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作者:马荔,陈虹锦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ISBN:9787502573560

定价:¥4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是在多年基础化学教学的基础上编写的,按照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培养能力、便于自学、便于教师选取教学内容的原则编写而成。《基础化学》包括化学原理、结构化学、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元素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附录七部分。共分19章,第1章至第8章为化学原理部分,即化学热力学初步、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相平衡热力学、相平衡状态图、界面化学、胶体化学;第9章至第10章为结构化学部分,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第11章至第14章为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部分,即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第15章为元素化学,第16章至第18章为分析化学部分,即分析化学概论、化学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处理方法、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第19章为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基础化学》可作为化学近源专业类的基础化学课程或普通化学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化学远源专业的学生(如机、电等)以及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自学。
作者简介
暂缺《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
11基本概念1
111体系和环境1
112状态和状态函数2
113过程和途径2
114热力学平衡3
115热量与功3
12热力学第一定律4
1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4
122热力学能4
12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5
124不同途径的功5
125可逆过程6
126恒容及恒压条件下的热8
127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9
128热容10
129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12
13热化学15
13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5
132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16
133化学反应进度16
134热化学方程式17
135盖斯定律18
136生成热18
137燃烧热19
138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
夫公式21
习题23
第2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5
2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25
22热力学第二定律26
23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27
231热机效率与卡诺循环27
232卡诺定理29
24状态函数熵30
241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及熵函数的
导出30
24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克劳修斯(Clausius)不等式31
25熵增原理32
26熵变的计算及其应用33
261简单物理过程的熵变33
262相变过程的熵变34
263环境熵变35
27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36
28亥姆霍兹(Helmholrz)自由能与吉布
斯(Gibbs)自由能38
281等温等容体系——亥姆霍兹
(Helmholrz)自由能A判据38
282等温等压体系——吉布斯(Gibbs)
自由能G判据39
29关于判据.功和热同状态函数变关系
的总结40
291关于过程进行方向及限度的判据
总结40
292关于功和热在特定条件下与状态函数
变的关系40
210热力学函数之间的重要关系式41
2101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41
2102热力学的基本公式41
2103马克斯韦(Maxwell)关系式42
211ΔG和ΔA的计算44
2111简单物理变化过程的ΔA
和ΔG44
2112相变过程的ΔA和ΔG44
习题46
第3章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
平衡47
31化学势47
311偏摩尔量与化学势47
312气体的化学势48
3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条件49
33化学反应平衡常数50
331经验平衡常数50
332标准平衡常数52
34化学反应等温式52
35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
变化54
351化学反应的ΔrGm和ΔrGm54
352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54
353反应的ΔrGm及标准平衡常数的
计算54
354反应的ΔrGm与温度T的近似线
性关系及其应用56
36平衡计算示例58
361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58
362平衡混合物组成的计算59
37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60
371浓度对平衡的影响60
372压强对平衡的影响61
373温度对平衡的影响62
习题63
第4章化学反应速率65
4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65
4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67
421碰撞理论67
422过渡状态理论69
4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70
43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1
43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5
44化学反应机理77
441一级反应的特征77
442二级反应的特征79
443零级反应的特征80
4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81
451均相催化81
452多相催化82
453催化剂的选择性83
46链反应83
习题85
第5章相平衡热力学87
51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87
511液气平衡87
512固气平衡87
513固液平衡88
52混合物和溶液88
521混合物和溶液的分类88
522混合物常用组成标度88
53稀溶液的两个实验定律89
531拉乌尔(Raoult)定律89
532亨利(Henry)定律90
54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91
541理想溶液91
542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91
543理想溶液的偏摩尔性质92
544理想溶液通性92
55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93
56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94
561溶液的凝固点降低94
562溶液的沸点升高95
563渗透压96
57实际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97
571实际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97
572实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98
58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98
习题101
第6章相平衡状态图102
61相律102
611相数102
612独立组分数102
613自由度数102
614相律103
62单组分体系相图103
63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104
631理想完全互溶的双液体系104
632非理想的完全互溶的双液体系106
633精馏原理108
64二组分固液平衡相图108
641热分析法108
642溶解度法108
习题109
第7章界面化学111
7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111
71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111
712表面张力112
72弯曲液面的特性112
72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112
722润湿作用114
723毛细现象114
724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115
73溶液的表面吸附117
731溶液的表面吸附现象117
732吉布斯吸附公式117
74气固表面吸附118
74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118
742吸附等温线119
743常用吸附等温式120
习题122
第8章胶体化学123
81胶体分散体系概述123
811分散体系123
812溶胶的制备124
813溶胶的净化125
82溶胶的基本性质125
821溶胶的光学性质125
822溶胶的动力性质126
823溶胶的电学性质126
83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127
831溶胶的稳定性——DLVO理论
简介127
832溶胶的聚沉127
习题128
第9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29
91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及微观世界处
理问题的方法129
91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29
912测不准原理130
913微观世界处理问题的方法131
92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131
92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131
92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132
923概率密度和电子云133
924波函数的空间图像134
925四个量子数及其表征的意义135
9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138
93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38
93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139
93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
期系140
93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41
习题144
第10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46
101离子键及其离子化合物146
1011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146
1012离子的特征147
102共价键及其共价化合物148
1021价键理论149
1022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的空间
构型150
