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我看中国体育

我看中国体育

作者:魏纪中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5-08-04

ISBN:9787108022882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了7年的董事长,写了一本书——《我看中国体育》。许多人争着给他的书作序,大魏一一婉谢,却点名道姓让我写一篇“魏纪中其人”,权当作序。“从1981年我带中国女排时小毕就和我打交道,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断了联系,他了解我,我也了解他,对脾气,谈得来,请他写合适。”大魏快人快语,却把我弄了个诚惶诚恐。我说:“写完了之后请你审阅、定稿。”“不用,我不用看!”这便是大魏的回答。性情中人,淡泊名利。魏纪中2004年从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上退下来之后,面对总局领导的执意挽留,大魏坦言:“我能干点什么就干点儿什么,不能干什么了我就不干了,但我还会读书,或与媒体合作写点什么。总之,还得继续尽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便是大魏的心思。无愧于人,宁静致远。魏纪中出生在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殷实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5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人长得高,又有运动天赋,是南京大学排球队的主力,继而成为南京市代表队、江苏省代表队的队员。他所学的专业是法国文学,因打球、训练,缺课较多,怕毕不了业,选修课时,他便选修了法国古典文学、戏剧。大魏想得很简单,因为这是冷门,一共没几个人选,毕业问题不大。大魏这一选,让著名的何茹教授特高兴,因为很少有学生选他的课。于是老师主动上门找学生。这一来,大魏还真钻进去,学出来了。大学毕业,魏纪中便到了国家体委工作。和所学的专业挨不上,只是因法语的优势,到了国际司尚可一展其长。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学了,就肯定用得上。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萨特的书,请大魏翻译,并担任总校订。在翻译过程中,大魏发现法国一位院士著的参考书中有几处错误,便给那位院士写了封信,一一指出。不料,获得了那位院士的首肯,他在回信中说,没想到中国还有如此精通法国古文的人才。当时正赶上评职称,魏纪中就凭着一部萨特作品的总校和法国院士的一封信,评上了高级职称。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起来是运气、巧合,但却印证了“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魏治学之严谨,办事之认真。严谨、认真并不一定非得绷着、架着。大魏人很随和。他是被中国排球前辈钱家祥发现带回体委的。1981年,魏纪中任中国女排领队,和袁伟民搭档。他当领队从不搞什么宣誓之类的形式主义,而是从疼爱关心入手,想方设法让女排姑娘们高兴、放松。在日本打世界杯,每次开会袁头儿让领队讲话,大魏总是三言两语,便起身离去,外出采购。孙晋芳爱吃鱿鱼丝,陈招娣爱吃大樱桃,毛毛、曹慧英爱吃花生米……他都一一记在心上。等姑娘们开完会,便到大魏那去领好吃的。“女孩子们嘴闲不住,比赛那么紧张,训练一天,开完准备会,吃点可口的零食,对她们是种放松,上场打比赛也不紧张了。”有人说大魏是福将,在体委40年可算是一帆风顺。您瞧,他抓排球,女排就拿了个五连冠,至今他还是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他抓跆拳道,跆拳道就连获奥运会冠军,现在他仍是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执委。再看他那差事,到体委不久就在国际司,吃着西餐,说着洋文,飞着外国,讲着排场,所以大魏什么时候见他,都笑在脸上。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儿。其实大魏并不那么顺当,他也曾备受坎坷,让他心灵受到撞击最重的有两件事,一生都难忘。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末,年终部门总结,当时的负责人当着国际司全体同事的面批评他说:“魏纪中这个人自解放以来思想就没进步过,总是表现出一种没落的资产阶级的悲情……”当时就是那么一种极左的环境,你:gi"-~‘么办法。大魏当时一言不发,心中坚信同事们不会同意这种评价。从那之后,他发愤学习业务,除了法语之外,他自学了英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因有语言优势,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很快,他成了体委离不开的能人。正所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还有一次,是1993年在蒙特卡洛,北京申奥失败。随团去的中国少女合唱团的小姑娘哭成了泪人。大魏心痛了,不觉潸然泪下。他感到自己工作没做好,伤了国人的感情。在他看来,再没有比伤国人的心更严重的事情了。从此他心中压上了一块大石头。