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空境:佛学与中国文化
作者:张立文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010049397
定价:¥2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佛学思想博大精深,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不断地同中国的传统思想、本土宗教的依附、冲突、融合、发展中逐步中国化,演变为一种新的理论思维形态——中国佛学,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发展三大思想支柱之一,而佛学中的诸多精深微妙的内涵已融合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域着眼,依据经、史、子、集中的历史资料与佛学典籍,以佛学与中国传统学术的互渗融合为中心,展开对佛学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内容包括佛学与人生、道教、儒学、玄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文学、艺术、民俗、现代化等方面,既从形而上层面剖析和揭示佛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思维理路、人文精神、现代价值、基本特点,又从形而下层面和世俗维度勾勒和阐发了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之间的互动互融关系,还探讨了佛学在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人生价值取向上的强大影响力。<
作者简介
暂缺《空境:佛学与中国文化》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救苦的博大情怀
二 众生痛苦根源的探究
三 极乐世界的终极关怀
四 修道证灭以通涅槃之境
五 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灭
六 佛教面临的挑战和改革
第二章 佛学与人生
一 人生是苦
二 涅槃境界与极乐净土
三 解脱之道
四 积极与消极
第三章 佛学与道教
一 中国佛学心性论与道教心性论的历史形成
二 中国佛学心性论与道教道体论
三 中国佛学心性论与道教道性论
四 中国佛学心情论与道教内丹心性论
第四章 佛学与儒学
一 儒佛之消长
二 性善与本静
三 动静与善恶
四 心源与一多
五 心迹一理
六 万理归一
第五章 佛学与玄学
一 道家道体论与玄学本体论
二 格义生解与六冢七宗
三 《肇论》与玄佛互释
四 法性·法身·涅槃
第六章 佛学与逻辑学
一 因明概述
二 因明在印度的发展
三 因明学在中国的传播
四 因明学与逻辑学
第七章 佛学与伦理学
一 佛教善恶观的中土化
二 佛教人生观的中土化
三 佛教孝亲观的中土化
第八章 佛学与社会学
一 佛教的社会观
二 佛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第九章 佛学与经济学
一 印度佛教的经济观
二 中国佛教的经济观
三 佛教:能否提供一种积极的经济伦理?
第十章 佛学与生态学
第十一章 佛学与文学
第十二章 佛学与艺术
第十三章 佛学与民俗
第十四章 佛学与现代化
第一章 绪论
一 救苦的博大情怀
二 众生痛苦根源的探究
三 极乐世界的终极关怀
四 修道证灭以通涅槃之境
五 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灭
六 佛教面临的挑战和改革
第二章 佛学与人生
一 人生是苦
二 涅槃境界与极乐净土
三 解脱之道
四 积极与消极
第三章 佛学与道教
一 中国佛学心性论与道教心性论的历史形成
二 中国佛学心性论与道教道体论
三 中国佛学心性论与道教道性论
四 中国佛学心情论与道教内丹心性论
第四章 佛学与儒学
一 儒佛之消长
二 性善与本静
三 动静与善恶
四 心源与一多
五 心迹一理
六 万理归一
第五章 佛学与玄学
一 道家道体论与玄学本体论
二 格义生解与六冢七宗
三 《肇论》与玄佛互释
四 法性·法身·涅槃
第六章 佛学与逻辑学
一 因明概述
二 因明在印度的发展
三 因明学在中国的传播
四 因明学与逻辑学
第七章 佛学与伦理学
一 佛教善恶观的中土化
二 佛教人生观的中土化
三 佛教孝亲观的中土化
第八章 佛学与社会学
一 佛教的社会观
二 佛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第九章 佛学与经济学
一 印度佛教的经济观
二 中国佛教的经济观
三 佛教:能否提供一种积极的经济伦理?
第十章 佛学与生态学
第十一章 佛学与文学
第十二章 佛学与艺术
第十三章 佛学与民俗
第十四章 佛学与现代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