1023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
简介153
1024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55
103金属键理论156
104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57
1041配合物的价键理论157
1042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159
105分子间力和氢键161
1051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161
1052分子间作用力162
1053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与化学键
的关系162
1054氢键的性质及对化合物性质的
影响163
106晶体结构及其性质164
1061晶体的内部结构164
1062晶体的类型165
107结构与物质的性质168
习题170
第11章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72
111酸碱理论简介172
1111酸碱电离理论172
1112酸碱质子理论172
1113酸碱电子理论174
112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175
1121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175
1122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平衡177
113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181
1131同离子效应181
1132缓冲溶液181
习题184
第12章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186
121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186
1211溶度积186
121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186
1213溶度积规则187
122沉淀的生成188
123沉淀的溶解189
124分步沉淀191
125沉淀的转化193
126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94
习题195
第13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197
13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97
13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197
131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98
13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00
1314配位化合物的类型201
1315配位化合物的异构203
132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205
1321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
常数205
1322配位平衡的移动207
133配位化合物的应用211
1331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11
1332生命现象中的配合物211
1333配合物在工业中的应用212
习题212
第14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215
141氧化还原反应215
141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15
141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量关系216
14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17
14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219
1421原电池及其表示方法219
1422标准电极电势221
143原电池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平衡223
1431原电池电动势E与吉布斯自由能变
ΔG的关系223
1432标准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
平衡常数224
14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224
145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应用228
146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230
习题232
第15章元素化学235
151金属通论235
1511金属的通论和分类235
1512金属的结构和性质235
1513金属的冶炼236
152非金属元素的通论237
1521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237
1522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238
1523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239
153主族金属元素选述240
1531s区金属元素240
1532p区金属元素243
154d区金属元素选述246
1541d区元素的通性246
1542钛248
1543铬249
1544锰250
1545铁系元素251
1546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253
155非金属元素选述258
1551硼及其化合物258
1552碳和硅261
1553氮和磷264
1554氧族元素270
1555卤族元素277
习题283
第16章分析化学概论286
161分析化学的概述286
1611分析化学的建立和发展286
1612分析化学分类287
1613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结果的
表示方法288
16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有效数字288
1621误差的表征288
1622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289
1623误差的减免290
163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91
1631平均偏差291
1632标准偏差292
163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92
1634可疑数据的取舍293
164有效数字及其应用294
1641有效数字的位数294
1642有效数字运算规则295
165滴定分析法概述296
1651滴定分析法的分类296
1652滴定分析方法对滴定分析反应的
要求296
1653滴定方式297
1654标准溶液297
1655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298
习题299
第17章化学分析中的化学平衡处理
方法301
171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301
172分析化学溶液中的酸碱平衡301
1721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系数302
1722质子等衡式304
1723各种溶液酸度的计算305
173分析化学中的配位平衡的处理
方法311
1731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常数和分布
系数311
1732EDTA及其分析特征312
1733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314
174分析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平衡处理318
习题320
第18章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321
181酸碱滴定法简介321
1811酸碱指示剂321
1812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
选择324
1813终点误差328
181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29
1815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330
182配位滴定法简介332
1821滴定曲线332
1822酸效应曲线334
1823金属指示剂336
1824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337
1825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340
183氧化还原滴定法341
183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342
1832检测终点的方法344
1833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345
1834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
应用346
184沉淀滴定法简介349
1841摩尔(Mohr)法350
1842佛尔哈德(Volhard)法351
184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应用示例352
习题352
第19章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356
191有机化合物概述356
1911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356
191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357
191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358
1914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化合物
的反应类型358
1915试剂的分类359
191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61
1917有机化合物的命名362
习题370
192烃类370
1921烷烃371
1922烯烃377
1923二烯烃381
1924炔烃383
1925脂环烃386
1926芳香烃387
1927稠环芳烃393
习题394
193卤代烃396
1931分类与结构396
1932卤代烃的性质396
193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399
1934消除反应历程401
1935重要的卤代烃402
习题403
194醇.酚.醚403
1941醇403
1942酚410
1943醚413
1944含硫化合物416
习题418
195醛.酮418
1951醛.酮结构418
1952醛.酮的性质419
1953重要的醛.酮422
习题423
196羧酸及其衍生物423
1961羧酸的分类424
1962羧酸的结构424
1963羧酸的性质424
1964羧酸的衍生物427
1965重要的羧酸和羧酸衍生物428
习题429
197含氮有机化合物429
1971胺类430
1972氨基酸435
习题439
198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439
1981杂环化合物439
1982生物碱442
习题444
199有机化学与波谱444
1991紫外光谱445
1992红外光谱446
1993核磁共振448
习题450
附录451
附录一常用重要的物理常数451
附录二原子半径451
附录三元素第一电离452
附录四元素电子亲合能452
附录五元素电负性453
附录六一些常见物质的热力学函数
(29815K,100kPa)453
附录七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29815K)461
附录八溶度积常数462
附录九标准电极电势(29815K)464
附录十条件电极电势(29815K)467
附录十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115~
29815K)469
附录十二配离子的累积稳定常数469
参考文献471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