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作者:李怡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01
ISBN:9787020055371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同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寻找中国知识分子自己的生命感受与话语方式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李怡,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丛刊主编。著有《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阅读现代》《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主编《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中国现代文学的巴蜀视野》等。
目录
引言:现代性话语——机遇还是陷阱?
第一章 回顾: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学术历程
第一节 “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
“走向世界”
“现代性”
“全球化”
第二节 当前现代性批评话语的四重歧义
比西方含义更加复杂的“中国现代性”
四重“现代性”
胶着的“现代性”
第二章 质疑:“现代性批评话语”与中国文学文化问题
第一节 “现代性批评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现代性:从“重估”开始?
为“现代性”所遮蔽的文学
从时间到空间
中国现代文学之“传统”
第二节 “现代性批评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反叛西方与皈依西方
“语言漂浮物”
创造力之于文化的“现代”
中国现代文化之“传统”
第三章 比较:中国“反现代性”思潮的国际背景
第一节 保守主义:从中国到西方?
第二节 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的选择?
第三节 保守主义:理论还是实践?
第四章 考古:中国“反现代性”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反现代与反西方
反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生存状况
“思想的平台”
第二节 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逆流”中的学衡派
“人文主义”中的学衡派
全面的与偏激的
第三节 悲剧性:“反现代性”理想的遭遇——以吴宓的文化追求为例
不是“理性”而是“古典”
白璧德主义的中国遭遇
古典主义的现代挑战
第五章 可能:中国文学与文化“现代阐释”
第一节 生存感受、生命体验与文化创造
失落了感受与体验的现代批评理论
回归传统:另一种严重的“失语”
生存感受、生命体验
第二节 西方文论与现代中国文论建设的资源问题
……
附录:关于现代中国文学“二元对立”思维问题的考察
后记
第一章 回顾: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学术历程
第一节 “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
“走向世界”
“现代性”
“全球化”
第二节 当前现代性批评话语的四重歧义
比西方含义更加复杂的“中国现代性”
四重“现代性”
胶着的“现代性”
第二章 质疑:“现代性批评话语”与中国文学文化问题
第一节 “现代性批评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现代性:从“重估”开始?
为“现代性”所遮蔽的文学
从时间到空间
中国现代文学之“传统”
第二节 “现代性批评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反叛西方与皈依西方
“语言漂浮物”
创造力之于文化的“现代”
中国现代文化之“传统”
第三章 比较:中国“反现代性”思潮的国际背景
第一节 保守主义:从中国到西方?
第二节 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的选择?
第三节 保守主义:理论还是实践?
第四章 考古:中国“反现代性”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反现代与反西方
反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生存状况
“思想的平台”
第二节 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逆流”中的学衡派
“人文主义”中的学衡派
全面的与偏激的
第三节 悲剧性:“反现代性”理想的遭遇——以吴宓的文化追求为例
不是“理性”而是“古典”
白璧德主义的中国遭遇
古典主义的现代挑战
第五章 可能:中国文学与文化“现代阐释”
第一节 生存感受、生命体验与文化创造
失落了感受与体验的现代批评理论
回归传统:另一种严重的“失语”
生存感受、生命体验
第二节 西方文论与现代中国文论建设的资源问题
……
附录:关于现代中国文学“二元对立”思维问题的考察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