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

作者:刘怀玉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01

ISBN:9787801099488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本学的解读方法,研究列斐伏尔这位现代法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在列斐伏尔那里,“每天生活”同“日常生活”以及“日常 性”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他的早期思想集中研究了那种从来就存在着的,但充满着价值与神秘,即具有风格的“每天生活”;而他的中后期思想则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 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的与乐观的立场,认为被异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的因素,也包括着解放的因素;而他的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与社会学化一些,也相对悲观了一些。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一个“消费引导型科层制社会”,而不是一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休闲社会、丰裕社会。拯救现代性的命运只能通过一场以日常生活为平台的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自学推动者,在其晚年他把社会历史辩证法改造所谓“空间化本体论”,这实际上是把历史辩证法“空间法”的“后现代转向”。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守着马克思的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本底线。
作者简介
  刘怀玉,男,1965年5月27日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曾任哲学所副所长,河南省优秀专家。2003年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所兼职教授等职务。出版有《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等著作多部,发表有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丛书总序
第一章 “广为人知”而“罕为人解”的日常生活批判家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基本评价
第三节 传奇一生
第四节 日常生活批判的辩证法家
第五节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及其前后转变
第二章 早期日常生活批判之路
第一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研究著作
第二节 “被神秘化的意识”:日常生活的异化批判
第三节 《被神秘化的意识》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法国版”吗?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正名还是歪曲?
第五节 总体人的辩证法:未来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导论
第三章 为日常生活批判辩护
第一节 《日常生活批判导论》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 列斐伏尔前期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发现”及其误解
一、现代语言炼金术,或现代主义文学的金融资本主义社会基础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三重主题及其不自觉的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三、超现实主义文学的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第四节 现代戏剧(卓别林、布莱希特)与日常生活批判
第五节 哲学史上的日常生活问题及其解决
第六节 从异化劳动批判到日常生活异化批判
一、“日常生活批判时代已经到来”
二、异化、劳动异化和日常生活异化
第四章 日常生活批判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互补”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就是“日常生活批判的认识论”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概念的存在主义改造
第四节 日常生活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我们如何生活”
第五节 在永恒轮回的日常生活深处寻找人类的希望
第六节 日常生活的节 日化想像
第七节 现代日常生活的初步批判
第五章 日常生活的现代性本质批判
第一节 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序曲
第二节 为日常生活批判再辩护
一、清理地基:“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自我批判
二、面对种种质问与挑战:日常生活批判如何可能?
第三节 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重新制定
第四节 “瞬间的星丛”:日常生活革命新理想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与资本主义新阶段
第一节 《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的新探索
第二节 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历史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现代世界:一个“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
第七章 “消费受控制社会”的日常生活批判
第一节 何谓“消费受控制社会”?
一、消费社会概念之由来及其意义
二、日常生活的异化成为现代性主导特征
三、消费社会批判的法国与德国版本
四、消费社会还是公共领域:两种日常生活批判思路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碎片化神秘化
第三节 一个欲望被制造被引导的心理躁动世界
第四节 符号一想像的“假装”成为“现实”
第五节 次体系:控制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最高物神
第八章 消费社会、符号拜物教与日常生活中的恐怖主义
第一节 “语言学转向”与日常生活的符号拜物教
一、结构主义、技术体制、符号消费
二、社会批判、日常生活批判、语言学批判
第二节 语言技术统治与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
一、恐怖主义社会与抽象的空间统治
二、书写:恐怖主义社会的技术基础及其演变
第三节 技术语言空间统治与日常生活的零度化
一、日常生活的形式化与抽象空间的统治
二、零度空间:“孤独的人群”与情感的荒漠
第九章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第一节 走向“后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
一、对马克思“生产主义”经典理论范式的批判
二、三位一体的“后马克思”式的总体性革命概念
第二节 “让哲学重新发现日常生活”
一、修复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现代哲学的生长点与实践方式是都市化日常生活
第三节 走向总体性的都市日常生活文化革命
一、都市日常生活文化革命是一种诗性创造实践
二、身体一性别、空间的革命与节 日的复活
三、反生产主义的文化革命理想:脱离经济基础的空中楼阁
第四节 走向“诗创实践本体论”的“后马克思哲学”
一、生产实践、诗创实践与元哲学
二、诗创实践、瞬间奇遇、欲望造反
第十章 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间化转向
第一节 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到空间的生产
第二节 辩证法的空间化转向:“超越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空间(化):一个动词及其社会本体论意义
第四节 空间化:一个后生产的身体实践概念
第五节 “空间生产的历史方式”:对社会形态概念的重新图绘
第六节 三重性辩证法:一种后现代式的辩证认识论想像
第七节 “空间的生产”:一种新的生活政治策略或解放议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