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诗词曲新论
作者:张惠民著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810369428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此生之大幸,就是自从学成于中山大学之后,数十年来,衣食无忧,与书为伴,读书、教书、编书、著书。人或以为单调,而己独以为其乐无穷。记得青春花季年方二八,“革命”爆发,刚读完初二而失学,家中又遭大劫。大哥说,你没有别的本事,只会读书,就自己读点中医吧,以后也许有碗饭吃。于是给我几本医书,《汤头歌诀》、《药性赋》、还有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然后又给我一本《白香词谱》,说,医书看累了读几首词调剂一下。于是我每天清晨,到家乡北面风吹岭上建于元代的镇风塔上迎接晨风朝阳,看着村姑挑来上市的带着露珠的没有农药与化肥的蔬菜,听着牛铃和山涧的泉声,开始我的学医历程。无师而不能自通,学中医即如尝中药,苦不堪言。于是在那个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的境界中,对用作调剂的宋词入了迷,反客为主,无心插柳,不意为20年后的治词打下无可替代的基础。所以,尽管在后来艰苦的岁月,为谋食计也曾做了一阵无牌黑医,终于不成良相也不成良医。其中一点重要的启悟是我在词学与医学的比较中明白自己适合何种工作,那就是天性之所近,我更适合捉摸古人的性灵而不适合捉摸活人的生命。于是学医勉为其难而学文如鱼得水。 “文革”时期可读的书只有《毛选》、《鲁选》,还有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再有就是一本破旧的《古文观止》,一本《唐诗三百首》,这就是我10年的功课。读毛、读鲁,不但多次诵读,每条注文都不放过,无形中对中国革命史有了较多的了解,而对范文澜的通史用力尤多,这对我以后之治文好处尤巨。这段经历的经验是书须精读,在几个点上下深功,这将成为一生学问的基点。另外就是文不能离史,文史相参,来龙去脉,有根有柢,利莫大焉。 文革结束,考入中山大学。对于知识的渴求,经10年的饥饿而获纵情饱餐,那种释放爆发的学习热情使我们的老师对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默许我们放弃那些我们认为无用的课程,而一头扎进自己期望成名成家的专业中去。于是当时的政治课,包括英语课,以60分为目标,这样就使自己在古代文学方面有了甚为自得的收获。85~86年南京师大宋代文学研究生课程班于我之学词,乃得一地利人和之契机。南师为词学重镇,时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仍健在,更有金启华曹济平等名师指点,而金陵之六朝风物,触处即是词。鸡鸣寺的台城柳,乌衣巷的小燕子,秦淮河的灯影,莫愁湖的残荷,更不用说江南的姑苏,江北的广陵了,于是一头撞进词学。历来词学集中在宋之词作与清之词论,而宋代词论则留下不大不小的课题让我不经意中占了便宜。 至于与苏轼结缘,则与治词同步,因宋代之文化、文学均绕不开苏轼。在词学中,苏轼成就甚巨,影响最大,争议最多,于是浸染日深,由理性的探究而成感性的爱悦,有了一点孔子所说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与苏轼对话的愿望,并在对话中感到快乐和提升。我紧紧抓住其文化人格的独立性与其文艺创造的自由境界这一课题展开我的思辨。又是一个10年,有了新作的出版。它给我最大的启悟就是谋食的工作与生命兴致的同一,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中国的传统学问为经世之学,智慧之学,性情之学,但只有少数人把读书作为生命存在的形式,有形而上的意义,只有这些人才适合在书斋里呆上一辈子。其实这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乐趣,一杯龙井,听一曲黄土高坡的花儿,听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杯苦咖啡,放一段贝多芳的命运,一段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与古今中外哲人谈心。此乐何极,其喜洋洋者矣,亦足过此生也。 王富仁先生编“汕头大学学术丛书”,要我将此前对诗词曲研究的一些代表性文章结集以充数,故此书为应命而选编。本书所收论文多为20世纪80年代之所作。如今回头审视,虽间有疏陋之处,而作为自己一路思考之所得,更沾染于时代之风露,学术研究与思想解放同行,感奋处慷慨悲吟,思辨之深刻与才情之发露,也只有斯时始有斯文,而今读书稍多,世事经惯,文思或稍深沉而文笔渐趋平淡,故对往日旧文,如对昨日之我,颇感亲切。不但不悔少作,反而弥足珍贵。王石军之序兰亭,感慨其俯仰之间已成陈迹,苏子瞻之赠子由,感伤其人生漂泊却似飞鸿,而陈迹之偶然只如鸿爪留于雪泥。所以这书中的文字,也只是偶然留下的人生的心迹,春暧雪融,这鸿爪陈迹随之而化,但这生命中的一份珍重却是永存的。是为序。
作者简介
张惠民,男,1952年生,汉族,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86年结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修完宋代文学硕土课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宋代词学及苏东坡研究和教学。主要成果有专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土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等6部近200万字,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目录
自序
知己意识的历史文化内涵
“清水芙蓉”之美的历史分析
王维隐逸思想的多元构成
苏轼文化人格的独立性
苏轼论文艺创造的自由境界
苏门论词与词学的自觉
李清照《词论》的达诂与确评
东坡居士易安居士审美情趣略相似
南宋词学的东坡论
从金源文论看“苏学北行”
南宋儒家思想与爱国文学
宋诗的“理致”
《沧浪诗话》的审美鉴赏论
宋代赠妓词的文化意蕴
压抑心态与清真词的“浑厚”之美
魏晋风度与白石词的“清空”之美
“本色”论的三层内涵
词曲递兴及其雅俗分流
从散曲看元儒的离异意识
论元散曲的冷峻风格
闺情散曲的审美特征
知己意识的历史文化内涵
“清水芙蓉”之美的历史分析
王维隐逸思想的多元构成
苏轼文化人格的独立性
苏轼论文艺创造的自由境界
苏门论词与词学的自觉
李清照《词论》的达诂与确评
东坡居士易安居士审美情趣略相似
南宋词学的东坡论
从金源文论看“苏学北行”
南宋儒家思想与爱国文学
宋诗的“理致”
《沧浪诗话》的审美鉴赏论
宋代赠妓词的文化意蕴
压抑心态与清真词的“浑厚”之美
魏晋风度与白石词的“清空”之美
“本色”论的三层内涵
词曲递兴及其雅俗分流
从散曲看元儒的离异意识
论元散曲的冷峻风格
闺情散曲的审美特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