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话说中华文明(第2卷三国至唐朝)
作者:李默 主编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2-01
ISBN:9787806537572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更多内容]
作者简介
暂缺《话说中华文明(第2卷三国至唐朝)》作者简介
目录
三国(220-264AD)
曹丕称帝代汉
诸葛亮二上《出师表》
曹氏父子文学成就焕然
建安七子主导文坛发展
诸葛亮总结其军事思想
马钧作指南车
魏在两淮屯田
玄学产生
中国开始大规模造佛像
西晋(265-316AD)
司马炎称帝改制
竺法护入白马寺译经
左思咏史·洛阳纸贵
陈寿撰成《三国志》
清谈盛行
中国书法成为独立艺术
中国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日本
青瓷工艺成熟
东晋(317-419AD)
司马睿称帝·东晋建立
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发展道教理论
干宝撰写《搜神记》
马铠传人中国
楷书发展成熟
《华阳国志》首创中国地方志
东晋与拜占廷建交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坞壁庄园广泛出现
江南大地主庄园经济形成
秦晋淝水大战
行书、今草形成
法显赴北印度取经求佛法
顾恺之代表魏晋绘画艺术高峰
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中国陶器流行于世界
中国佛学学派兴起
南北朝(420-580AD)
刘裕篡晋建宋
“五胡乱华”与十六国的形成消长
炳灵寺石窟开建
中国文化进入佛教影响时代
胡人妇女风情入主中原
谢灵运推动山水诗发展
山水园林大量涌现
刘义庆编著《世说新语》
中国画论兴起
中国丝织技术传入波斯
云冈石窟开凿
金铜佛像进入全盛时期
祖冲之造大明历
道教流派出现
北魏推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均田制
范缜著《神灭论》
少林寺兴建
魏碑书法风格劲健
大科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北魏开凿龙门石窟
刘勰开始创作《文心雕龙》
陶弘景建茅山道宗教教理
北魏盛行校猎
裤褶流行
北朝民族的代表作《木兰诗》
南北朝陵墓雕刻艺术复兴
宇文泰创府兵制
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编成
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
五岳胜地逐渐开发
冼夫人治岭南
新疆石窟形成龟兹风格
佛寺壁画艺术达到高峰
中国政治由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过渡
隋朝(581-617AD)
杨坚灭宇文氏建隋
隋唐宰相制形成
隋凿广通渠
隋建十二卫
麦积山石窟群鼎盛
隋炀帝营建东京
隋代开始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
科举制形成
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一赵州桥建成
国子监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唐朝(618-906AD)
李渊称帝建唐
唐行开元通宝钱
玄奘西行取经
贞观之治形成
彩胜兴盛
敦煌佛教艺术宝库形成
隋唐三教并用
中国造船业驰名世界
草市普及
拜火教在中国流行
“南青北白”陶瓷并茂
唐蕃和亲
欧氏父子创欧体字
走马灯出现
伊斯兰教传人
舞谱发明
唐代造纸业蓬勃发展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
中国国家宗教成熟
民间作坊兴盛
四大名山佛寺兴盛
唐代马球运动兴盛
孙思邈总结传统医学成就
武则天改官制
陈子昂扭转唐代诗风
摩尼教流传
神秀开禅宗北派
唐代石刻佛像兴盛
慧能创立禅宗南派
唐三内完成
开元盛世出现
雕版印刷业兴起
唐三彩艺术达到高峰
张旭善狂草
水稻成为第一作物
杜甫漫游天下
炼丹家发现火药三成分
茶业发展成熟
李白奉召入京
王维作《阳关三叠》
霓裳羽衣乐舞成
鉴真东渡
安史之乱爆发
刘晏论理财
“周家祥”派画仕女
筹算改革
颜真卿书法登峰造极
陆羽著《茶经》
柳宗元倡导古文
