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作者:冯立鳌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01

ISBN:9787224074772

定价:¥22.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管夷吾曾箭射齐桓公,齐桓公登基后非但不罚反而重用,并尊为“仲父”,终荣登春秋第一任霸主的宝座;晋文公重耳流浪十九年,牢记臣子狐偃“得土”之言,六、十岁南征北战不减其志;军事奇才先轸因无法释怀唾君之面,终于受箭而死留下千古遗憾;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才华,于是用五张羊皮赎出,成就一代名相的同时也改变了国运;勾践在吴国做奴隶忍辱偷生,竟然尝夫差的粪便诊疾,才有“放虎归山”后的卧薪尝胆;范蠡深谙“兔死狗烹”,全身而退后成为经商亦有道的陶朱公;孙武兵罢遁世,在何状态中成就旷世兵法奇书?孔子施行“仁政”竞四处碰壁无人响应……
作者简介
  冯立鳌,男,1958年生,哲学硕士。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文所研究员,兼广东省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独立撰写过分析历史政治的论著六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获省、市级奖励二十多项。现更倾心于政治哲学的研究。
目录
上篇 风云迭起的春秋八国
关国创霸集团
郑庄公:小国大志成就显赫一方
巧扮双重身份
夹缝中图霸的智慧
善以无欲掩大欲
礼贤下士的精神
传统礼教的反叛者
祭足:因何稳坐六朝元老
逆转颓势、洞人心肺的过人才智
曲以求全、圆中求方的处事风格
关于郑国的议论
齐国创霸集团
齐桓公:态度决定高度
一炮打响尊王攘夷
德以柔中国的攻心战略
成大事者必会用人
贪色信谗:英雄气短的悲剧
鲍叔牙:最宽广的莫过于胸怀
通达助人眼界高
君子识人有道
管仲:识时务者为俊杰
清晰的战略头脑:大处着眼,小处规划
务实的思维
于细微处见精神
左右逢源的五项绝招
智借众谋与天力
鸟瞰全局:法家思想的萌芽
关于齐国的议论
宋国创霸集团
宋襄公:荒唐的仁义政治遇到红牌
树威不成,反倒失众
志大才疏导致三大失误
天真烂漫的仁义观念误已误国
施恩于入赢取部下忠心
目夷:囿才于礼的无奈仁臣
关于宋国的议论
……
中篇 春秋智圣各领风骚
下篇 智瑶集团
附录 春秋局势图
后记
书摘与插图
【上篇】风云迭起的春秋八国(1)
郑国创霸集团(1)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骊山(今陕西临潼城东南)被犬戎攻杀,周都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东)被洗劫一空,次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的东周之世由此开始。
郑国是东周初期政治上最为活跃的诸侯国,郑庄公是郑国活跃时期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他在祭足等人的辅佐下,初践王纲,用武于列国,图谋争作诸侯领袖。郑庄公郑国创霸集团的作为开始显现了东周之世的政治趋势,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历史序幕。
郑庄公:小国大志成就
显赫一方郑庄公(前757?前701年),名寤生,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他的祖父郑桓公是周宣王之弟,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周幽王时任司徒,在西周末的骊山之难时为幽王护驾,被犬戎攻杀于战场。他的父亲郑武公在平定犬戎之乱、迎立周平王及护驾周平王东迁时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其间兼并郐(今河南密县东南)和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建立郑国,并设关筑城,郑自此逐渐强大。郑庄公继位后,仍代父为周卿士,但他把主要精力用于主持本国国事上。
自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弱,诸侯国逐渐强大,郑庄公以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上,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权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对当时社会政治趋势的演化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巧扮双重身份
