一重意思是过去的现实,另一重意思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看法。历史画就是艺术家用图画文本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其中既蕴含了他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看法,更生动地再现了人类文明的某个侧面。《画中历史》顾名思义是有关历史画的书。何谓历史画?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同列,历史画是表现历史事件与场景的。以前国内尚未见到同样内容的著作,谨让我抛砖引玉,小叩换得大鸣,希望以后能有更详实、更精彩的这类著作问世。本书正文选取了一百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予以逐一释读。因为近代的历史画数量很多、质量最佳,故而入选的也最多,其他时段则兼顾。其中出自西方历史画家手笔的画作较多,但也兼及东方国家艺术家留下的历史画。在技法上是以写实的油画为主,同时兼容并蓄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作品,有些甚至是未留姓名的民间艺人的稚拙画稿。历史画是用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图像文本,具有直观性,能起到补充甚至深化文字文本的作用。本书选取了100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予以逐一释读,不仅将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时代背景讲述得清清楚楚,还对该画的艺术风格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使读者能收到二者兼得的功效。本书前言经过一年多断断续续的伏案写作,总算完成了这本名为《画中历史》小书的说图部分,可以来写卷首的序论了。在掩卷之时说开卷的话,真如同倒啖甘蔗,甜意越发浓烈。《画中历史》顾名思义是有关历史画的书。何谓历史画?历史画是表现历史事件与场景的。以前国内尚未见到同样内容的著作,谨让我拋砖引玉,小叩换得大鸣,希望以后能有更详实、更精彩的这类著作问世。说到“历史画”,笔者欲效旧日释名正义的学者之颦,先释“历史”之名。依某些史学理论家的高论,历史有两重含义:一重意思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一重意思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看法,是一门学问。而历史画是艺术家用图像文本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其中也蕴含了他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看法。这里的“历史”似兼具上述两层含义。历史,或说历史学,表面看起来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好象不如其它一些学问实用,但正如王国维所说,它体现的是一种“无用之大用”。《圣经》语:“太阳底下本无新鲜事。”器械可新,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算盘;技艺可新,可以用Basic语言代替子曰诗云,但在历史中体现出的治平之策、处世之道是不变的。这或许就是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即使不进而求治安策,而是退而求归园居,读史也是自性怡悦的好法子。这也就是我一写再写这类历史读物的初衷。翻开这本书,读者会发现其中的历史画全是有关外国历史的,与中国历史基本无涉。这一则是因为本人修业范围所限,另则是就历史画而言,外国的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历史画确是数量多,质量优,有必要先写。或许以后笔者有机会再编一本有关中国历史画的小书。略说完历史,继则来谈表现历史的图像文本。表现历史有多种文本,当然文字文本是其中最大的一类,另外还有口头文本、实物文本、图像文本等。本书则是偏重于图像文本的。2001年12月,上海图书馆与《文汇读书周报》联合举办了一次名为“读图时代:图书出版与阅读趋势”的研讨会,我有幸参加,并在会上发言。在我的发言中对图像文本的特点有所论及。在此抄录一段:图像文本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史料形式,与人类文明的存在如影随行。原始人居住的洞穴中就有不少岩画,被用来描绘生活,寄予期望和希冀。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也一直有很多记录生活、传导信息的图像留存。19世纪中期以后,摄影技术出现,照片取代了绘画的作用,或可以说是为图像文本增加了新的形式。图像不用翻译就可以通行于世界,在文化传播中有其不可替代性。图像的大量使用还有扩大受众群体的功用。尽管从信息量方面来说,图像有其不及文字文本之处,但要谈及直观性,图像自有其优势,常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震撼力。现在的“读图时代”是在生活节奏加快、媒体形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出现的,主要着眼于图像文本的直观性、广泛性。