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
作者:李育材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11
ISBN:9787503839450
定价:¥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前几年河水患频繁、风沙危害加剧的根源,严峻的生态形势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3月,退耕还林工程被正式列入经第九届人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为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之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历史性举措。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以生动翔实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从工程的试点到全面启动,从政策、措施、实施过程到技术规范等多个角度和层面真实地、立体式反映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全貌,再现了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活动的生动情景,为季候人们客观地、准确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简介
李育材,男,山东单县人。1966年3月在山东单县一中高中二年级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高中毕业后,在山东单县劳动,任生产队长、生产大队长4年多;1971年4月被推荐为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历任单县计划办公室办事员、人事局中心办事员,人事局副局长、李半庄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主任、党委书记,山东省成武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林业部综合计划司司长、林业部党组成员,林业部副部长。现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班学习,1993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学习,攻读党的建设学和法学;1997年9月至2002年1月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为环境科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主编出版了《面向2l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战略研究》,合编出版了《退耕还林条例释义》等,出版专著《中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与自然/(1)
第二节 中国的生态保护/(5)
第三节 中国的退耕还林/(12)
第四节 本书的宗旨/(17)
第二章 生态恶化--退耕还林的主要成因/(20)
第一节 生态环境恶化/(20)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状况/(35)
第三节 生态环境变化成因/(38)
第四节 退耕还林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43)
第三章 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理论应用/(53)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应用/(53)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应用/(73)
第三节 社会学理论应用/(86)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管理和技术体系/(99)
第一节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99)
第二节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体系/(116)
第三节 退耕还林工程技术体系/(132)
第五章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139)
第一节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程/(139)
第二节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要点/(173)
第六章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评价/(191)
第一节 工程建设状况/(191)
第二节 政策落实状况/(196)
第三节 工程建设效益评价/(219)
第七章 典型案例分析/(235)
案例一 乌兰察布盟的“进退还”战略/(235)
案例二 吴旗县的封山禁牧/(246)
案例三 雅安市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257)
第一节 人与自然/(1)
第二节 中国的生态保护/(5)
第三节 中国的退耕还林/(12)
第四节 本书的宗旨/(17)
第二章 生态恶化--退耕还林的主要成因/(20)
第一节 生态环境恶化/(20)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状况/(35)
第三节 生态环境变化成因/(38)
第四节 退耕还林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43)
第三章 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理论应用/(53)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应用/(53)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应用/(73)
第三节 社会学理论应用/(86)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管理和技术体系/(99)
第一节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99)
第二节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体系/(116)
第三节 退耕还林工程技术体系/(132)
第五章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139)
第一节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程/(139)
第二节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要点/(173)
第六章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评价/(191)
第一节 工程建设状况/(191)
第二节 政策落实状况/(196)
第三节 工程建设效益评价/(219)
第七章 典型案例分析/(235)
案例一 乌兰察布盟的“进退还”战略/(235)
案例二 吴旗县的封山禁牧/(246)
案例三 雅安市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25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