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柏油孩子

柏油孩子

作者:(美)托尼·莫瑞森(Tony Morrison)著;胡允桓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5-08-01

ISBN:9787544227117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这个黑白之间,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可以看作剖析当代美国社会的一个典型缩影。虽然就实际生活而言,这种个案并不广泛,但它的揭示的民族、文化、阶级性的内在紧张却是一个经入不衰,值得人们永远咀嚼与反思的话题。托妮·莫瑞森深刻地认识到美国黑人遭受到两次奴役:先是被白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的「肉体奴役」,继而是被白人竭力以其文化泯灭黑人古老质朴传统的「精神奴役」。「肉体奴役」已经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是南方黑人的贫困潦倒和处处隐含着的种族歧视;但「精神奴役」却是当前日益泛滥的「祸水」,其恶果便是一部分黑人津津自乐于得到改善的物质生活,全盘接受了白人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之中抛却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
作者简介
  托妮·莫瑞森(Toni Morrlson,1931~)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帮佣。1949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古典文学。大学毕业后,又入康奈尔大学专攻福克纳和沃尔夫的小说,并以此获硕士学泣。此后,她在德克萨斯南方大学和霍德华大学任教。1966年,她在纽约兰多姆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曾为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自传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的出版竭尽全力。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叙了美国黑人三百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70年代起,她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巴尔德学院讲授美国黑人文学,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报》撰写过3O篇高质量的书评文章,1987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莫里森可以说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莫瑞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长篇小说。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获全国图书评论奖)、柏油孩子》(1981)、《宝贝儿》(1988,获普利策奖)、《爵士乐》(1992)。这些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想象力丰富。西方评论界普遍认为莫瑞森继承了拉尔夫·埃利森和詹姆斯·鲍德温的黑人文学传统,她不仅熟悉黑人民间传说、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而且也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创作手法上,她那简洁明快的手笔具有海明威的风格,情节的神秘隐暗感又近似南方作家福克纳,当然还明显地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莫瑞森更勇于探索和创新,摒弃以往白人惯用的那种描述黑人的语言。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莫瑞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6
第二章/37
第三章/52
第四章/70
第五章/110
第六章/162
第七章/188
第八章/202
第九章/213
第十章/240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