可以说凡与人类文明有关的内容,除少数门类如哲学等图像不便表现外,对其他门类图像文本都能起到补充甚至深化文字文本的作用。正是本着图时代”的需求。本书体例,正文中一图一文,左图右史。从一幅具体的画作引起话题,交代历史背景,叙述事件过程,兼及议论评说,有时还对其艺术上的特点作些点评,以求这一图说的形式能较深入地再现人类文明的某个侧面。画作的挑选上笔者也颇费踌躇,一般不选那些为人所熟知的名画,如法国画家大卫画的《马拉之死》,尽可能多选尚不为人了解且在再现历史场景上有代表性的画作。笔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藉此机会在国内多披露一些有价值的图像文本,以为大家所用。有些画作虽不是正面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但却是某段历史的写照,曲折地透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如印度近代有关萨蒂的风俗画、纳粹德国的获奖画作《矿工之家》,也酌予收录。
作者简介
陈仲丹,男,1956年6月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78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91年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次年获得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发表《加纳:寻找现代化的根基》、《后殖民理论》等论著、译著十余种,近年来转而关注图文的编写和研究工作,留心收集有关历史的各种图象文本,已编写出版《墙头政治》、《世界五千年图典》等数种图文读物。相关图书
目录
历史与绘画
情意绵绵的法老伉丽
乐舞女伎图
居鲁士之死
收养摩西
斯巴达三百壮士
饮鸩前的苏格拉底
伊苏会战
阿基米德遇害
艳后香殒
西塞罗控告喀提林
审问耶稣
罗马暴君尼禄
洗劫耶路撒冷
古罗马角斗
“上帝之鞭”阿提拉
抗击维京海盗
诺曼征服英国
黑死病
圣女贞德受刑
圣巴托罗缪惨案
布列达的投降
修道院情事
宗教裁判所
罗耀拉晋见教皇
葡萄牙人在果阿
哥伦布会见印第安人
哥伦布荣归
印加末代国王
玛雅凯旋式
成吉思汗
阿克巴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处决英王查理一世
沃尔夫之死
克莱武接见印度王公
英国人在印度
纳尔逊阵亡
英国宪章运动
伦郭大博览会上的中国人
苏伊士运河开通典礼
路易十四视察王家科学院
伏尔泰与普鲁士国王交谈
网球场宣誓
攻打巴士底狱
妇女向凡尔赛进军
处决路易十六
瓦尔密战役
拿破仑在雅法疫病院
撤出莫斯科
父子情
返回法国
滑铁卢战役
流放中的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
色当战败
枪杀巴黎公社战士
织工起义
轧铁工厂
德皇加冕
彼得大帝剪须
女皇虚情
普加乔夫起义
俄军投降
千人红衫军
1848年革命
波士顿倾茶事件
独立宣言
崩克山之战
富兰克林在凡尔赛宫
签署美国宪法
约翰·布朗起义
葛底斯堡战役
李将军投降
林肯遇刺
向西进发
泪水之路
自由女神像揭幕
强暴黑人妇女
格雷岛奴隶城堡
拍卖黑奴
迎接总督
杀戮祖鲁人
柏利叩关
奉还大政
使团出行
文明开化
印度萨蒂陋俗
法军入侵越南
光荣之路
巴黎和会
处决末代沙皇
列宁和高尔基在卡普里岛
共产国际“二大”召开
印度王公觐见英王
无家可归的美国人
矿工之家
英伦空战
摧毁卡西诺修道院
日本神风
胜利
情意绵绵的法老伉丽
乐舞女伎图
居鲁士之死
收养摩西
斯巴达三百壮士
饮鸩前的苏格拉底
伊苏会战
阿基米德遇害
艳后香殒
西塞罗控告喀提林
审问耶稣
罗马暴君尼禄
洗劫耶路撒冷
古罗马角斗
“上帝之鞭”阿提拉
抗击维京海盗
诺曼征服英国
黑死病
圣女贞德受刑
圣巴托罗缪惨案
布列达的投降
修道院情事
宗教裁判所
罗耀拉晋见教皇
葡萄牙人在果阿
哥伦布会见印第安人
哥伦布荣归
印加末代国王
玛雅凯旋式
成吉思汗
阿克巴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处决英王查理一世
沃尔夫之死
克莱武接见印度王公
英国人在印度
纳尔逊阵亡
英国宪章运动
伦郭大博览会上的中国人
苏伊士运河开通典礼
路易十四视察王家科学院
伏尔泰与普鲁士国王交谈
网球场宣誓
攻打巴士底狱
妇女向凡尔赛进军
处决路易十六
瓦尔密战役
拿破仑在雅法疫病院
撤出莫斯科
父子情
返回法国
滑铁卢战役
流放中的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
色当战败
枪杀巴黎公社战士
织工起义
轧铁工厂
德皇加冕
彼得大帝剪须
女皇虚情
普加乔夫起义
俄军投降
千人红衫军
1848年革命
波士顿倾茶事件
独立宣言
崩克山之战
富兰克林在凡尔赛宫
签署美国宪法
约翰·布朗起义
葛底斯堡战役
李将军投降
林肯遇刺
向西进发
泪水之路
自由女神像揭幕
强暴黑人妇女
格雷岛奴隶城堡
拍卖黑奴
迎接总督
杀戮祖鲁人
柏利叩关
奉还大政
使团出行
文明开化
印度萨蒂陋俗
法军入侵越南
光荣之路
巴黎和会
处决末代沙皇
列宁和高尔基在卡普里岛
共产国际“二大”召开
印度王公觐见英王
无家可归的美国人
矿工之家
英伦空战
摧毁卡西诺修道院
日本神风
胜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