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毕加索传

毕加索传

作者:(法)皮埃尔·戴(Pierre Daix)著;唐嘉慧译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534369032

定价:¥3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971年,我对毕加索说,想必他不怎么重视自己早期学院派的作品,他立刻纠正我说:“正好相反,它们对我非常重要。”这件事应该和钱相提并论,毕加索一开始就明白,为了获得创作的自由,他必须谋生。他大部分的朋友家庭环境都很优渥,立足商界或轻工业界。他在经济上的拮据状况显然是使他早熟的主因之一。他在1899年4月的作品已丝毫不带任何学院色彩,譬如:有一幅画中,一对恋人紧贴的两张脸竟是空白的,这个简化手法绝非偶然。毕加索替父亲画像时又再度用它,在许多张画像中,我们看到一小幅充满浪漫韵律的油画,以海洋衬托出老人。从此,何塞只不过是他许多模特儿中的一位。巴勃罗也画年纪尚轻的妹妹洛拉。我们可以在这些画里看到他的新方向,亦是那个时期的特征。首先,他习惯用长而垂直的笔触,使他的画风带有格列柯的味道。接着是他对窗的迷恋,若非他纯为画窗而画窗——如描述他画室对面房舍景观的《闭窗》(TheClosedWindow)——否则就是因为那扇窗是他画室的窗,他需要借绘画来占据自己的工作场地。有时他安排洛拉或另一名女孩坐在窗前,制造“逆光”(contre-jour)效果,借此衬托经过抽象化的脸,或反映白雪皑皑的风景。这种专注于采光的努力,亦主控该时期最富野心的作品:《卡多纳画像》(Portrait0fJosepCardona),画中人物在灯下工作。毕加索在拉长脸部及身体时,最基本的要件是用垂直笔触及线条制造韵律。譬如现存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一张水彩画:一条以轻快笔触速写的街道上,由妓女形成的两条长长队伍走向死亡天使。死亡这个主题亦将成为他最后一幅学院派作品——《最后时刻》(LastMoments)的主旨。为什么毕加索在完成《科学与慈善》之后,时隔三年,又回头画同样的主题?他并非眷恋昔日成就的人。更符合他个性的动机,可能是他想评估自己从1896年末、1897年初的冬天,到目前到底改变了多少。奇怪的是他重新安排这个主题的第一步,便是改画一位跪在孩子床前祈祷的母亲,难道是他有意回顾小妹康塞普西翁的死?我想是的。毕加索认为,当我们决心征服生命时,必须先正视死亡,并通过画笔来主宰死亡。现在我们知道当晚他用的是市面上最大的、120厘米的画布,我们也知道他在创作这幅学院派作品时,把一切都赌上了。那幅画最早在“四只猫”展出——也是他在那里的第一次展览。同时,为了在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势力范围内和领主交锋,他也替他们画肖像而且画得比任何一位酒店常客都好。全是十分“随兴”的炭笔及水彩画;全是漂亮的自由绘画技巧:有些几乎像是漫画,如罗缪的头像——从背面观看!每一张都在眨眼之间完成,快如闪电,不受任何规则束缚。另有成打的画像,包括皮乔特和新朋友卡萨吉玛斯。那幅四分之三侧面的自画像则非常浪漫(故意画得比实际年龄老),签名只是简单一个字:“我!”(Yo!)他脚踏两条船,同时展示他掌握两种风格的出众才华,在1900年初的那几个月里,这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天赋成竹在胸。他为鲁西尼奥尔及卡萨斯等名流作像,等于自诩是他们的同侪。根据帕劳的看法,毕加索的大胆似乎招来妒火。《前卫》(LaVanguardia)杂志的主编欧庇索(AlfredOpisso)在3月间“发掘”了卡萨吉玛斯,却在2月时对毕加索“浑然不觉”。