直到2001年莫斯科,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大魏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心痛才变成了欣慰,有一种还了债的感觉。与魏纪中接触过的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大魏能侃,只要打开话匣子,想拦都拦不住。但却有一样,很少扯闲篇儿,说起正事儿,说起工作,滔滔不绝,却绝不是口无遮拦。这人还特讲原则,不该说的绝不乱说;不该早说的,绝不事先透露。2001年在莫斯科申奥时,大魏在列宁运河边上的一个演播点,顶着太阳,淋着雨,一说就是七八个小时。其实他对北京申奥成功心中早有底数,但正式结果没出来前,他绝不透露一个字儿。任凭记者如何点拨,他就是不见真佛不烧香,而且还说得风趣、充实,绝不让你烦。这是本事,也是城府,更是经验。大魏也有几天不说话的时候。记得1997年他刚担任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第一次开董事会,他事先默默准备了三天,闭门谢客。用他自己的话说:“咱学的是法文,干的是体育,从没想过会去做生意,而且当总裁。董事们不光是体委总局的人,要是当着外人的面说露了怯,丢的可不是我魏纪中一个人的脸。”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老总必须在两年内通过证监会的业务考核,才能获得资格认证。为了能进入角色,真正担起这么一大摊责任,64岁的大魏,硬是咬牙苦读了一年多的书,用他的话说,这一年把一辈子的书都读完了。结果他考核成绩门门在90分以上。正应了天道酬勤这句话,大魏凭着这股狠劲儿,在两届任期内,使中体产业开发了房地产、赛事、健身、广告、保险等多项产业,不仅使原有的9000万资本升值翻了两番,而且大魏本人也学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产业专家学者,也才成就了今天这本《我看中国体育》的书。说到这本书,大魏谦虚地评价道:“我这本书算不上什么理论,只谈观点。用经济的观点、法律的观点去说明体育的问题。改变体育界以往那种只会用行政的观点去面对体育问题的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的观点属非主流,但不反主流。”可别小看了这些观点,大魏是用了8年的市场经济的实践,刻苦学习、钻研,结合了他40年的体育实践,梳理、凝聚出来的,形成了中国体育界扭转观念、解放思想、跟上全国宏观改革大环境的新思路,既有理论依据,叉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中国的体育改革铺垫了一条生路。正因为如此,何振梁才用“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的称谓来评价他。这是很高的赞誉,也是中肯的评价。尽管到目前为止,魏纪中的这些心血、观点、思路,在中国体育圈内,尚未被大多数人认可,甚至还不时会被歪曲,甚至抵制。但它毕竟闪烁着涅柴的光,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修课。将来,中国体育改革,中国的体育市场的开发、成长,一定会证实大魏的价值。正所谓:“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便是一个老知识分子对自己国家的责任感,对自己事业的使命感。攻书敬业、活到老学到老,并未丝毫减少魏纪中的生活情趣。熬夜攻关时,一大盘牛肉、两瓶啤酒挥洒着他天生的豪放;读书思考时,欧洲古典音乐的旋律弥漫在他的四周,反衬着他的品格和修养;一闲对百忙时,浸染在老伴儿的琴声里,感受着诗情画意,默默地端上一杯热茶,释放着对老伴儿会心的关爱。就这样,大魏念着家,爱着家。他喜欢京剧,却绝不到剧场去看,只在电视机前,打开戏剧频道过过瘾。夫人是学音乐的,大魏每次出国,都要带回不少经典音乐的CD碟来。一架钢琴,一曲梁祝;一台电视,两段西皮;几多CD,百首经典;一壶热茶,对坐品茗。两位老人品不够生活的情趣,享不尽恩爱温馨……这便是我眼中的魏纪中,68年的风雨历程,他生活得踏实、坦诚,儒雅而潇洒。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忙,无愧家国,无愧于心。
作者简介
  魏纪中,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青年时代喜欢体育,曾任江苏省排球队队员。大学毕业到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曾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际司司长。从1974年起介入奥林匹克运动,担任过12年中国奥委会秘书长。至退休年龄,又奉命组建中国体育产业集团并担任董事长。现任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一些领导职务。
目录
无愧家国无愧心——我所了解的魏纪中毕熙东
卷一
1奥运会给北京和中国带来的机会/7
2奥林匹克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13
3为什么中国对奥运会那么重视/14
4中国体育的国际化问题/16
5奥运申办对外宣传如何更有效/18
6北京申奥的文化优势/23
7北京此次申奥和上次有何不同/25
8以申办促发展的伊斯坦布尔/27
9重视运动员的权利和意见/29
10我对中国奥委会的几点认识/30
11全民参与,全国受益/32
12人文奥运与文化交流/34
13科技奥运的内涵和外延/36
14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协同作用/38
15与各项社会因素相结合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专利/4l