周朝遭犬戎之乱而东迁,已经到了不靠诸侯国的救护就不能自保的地步,丧失了往日的气魄和威望。犬戎之乱又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人们对周朝的迷信,向社会公开展现了礼仪制度的虚弱和强力的重要。在当时,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依靠周室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鉴于这些情况,郑庄公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坚决地放置于郑国,不惜与自己的弟弟、母亲以武力相对抗,与周天子闹翻也决不动摇,他以极大的精力经营自己的国家,终使郑国成为东周初期崭露头角的诸侯国。
郑庄公要发展自己的国家,首先遇到的是地理条件的制约。郑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北有强晋、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鲁、宋、陈、蔡诸国中,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是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鉴于这种情况,郑庄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标定于宋国,这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战略。为了实现对于宋国的军事胜利,郑庄公实行了以下的战略方针:第一,和齐、鲁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齐、鲁处在宋国的东北部,建立了和齐、鲁的同盟关系,就形成了对宋的牵制和包围,他几次和齐、鲁二君约会,在攻取宋国的郜、防二邑后将其送给鲁国,都是为了巩固三国的同盟关系。第二,假借王命伐宋,号召列国。郑是一个新起的小国,在诸侯中未孚众望,但郑庄公是周朝卿士,具有特殊的身份,于是庄公宣称宋公久缺朝贡,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讨伐。郑国通过这种方式纠合了更多的国家,又形成了对宋国的舆论压力,事后还对不追随出兵的许、郧(今山东宁阳东北)小国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训,几乎灭掉许国。第三,扶植宋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宋国前君主的儿子公子冯出奔到郑,宋国曾为此出兵讨之,郑庄公对公子冯采取保护措施,厚相招待。宋国在一次内乱后,国人欲迎立公子冯为君,公子冯临行前,泣拜于郑庄公之前表示,自己返国后,“当世为陪臣,不敢贰心”(第八回)。
郑庄公假命伐宋在郑庄公的执政期内,郑国确实取得了对宋国的胜利,但郑国又从来无力吃掉宋国,这种和平胜利是郑对于宋所能取得的惟一形式的大胜利,这里,不利的政治地理环境起了决定的作用:郑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又几乎无险可守,即使某一天有力吃掉宋国,那相邻的大国也绝不会坐视其崛起,必然要以武装干涉的形式使郑回到自顾不暇的地步。事实上,到了春秋中后期,南北大国为了争霸天下而斗武,就把郑国沦到了争霸的夹缝中而常常使之喘息不定,北晋南楚各怕对方吃掉自己或伤害自己,需要一个避免正面接触的缓冲地带,因而各需郑国以屏障的角色存在于自己身边,但它们又要打击对方、示威于天下,因而郑就成了经常的用兵之地。郑庄公之后有几世执政,常常是朝晋暮楚,实在是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得已所为。而这是郑庄公本人所不曾料及的。
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郑庄公还有一个如何对待周天子的棘手问题。作为周朝卿士,他应当尽忠于王室,他是诸侯瞩目和敬重的人物,但他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在对本国的经营上,要兼并、扩张,要破坏周朝既定的实力划分,甚而要凭实力号召列国,那必然和周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既要利用卿士的角色,又不愿恪守卿士的本分,这种矛盾的处境和心态决定了他对周天子在总体上采取的是又打又亲的手段。当王室要限制他的发展和自由时,就打击王室;当这种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就亲近王室,打击王室是为了抵制王室对自己的限制,是为了向列国示威;亲近王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对若干国家的号召力。他为了防止国内反叛而久不入周供职,但当闻知周平王欲分政于虢公时即日驾车入周,可见他即使在坐镇守国的危急时刻也密切注视着朝中动静,他经营郑国,同时又不愿放弃周政。他和周平王交换人质,既可以施恩于太子,作为亲近王室的手段,又可以加害于太子,作为打击王室的手段。周桓王辞他回国后,他派兵抢收周地粮食,事后又准备亲去谢罪修好(见第五回)。假王命伐宋是利用卿士身份而对卿士本分的严重背离。桓王亲讨庄公的假命之罪,庄公怒气相待,而当大将射伤桓王,周兵溃退时,郑军急忙鸣金收军,庄公又派人去王师稽首谢罪,要“天王怜而赦之”(第九回)!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