但那时毕加索已经确知自己出头了,《最后时刻》将代表西班牙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的十年回顾展。为了巴黎之行,毕加索努力赶工,我们无法确定那一系列“食品”作品是否都是赶工的结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画的主题,而非画工,推测它们主要是为销售而画的。毕加索为“四只猫”绘制的菜单(绝对够现代了)把罗缪的酒馆一变成为名媛绅士的挥金据点,“现代主义”风格也变得格外耀眼。他的斗牛场景——经过勾勒的炭笔画,或粉彩画——虽然都流于“典型”,偶尔也可见实验性质的新方法。毕加索靠卡纳尔斯(他在巴黎看过许多德加的作品)的协助,已经开始尝试版画。这次尝试的成果是一幅题名为“左撇子”(elZurdo)的斗牛士画像,因为那时毕加索还不知道版画印出来会是反的。他为文学杂志画插画的数量愈来愈多,而且和卡萨吉玛斯的感情日笃,他陪着后者去探视他家在加泰罗尼亚锡切斯的房产,鲁西尼奥尔也待在此处;参观鲁西尼奥尔家的邸宅卡乌-费拉特(CauFerrat)这个名副其实的现代主义博物馆;又到巴达洛纳(Badalona)。但在每一张油画或速描画像中,他却都强调这位朋友个性中的黑暗面。萨瓦特斯显然能够洞悉毕加索的内在性格,毕加索却玩笑似的把萨瓦特斯画成一名颓废诗人。当萨瓦特斯听到毕加索的巴黎之行后,仍不免震惊不已:“我们实在不能理解这桩冒险行动。他放弃了画室,离开家人,跟我们所有的人道别。”他在巴黎鬻画所作的粉彩作品,全都签上“P.R.毕加索”这个名字;父亲的存在,现在只剩下一个缩写字母了。
作者简介
  皮埃尔·戴(Pierre Daix),法国法代著名作家和艺术史家,1922年生于巴黎,二战后通过诗人艾吕雅结识毕加索,从此与毕加索结下了长达25年的深厚友谊,是唯一获得毕加索许可进入其画室进行研究的专家。他所著的《毕加索传》、《毕加索作品目录》等,因毕加索亲自参与了其中的大量工作而特别权威,是毕加索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目录
第一部 天造之才
第1章 我,毕加索 1
第2章 从神童到艺术家 12
第3章 巴黎,我来了! 12
第4章 卡萨吉玛斯的悲剧与蓝色时期 33
第5章 “洗衣船”里的爱 48 第二部 奔向前卫
第6章 决定性的相遇 65
第7章 亚威农姑娘 84
第8章 与布拉克共系一条登山索 103
第9章 发明立体主义 122 第三部 埃娃或自由
第10章 立体主义爆炸 143
第11章 纸贴法的革命 162
第12章 圆梦 174
第13章 战争与埃娃之死 185
第二部 欧嘉或婚姻
第14章 《游行》与婚姻 199
第15章 回归秩序 211
第16章 为人父与古典主义 225
第17章 超现实主义的进路 236
第18章 婚姻危机 244
第三部 玛丽-泰蕾兹或秘密
第19章 变形 261
第20章 超现实主义复兴 274
第21章 玛丽-泰蕾兹的赞美诗 284
第22章 婚姻结束 295
第23章 玛雅的诞生 305
第四部 多拉·马尔或战争
第24章 心系西班牙 317
第25章 从《格尔尼卡》到慕尼黑 325
第26章 战争 337
第27章 反抗 345
第五部 弗朗索瓦丝与承诺
第28章 重新出发 359
第29章 弗朗索瓦丝 372
第30章 社会写实主义与抽象艺术之间 379
第31章 “地狱里的可恶季节” 389
第六部 杰奎琳与老年的自由
第32章 每事问 401
第33章 转折点 411
第34章 再度投身未知 421
第35章 从沃夫纳格途经马奈到慕瞻 431
第36章 慕瞻的主人 440
第37章 承受艺术的重量 447
第38章 毕加索的终曲 458
第39章 超越与升华 468
附录 注释出处的缩写说明 477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