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说茶之日本茶道:彩图版

说茶之日本茶道:彩图版

作者:鸿宇编著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0-01

ISBN:9787540216634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日本茶道: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介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陈文华《茶艺·茶道·茶文化》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饮料最复杂的方式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很难想象喝茶要有那么正式的仪式,要有那样多的礼法。要进行一次日本茶会,一座合乎规矩的花园别墅是不可少的,参加茶会,你能吃到三碗米饭、一碗锅巴泡饭、一盘凉拌菜、两个燉肉丸子、三段烤鱼、一堆腌罗卜块、一些咸菜、几个蘑菇、少许海味、三碗大酱汤和一碗清汤、一道甜点、还有二两清酒,然后你还可以去参观花园,并且特意去厕所看看,但绝对不能在厕所里解决个人问题。这些活动要花去你四小时的时间,而整个茶会里你喝到了两次约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会喝到比这更难喝的东西了。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20来个流派。16世纪前的日本茶道还要繁琐得多,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茶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学习中国大陆文明的时期,茶是泊来品,珍贵且新奇,喝茶是时髦行为,而请人喝茶无异于摆阔。贵族家里有几斤茶叶,那是身份财富的象征。泊来的茶叶经过长途运输,味道难以保证,数量又有限,茶会的重点自然也就转到大吃大喝的宴会上去了。日本贵族的饮食以生冷油腻为主,净是生鱼刺块(就是大块生肉,后来多切几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为宴会后的消食佳品。以后宋代点茶法传入,点出的茶水又太浓,空腹喝会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与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发明了传饮法,就是一碗茶端上来,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须从碗的同一位置喝茶,传到最后一人要正好喝完。这种喝法令与会的武士们有些歃血为盟的感觉,而量的掌握尤为重要,武士都很重视尊严,座位靠后的人喝不到,难免械斗,或者至少切腹,血溅当场。 9世纪后期,日本停派遣唐使。这时官方单向的学习停止,民间双向的交流开始。日本的岛国文明不同于中国的大陆文明。中国地大人多,物产丰饶,自然有无数发明,也经得起浪费,而日本弹丸小岛,不能首创,亦无资源,就必须把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必须举一而反三。所以9世纪后日本虽然还在学习中国的新文明,却也开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看日本的传统建筑,觉出与中原不同,却也说不上差别何在,大约室町时代的日本人看这些建筑,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样,面对一种食物,中国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样吃,从而满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却是怎样由此而提升自身,故尔茶在中国可以是功夫茶,可以是三泡台,总是饮料;在日本却成了禅茶一体的茶道。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把禅的内涵引入茶道,那么今天流传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席间的茶水也早被可乐代替了。日本人选择茶来赋予特殊意义,几乎就是因为它难喝。只要理解了禅,就不难理解日本茶道。甚至可以说,不难理解整个远东文明。 由于寺院禅宗的影响,人们常常过分注意禅和佛教的联系。其实禅具有全部中国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更深。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参悟了禅的人。孔子说,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与禅汇合,人必须先遵循一些规矩,修炼自己的本质,遏制欲望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遏制,当人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时,规矩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禅宗公案里的“勿使染尘埃”和“本来无一物”的两个境界。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拂拭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 所以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么“直心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作者简介
暂缺《说茶之日本茶道:彩图版》作者简介
目录
日本茶道 
第一章 日本茶道的历史 1 
第一节 茶的传入 2 
日本茶来源——中国 2 
茶在日本的传播 5 
第二节 日本茶道 8 
日本茶道的形成 8 
日本茶道的历史沿革 16 
日本茶道最早源自杭州 18 
日本茶道和唐代高僧 19 
第三节 日本茶道的时代特色 21 


第二章 日本茶道特色 23 
第一节 日本茶道特色 24 
日本茶道特色的形成 24 
“和、敬、清、寂” 26 
第二节 茶禅一味 28 
禅意——茶道的追求 28 
禅与茶道的融合 31 
第三节 世代相传的日本茶道 32 
   第三章 日本茶道宗师 35 
第一节 日本茶道开山鼻祖——村田珠光 36 
第二节 融歌道入茶道——武野绍鸥 38 
第三节 茶道天下第一人——千利休 43 
第四节 日本茶道三大流派 49 


第四章 日本茶事 51 
第一节 日本茶事的过程 52 
第二节 茶事的历史演变 55 
第三节 日本茶会的种类 56 
第四节 日本“煎”茶会 58 


第五章 日本茶筑 67 
第一节 超凡脱俗的圣殿——茶室 68 
日本茶室内部构造 68 
茶室意境之迷——光源 70 
现代日本漫画茶室的兴起 71 
第二节 日本茶庭 72 
茶庭的由来 72 
茶庭的介绍 74 
茶庭的种类 75 


第六章 日本茶具 79 
第一节 日本茶具源于中国 80 
第二节 日本茶具 82 
第三节 日本茶碗 91 
日本茶碗的划分 91 
日本茶具巨无霸——茶碗 91 


第七章 日本茶仪 93 
第一节 日本茶仪的过程 94 
第二节 日本茶仪的规范 95 
第三节 日本茶仪的种类 97 
第四节 日本茶仪的特点 98 
茶道的礼法是全面的 98 
无言、有言、约定之礼 100 
位置、顺序、动作之礼 102 


第八章 茶道逸事 105 
第一节 利休的鉴赏力 106 
第二节 美味不如柚子 107 
第三节 茶席无俗世尊卑 108 
第四节 寺院庭园中插花 109 
第五节 最可怕的三件事 110 
第六节 日本第一的点茶 111 
第七节 利休故意损毁石灯笼 112 
第八节 偷看最恶心 113 
第九节 正视 114 
第十节 以薄茶待大茶人 115 
第十一节 救命茶合 116 
第十二节 挂轴太长改住房 117 
第十三节 真茶人 118 
第十四节 只言片语的威力 119 
第十五节 高价茶碗的茶味 120 
第十六节 祸从口出 121 
第十七节 饮茶到天明 122 
第十八节 暗藏杀机的茶会 123 
第十九节 盖子的大小 125 
第二十节 冬暖夏凉 126 
第二十一节 逢茶便饮 127 
第二十二节 将军与佐佐木斗茶 128 
第二十三节 一休与一路 132 
第二十四节 远离珍品 133 
第二十五节 夜间茶会不插花 134 
第二十六节 落叶 135 
第二十七节 略高的垫脚石 136 
第二十八节 声音 137 
第二十九节 比喻 138 
第三十节 超越规矩,自由自在 139 
第三十一节 会打猎的茶碗 140 
第三十二节 贤内助 141 
第三十三节 一枝牵牛花 142 


第九章 茶道演示 143 
第一节 准备点茶工具 144 
第二节 茶事前的礼仪 146 
行走与跪坐 146 
茶碗和的擦拭 147 
为客之道与食用茶点 148 
盆略点前的介绍和准备 149 
第三节 正式点茶 151 
点茶前过程 151 
点茶的过程 152 
饮茶心得 154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