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

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

作者:伍晓明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301096123

定价:¥21.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发端于一个欲在汉语中说清海德格尔所思考的“Sein〔Being〕”这个在印欧中非常基本也在某种意义上非常普通的词的“意思”的冲动。说“冲动”当然会引起某种误解,因为我考虑这一问题时间其实已经很长了,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在英国为写博士论文而读德里达的书。他在《书写与差异》中的“暴力与形而上学”和《哲学之边缘》中的“系词的增补:语言学之前的哲学”两篇论文中关于动词“tobe”和名词“Being”的意义的问题的讨论引我去读海德格尔对“Sein”的意义的讨论(尤其是他在《形而上学导论》中对“sein”这个词的词源和语法的讨论),以及法国比较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EmileBenveniste)关于语言范畴与思想范畴之间的联系的讨论。这些阅读,尤其是德里达的“系词的增补”,那是一个严肃而严格的哲学家对一个试图将哲学问题还原为语言问题的重要语言学家的深刻批评,让我开始意识到,哲学问题既不能被简单地还原为语言问题而取消,但也不能与语言问题相分离。
作者简介
暂缺《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部 从被翻译的“存在”回到汉语的“有”与“无”
第一章 “语(言)(边)境”之上的“存在”
一、“有存在”
二、翻译“的”欲望
三、“吸收”或“款待”
第二章 跨越语言边境的西方(哲学概念)“存在”
一、难以在汉语中款待的西方“存在”
二、西方的“SEIN/BEING”(存在)与“SEIN/BE”(是)的语法关系
三、以汉语的“是”翻译名词性的“BEING”的问题
四、作为差异的“存在”
五、“存在”这个词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
第三章 汉语中的“有”:“占有”与“存在”
一、回到中国传统的“有”
二、一身而二任的“有”
三、“有”与“在”
四、作为语言事件而发生的物之原始性的因“占”而“有”
五、人与物之互有或相有
第四章 “有‘有’也者”
一、有之成为万物的总名,以及有之有的遮蔽
二、人不可能不有
三、“有”什么都不可能“是”
第五章 “有生于无”
一、魏晋玄学所关心的无
二、“以无为(本)体”还是“以无为用”
三、“崇有论”之何以非真崇有?
结论 中国之“有”与西方之“存在”
第二部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重读《老子》第一章
一、题解:“重”与“读”
二、道“可道”,名“可名”
三、“始”与“母”
四、“帮常无……”
五、天下万物“同”于有
六、玄同
七、众妙之门
第二章 “虚”(之)“极”与“静”(之)“笃”:重读《老子》等十六章
一、引论
二、“虚”(之)“极”
三、“静”(之)“笃”
四、“物”之“命”
五、“常”之“常”
六、“道”之“久”
第三章 老子与海德格尔之近:“道之为‘物’”抑或“物之为‘道’”?
一、对海德格尔文本的阅读:物之为“道”
二、对老子文本的阅读:“道之为‘物’”?
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