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英国宪制

英国宪制

作者:(英)沃尔特·白哲特(Walter Bagehot)著;(英)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编;李国庆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ISBN:9787301093597

定价:¥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英国宪制》阐释了英国宪法制度的有关情况,尤其是内阁的立法权与行政权集于一身,女王古老而尊崇的身份和象征性的统治等,体现了政治与宪法密不可分的本质,以及一定时期的宪制面貌与政党、内阁的品格有着极大的相关。《英国宪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通过对英国宪制的白描式的叙述和连带的评论,展现了十七八世纪英国政治制度和宪法的基本面貌。沃尔特·白哲特对英国政府的基础和机制的研究开始在1865年发表时,他正接近自己事业的颠峰。他当时尚不满四十岁,但却在《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的编辑位置上做得有声有色;他是财政问题上公认的权威;在自由党领导层中广为人知,而且正在寻找进入议会的机会。作为《双周评论》(Fortnightly Review)的创始人之一,他很自然会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帮助这份初生的刊物。他有关英国宪制的第一篇文章就出现在1865年5月《双周评论》的创刊号上,其后又发表了8篇系列文章,结束于1867年1月。文章的题目十分具有时事性。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进行着激烈的宪制讨论的时期。有关宪法的标准著作,比如布鲁厄姆(Brougham)、格雷和罗素的著作,都出了新版;而且还出现了新的著作,比如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论代议制政府》(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人们渴望展现那些使英国得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制度所具有的特质;人们同时也有一种担忧,即这些制度是否能够面对三个迫近的挑战:适应国内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国家可以同外国逐步上升的强权竞争并获胜;并且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可行的范本,特别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宪制》的目的是阐明英国政府的运作过程,考虑使之成为可能的英国人身上具有的特质,并阐明它相对于其主要竞争者的优点,而“这个竞争者,要是不小心的话,就会在世界进步过程中超过英国”(页12),它就是美国的总统制。所有这些事项都影响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其他民族是否能够成功地学习它;而英国的主要殖民地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它们当时处于自治政府的初期阶段。(值得注意的是,1867年[即加拿大成立联邦的那一年]出现的对英国议会制度最细致的描述并不是来自白哲特,而是来自于下面两个人:加拿大立法大会(Legislative Assembly of Canada)的图书馆员阿尔法斯·托德[Alphaeus Todd],他利用了白哲特的文章;墨尔本大学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W·E·赫恩[Hearn]。)白哲特在政治制度进化方面遵循的思想符合这样一种民族精神:他们特别容易把当时所采取的形式上的东西理想化;而且白哲特认为人们都满足于英国的制度安排,而他也显然很满足。但是他并不认为政府机器就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并且,如果他的文章开始写作于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政治时期,那么这是一个考虑改进办法的好时机,就像他在1865年3月25日和10月28日的《经济学家》中暗示的那样。英国宪制并非“一个神秘的实体,而是理性的发明……它的好处仅仅在于它能达到一些好的目标”,因此英国宪制可以通过“坚持这些目标并小心朝着这些目标塑造英国宪制”而得到改良。没有什么理由认为“我们的法律、政治体和政府管理”不应当被变成“像一架科学的机器一样运作,在细节上精确,又能在总体结果上有效”。喜好运作顺畅的机体,并崇尚科学,这是白哲特的特征。
作者简介
  沃尔斯·白哲特,对英国宪制的解析是英国政治著述中的经典作品。在这个新的版本中,《英国宪制》第一次以其中最初的结集成书版面世,其中包括了白哲特原来的结论,以及他为1872年的第二版所写的颇长的导论。保罗·史密斯的序言把白哲特的观点放到了当代事件以及人们有关宪制运作的流行观点的语境当中,从而表明了它们同他有关权威之人类学和社会学根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之间的联系。他评价了白哲特所描述的议会制政府实际运作图景的精确性,也评价了白哲特是如何例证英国自由主义同民主进行路相互磨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本书特意考虑了学生们的阅读需求,添加了参考书目和关键人物的简要生平,还有用来解释白哲特的一些晦涩影射的注解。保罗·史密斯,曾经是南安普敦大学现代史教授,其著作包括:《迪斯雷斯;简要生平》,并编著了《英国的政府和军队1856——1990年》和《迪斯雷利的自我塑造1818——1951年》。
目录
编者序言
白哲特生平大事
关于文本和注解的说明
声明
第一篇 内阁
第二篇 内阁政府的必要条件,及其在英国采取的具体形式
第三篇 王室
第四篇 王室
第五篇 贵族院
第六篇 平民院
第七篇 论内阁之更替
第八篇 其假设的制约与平衡
第九篇 结论——它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的影响
第二版 导论
正文中所提及人物的生平简介
参考书目
索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