乐山大佛造成
自居易作《长恨歌》、《琵琶行》
韩愈作《师说》
太医署建立并发展
唐代的妓女
李商隐作《无题》诗
唐兴厚葬
女侠小说出现
韦庄作《秦妇吟》
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
曹丕称帝代汉
诸葛亮二上《出师表》
曹氏父子文学成就焕然
建安七子主导文坛发展
诸葛亮总结其军事思想
马钧作指南车
魏在两淮屯田
玄学产生
中国开始大规模造佛像
西晋(265-316AD)
司马炎称帝改制
竺法护入白马寺译经
左思咏史·洛阳纸贵
陈寿撰成《三国志》
清谈盛行
中国书法成为独立艺术
中国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日本
青瓷工艺成熟
东晋(317-419AD)
司马睿称帝·东晋建立
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发展道教理论
干宝撰写《搜神记》
马铠传人中国
楷书发展成熟
《华阳国志》首创中国地方志
东晋与拜占廷建交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坞壁庄园广泛出现
江南大地主庄园经济形成
秦晋淝水大战
行书、今草形成
法显赴北印度取经求佛法
顾恺之代表魏晋绘画艺术高峰
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中国陶器流行于世界
中国佛学学派兴起
南北朝(420-580AD)
刘裕篡晋建宋
“五胡乱华”与十六国的形成消长
炳灵寺石窟开建
中国文化进入佛教影响时代
胡人妇女风情入主中原
谢灵运推动山水诗发展
山水园林大量涌现
刘义庆编著《世说新语》
中国画论兴起
中国丝织技术传入波斯
云冈石窟开凿
金铜佛像进入全盛时期
祖冲之造大明历
道教流派出现
北魏推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均田制
范缜著《神灭论》
少林寺兴建
魏碑书法风格劲健
大科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北魏开凿龙门石窟
刘勰开始创作《文心雕龙》
陶弘景建茅山道宗教教理
北魏盛行校猎
裤褶流行
北朝民族的代表作《木兰诗》
南北朝陵墓雕刻艺术复兴
宇文泰创府兵制
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编成
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
五岳胜地逐渐开发
冼夫人治岭南
新疆石窟形成龟兹风格
佛寺壁画艺术达到高峰
中国政治由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过渡
隋朝(581-617AD)
杨坚灭宇文氏建隋
隋唐宰相制形成
隋凿广通渠
隋建十二卫
麦积山石窟群鼎盛
隋炀帝营建东京
隋代开始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
科举制形成
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一赵州桥建成
国子监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唐朝(618-906AD)
李渊称帝建唐
唐行开元通宝钱
玄奘西行取经
贞观之治形成
彩胜兴盛
敦煌佛教艺术宝库形成
隋唐三教并用
中国造船业驰名世界
草市普及
拜火教在中国流行
“南青北白”陶瓷并茂
唐蕃和亲
欧氏父子创欧体字
走马灯出现
伊斯兰教传人
舞谱发明
唐代造纸业蓬勃发展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
中国国家宗教成熟
民间作坊兴盛
四大名山佛寺兴盛
唐代马球运动兴盛
孙思邈总结传统医学成就
武则天改官制
陈子昂扭转唐代诗风
摩尼教流传
神秀开禅宗北派
唐代石刻佛像兴盛
慧能创立禅宗南派
唐三内完成
开元盛世出现
雕版印刷业兴起
唐三彩艺术达到高峰
张旭善狂草
水稻成为第一作物
杜甫漫游天下
炼丹家发现火药三成分
茶业发展成熟
李白奉召入京
王维作《阳关三叠》
霓裳羽衣乐舞成
鉴真东渡
安史之乱爆发
刘晏论理财
“周家祥”派画仕女
筹算改革
颜真卿书法登峰造极
陆羽著《茶经》
柳宗元倡导古文
乐山大佛造成
自居易作《长恨歌》、《琵琶行》
韩愈作《师说》
太医署建立并发展
唐代的妓女
李商隐作《无题》诗
唐兴厚葬
女侠小说出现
韦庄作《秦妇吟》
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