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环境统计应用

环境统计应用

作者:陈剑虹等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01

ISBN:9787502571474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环境数据、环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环境评价统计、环境预测统计、环境污染物毒性评定统计、环境研究设计、环境统计的计算机化等7章内容,以介绍通用性强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研究设计为主,可基本满足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环境问题和开展环境研究的需要。本书力求深入浅出,侧重实践应用,并尝试将传统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给读者展示缜密厚重的统计思想的同时让读者感受计算机技术的简捷轻灵。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管理与技术工作者的参考工具书。
作者简介
  邓子云,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系统分析员协会专业顾问;现供职于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主持或参与了小额支付系统、财库行信息管理系统等大大小小的软件项目20余个,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用java开发了多个项目,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经验。
目录
1环境数据1
11数据类型1
111计量数据1
112计数数据1
113等级数据2
114数据的转化2
12数据分布2
121连续型2
122离散型2
13数据收集2
131大气污染的数据收集3
132水体污染的数据收集4
133全球环境监测系统4
14数据整理5
141统计表5
142统计图7
143统计表、统计图的计算机制作9
思考题16 2环境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9
21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范畴19
211总体与样本19
212参数与统计量19
213变异与误差20
22常用的统计指标20
221平均数20
222变异数25
223相对数27
23环境样本特征推断29
231样本特征推断的理论基础——正态分布29
232样本特征推断30
24参数估计32
241总体均数区间估计的理论基础——t分布33
242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34
243总体率的区间估计35
25显著性检验36
251显著性检验的含义与一般步骤36
252两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37
253多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44
254两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49
255多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行×列的χ2检验56
256配对计数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χ2检验57
26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59
261直线相关59
262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62
263直线回归62
27环境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计算机处理66
271均数66
272中位数69
273变异数71
274样本特征推断71
275显著性检验75
276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86
28可疑值的取舍89
思考题90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统计94
31污染源综合评价94
311等标指数法94
312排毒指数法96
313环境影响潜在指数法97
314三类污染源评价方法的比较98
315污染源综合评价指数的应用98
32大气环境质量评价100
321大气质量常规评价方法100
322大气质量评价拓展研究——城市空气SO2及烟尘污染统计研究102
33水环境评价106
331综合污染指数106
332布朗水质指数(WQI)106
333罗斯(SLRoss)水质指数106
334内梅罗(nlnemerow)污染指数108
335有机物综合评价指数109
34土壤评价109
341污染指数法109
342综合指数法110
343指数分级110
思考题110 4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统计112
41大气环境影响的统计预测113
411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高斯模式113
412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114
413熏烟型扩散模式115
414颗粒物扩散模式115
415预测参数的估算116
42水环境影响的统计预测117
421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污染物、模型、参数的确定117
422持久性污染物扩散预测122
423非持久性污染物扩散预测125
43声环境影响统计预测127
431预测点和预测量127
432噪声的衰减127
433预测模式131
434工业设备和典型环境的噪声概况132
44土壤环境统计预测133
441土壤污染物累积和污染预测133
442土壤退化预测135
思考题138 5环境污染物毒性评定统计139
51急性毒性评定的统计分析139
511概率单位法 141
512面积法147
513点斜法148
514移动平均法151
515序贯法153
516急性毒性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154
517半数效量与半数致死量的应用156
52联合作用评定的统计分析161
521比值法161
522效应图解法162
523等概率和曲线法163
53污染物动力学的统计分析164
531污染物动力学概述164
532污染物动力学研究实例169
思考题174 6环境研究的设计177
61调查设计177
611调查的类型177
612调查的样本含量估计178
613调查的样本抽取185
62实验设计191
621完全随机设计193
622配对设计194
623配伍组设计195
624平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198
625交叉设计207
626析因设计210
627拉丁方设计219
62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222
629分割设计224
6210系统分组设计227
6211正交设计229
63环境研究中的系统误差234
思考题235 7环境数据处理软件应用237
71环境数据分析237
711标准曲线计算237
712回归直线238
72环境评价241
7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241
722其他环境评价软件246
73环境保护管理247
731全国城市环境综合考核247
732其他环境保护管理软件267 附录268
附表 1标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表268
附表 2t值表269
附表 31百分率的可信区间270
附表 32百分率的可信限(50≤n≤100)274
附表 33百分率的可信限(100≤n≤1000)275
附表 4f界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276
附表 51(1)f值表(方差分析用)277
附表 52(2)f值表(方差分析用)278
附表 53(3)f值表(方差分析用)280
附表 54(4)f值表(方差分析用)281
附表 6q界值表282
附表 7χ2界值表283
附表 8相关系数r界值表284
附表9百分率p与概率单位对照表287
附表10加权系数表289
附表111(1)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一)290
附表111(2)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一)291
附表111(3)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一)292
附表111(4)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一)293
附表112(1)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二)294
附表112(2)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二)295
附表112(3)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二)296
附表112(4)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二)297
附表12(1)均数抽样时所需样本量298
附表12(2)均数抽样时所需样本量298
附表13(1)率抽样时所需样本量299
附表13(2)率抽样时所需样本量299
附表14配对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300
附表15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301
附表16(1)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单侧)302
附表16(2)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双侧)302
附表17(1)单因素多组均数的样本量303
附表17(2)单因素多组均数的样本量304
附表17(3)单因素多组均数的样本量305
附表18r与z值换算表306
附表191随机数字表307
附表192随机排列表(n=20)308
附表201t界值表(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用)308
附表202(1)t界值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用)310
附录202(2)t界值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用)311 参考文献312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