16奥运会也要与时俱进/42
17奥运会的评价标准/44
18“好”的奥运会不是“克隆”出来的/46
19奥运会改革改什么/48
20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应采用何种体制和机制/50
21赛事效率/52
22奥运会举办时间有了硬性规定/54
23夏季办奥运会的特殊考虑/55
24体育赛事中的志愿服务人员/57
25老年人是办好奥运会的资源/59
26各尽其才/61
27从九运会开幕式展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63
28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一/65
29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二/67
30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三/69
31雅典奥运会反思之四/71
32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五/73
33雅典奥运会反思之六/75
34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七/77
35雅典奥运会反思之八/79
36奥运冠军也可用“风险投资”培养/81
37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刻不容缓/82
38奥运建筑中应有中国一席之地/83
39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84
40“网巢状”方案之我见/86
4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88
42办好奥运会要解决的交通问题/89
43如何解决奥运滞留问题/9l
44武术能成为奥运会项目吗/92
45棒球,垒球会远离奥运会吗/93
46职业拳击不宜进入奥运会/94
47不歧视“性别变更者”参加奥运会/96
48客观看待哈尔滨申办2010年冬季奥运会/98
49欧洲人主导了国际奥委会/99
50伊拉克奥委会将被重建/100
卷二
51从宏观经济分析举办奥运会的作用/107
52奥运开发要维护奥林匹克崇高形象/110
53奥运会市场开发要坚持两大原则/113
54奥运组委会的市场开发如何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利益/115
55奥运经济与就业问题/119
56信誉和品牌在奥运市场开发中的价值/122
57奥运会商机有多大/125
58奥运市场开发中的垄断问题/127
59奥运会正在被奥运行业所垄断/129
60北京奥运会的账怎么算/130
61算一算世界杯与奥运会的经济账/132
62谁是奥运经济的实质性受益者/134
63奥运与品牌/135
64“节约办奥运”/137
65奥运建设中的市场学/139
66如何参办体育赛事/141
67奥运会.全运会体育设施建设要避免过度投资/143
682008奥运村/145
69奥运会的“人力资本”战略/147
70快速介入奥运经济的旅游业/151
71北京奥运旅游资源的开发/152
72了解一下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销售/155
73北京奥运会赛期要考虑电视转播因素/157
74奥运会的“电视化”和“互联网化”/158
75奥运会轿车赞助商/160
76冬奥会期间美国的商业利益/162
卷三
77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171
78如何让体育赛事“火”起来/173
79体育资源的价值如何体现和衡量/174
80中国人喜欢体育吗/175
81不成熟的中国体育市场充满机会/176
82成功的赛事应是赞助商与组织者双赢/177
83球迷创造的市场/178
84困境中必有亮点复苏时商机无限/180
85谨防体育竞赛市场中的“泡沫”/182
86体育商业市场竞争要“量力而行”/184
87直面“危机”/186
88ISL破产值得体育界反思/188
89财政拨款应有约束和制衡的机制/190
90加速中国传统体育强项的商业化/191
91弱势项目的观赏性和市场开发/192
92发展冬季项目商机无限/193
93赛事产品也需要“包装”/194
94我国体育明星的商业化潜力亟待挖掘/195
95昔住体育产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197
96看国际足联如何运作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198
97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确有风险/199
98看世界杯足球赛收入如何分成/200
99“隐性广告”: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201
100从甲A电视转播权纷争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销售/202
101中国足协世界杯网站授权争端暴露了什么/203
102传统优势媒体如何应对优势贬值/204
103体育广告的特点/205
104电视转播对体育赛事的影响/207
105体育网站的广告前景如何/208
106德国小城莱莎的体育场馆利用模式/209
107九运会后再提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210
108体育产业与利用体育运动创收的区别/212
109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区别/214
110中国的体育彩票不是体育产业/216
111赛事活动中的强制保险/217
112正确认识体育中介机构/219
113体育经纪人要有资格认证/220
卷四
114深化体育改革把中国体育运动推向新阶段/229
115政府体育机构应是改革的先动者/231
116政府在国家体育发展中应起的作用/233
117反对官僚主义/235
118体育领域的“政治文明”/237
119“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失灵的时候/238
120透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39
121跟上“游戏规则”的变化速度/240
122买来的奥运冠军不是公共产品/242
123体育管理的成本与效率/244
124官场文化/245
125体育行业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24"7
126职业运动员的价值与国家利益/249
127对“掌门人”的否定/251
128“举国体制”与“协会制”/255
129再论“举国体制”与“协会制”/256
130优秀运动员的“陪练”机制/257
131别把好事办糟/259
132“竞赛饱和”的困境/261
133亟需完善体育运动方面的法律规定/262
134假球为何屡禁不止/264
135为运动场上的暴力行为定罪/265
136现阶段运动协会的职能与作用/267
137协会对运动员所担负的责任/268
138健全体育经纪人制度保护运动员合法权益/270
139我国职业运动员的流动还有障碍/271
140体育界要保持信息畅通的渠道/272
141防止体育宣传中的“泡沫”/274
142体育媒体应建立“行规”/275
143国际体育组织领导亟待年轻化/277
144国际体育组织委员的零花钱/278
卷五
145体育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85
146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286
147应重视中国的体育理论/287
148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管理模式/288
149时尚而尴尬的体育管理/289
150健身养身应并举/291
151健身将成为现代人生活之必需/293
152健身俱乐部的健康/295
153体育人口变化也和妇女社会地位相关/297
154重视对在校青少年的体育教育/298
155学校的体育课是教什么的/299
156体育界要过语言关/300
157“足球的发展光靠钱是不行的”/302
158推荐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沙滩排球/303
159高尔夫是高消费吗/305
160高尔夫球正在走向平民化/307
161电脑游戏与体育/309
162我国也需要有些公众的体育设施/311
163中国需要名副其实的体育博物馆/313
164“创造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责任”/314
165邓小平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315
166萨马兰奇和奥林匹克精神/319
167马启伟博士是中国体育界的骄傲/321
168中国运动职业化敢吃螃蟹第一人/323
169请记住他:宋中/325
170管中窥豹/从金云龙的宦海沉浮看体育的政治舞台/326
171体育无国界和爱国主义/327
172王治郅去NBA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328
卷六
173好规则是简明易行的/335
174裁判问题由来已久/336
175变规则易撼实力难/338
176国际足联矫枉过TF/339
177呼吁设立独立的体育纠纷仲裁机构/
178呼吁建立运动员个人教练制度/341
179体育竞赛应给竞赛者以更多的机会/343
180亮出我们乒乓大国的风度/344
181国际体育竞赛中的不平等现象/345
182我对健美运动的几点疑问/347
183主教练是CEO还是总经理/348
184体育组织主席难当/350
185运动员的国籍问题/351
186如何看待黑哨问题/353
187足球黑哨问题不能光打雷不下雨/355
188司法介入足球黑哨问题之我/356
189不要在运动场上重演苏格拉底的悲剧/358
190体育竞赛是一种精神产品/360
191运动场上的行为心理学/362
192状态只是浮出水面的现象/363
193体育竞赛中的“强者逻辑”/365
194金牌战略与奖牌分散战略的辩证法/367
195金牌的“含金量”/368
196第一与第二的区别/3的
197竞技场上不要有恩仇/371
198球迷是中国足球事业的一部分/373
199中国三大球的“恐韩症”/374
200切莫为局部利益偏离全运会的宗旨/376
201九运会这池水干净吗/378
202“皇马”现象/379
203“皇马”在京的商业价值/381
204盐湖城冬奥会“令人难忘”/382
205坦诚原则让我们坦然面对“麻烦”/383
206究竟谁是体育的耻辱/385
207兴奋剂,越反越“兴奋”/386
208中国申办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为时尚早/388
209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意义/389
210全运会也应轮流举办/39l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