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PET诊断学

PET诊断学

作者:潘中允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ISBN:9787117066303

定价:¥16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核医学是和平利用原子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其内容和面貌不断发生变化。过去50年里,主要是利用单光子核素标记的示踪显像剂进行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以研究和诊断疾病;近年来则已发展到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示踪显像剂进行体内生物分子代谢显像和受体显像,基因显像也初现端倪。这些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示踪显像剂进行的显像要用正电子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来实现,故统称PET显像。PET显像已成为新世纪核医学的热点之一。我国学者在核医学发展的各个时期都编著了不少专著、教科书和手册,反映了当时核医学的内容和面貌,总结了当时的丰富经验,推动了核医学的发展。但至今尚缺少内容时尚而又精深的PET显像专著,急需能反映当前核医学的发展、以PET显像为主要内容的新书问世。本人很早就深受PET显像魅力的吸引,20世纪80年代初赴美留学时就选择了著名的PET先躯D.E.Kuhl教授为师,在PET发展的摇篮之一——UCLA学习。回国后积极参与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国产单环/两层、4环/7层和18环/35层两代PET显像仪的工作,并参加了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试用。1998年退休后,主要精力投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PET中心、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山东省立医院PET/CT中心和昆明军区总医院hPET中心的PET显像临床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本人从事核医学的早期,曾投身于核素治疗,后因忙于核素诊断和研究,对治疗有所偏废。但在长期从事核素显像和示踪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核素靶向显像的成功就很有可能实现相应的核素靶向治疗,深信核素治疗必将像核素显像一样繁荣发达,并且有可能因为不会像核素显像那样地受到其他技术的严重挑战而永立于不败之地,社会效益也会更大。因此本人近年来也逐渐回归到核素治疗。退休后更有较多时间参加国内外许多核素治疗会议,并访问了不少核素治疗开展得很好的单位和颇有经验的专家,发现我国核素治疗的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势头都很好,但远不平衡和普及,对一些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差别,确有必要集思广益进行宣传和探讨,才有助于大力而尽量妥当地推广各种核素治疗。根据以上情况,本人乃决定再组织编写一本以PET显像和核素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专著。本套书的内容包括两本:第一本为PET诊断,共十章,除有总论介绍PET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正电子示踪显像剂、各种PET显像仪和基本的显像方法、影像定量、影像融合、辐射防护、效益/经济分析、循证医学、建立PET中心需考虑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CT/MRI等新进展的挑战外;用八章着重介绍目前最为常用并且较为成熟的肿瘤PET显像、脑PET显像和心肌PET显像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用一章专门介绍PET/CT的应用特点和价值;用一章简要介绍PET显像在脑功能、精神疾病、成瘾和戒毒、针刺、 药物、基因显像和基因治疗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和为小动物显像的microPET。第二本为核素治疗,共十三章,除有总论介绍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放射性治疗药物、剂量学、辐射防护和管理、疗效评价方法等以外,其余各章逐一介绍各种治疗方法,包括131I治疗、32P治疗、核素治疗骨转移灶所致骨痛、核素介入治疗、介导性核素靶向治疗、核素近距离治疗、低剂量核素治疗和99Tc-MDP治疗。其中特别重点讨论应用最广和最为有效的131I治疗Graves病和甲状腺癌的各方面问题。本套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核医学工作者和研究生。核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与临床医生对它的认识、接受程度和合作极有关系,望本书也将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和认同PET显像和核素治疗的一个窗口,能更好地应用它们为病人服务。由于本套书内容很多,各个方法和应用都相当专业,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为集思广益和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特邀请了国内四个直辖市和20个省、自治区的120多位在某个方面确有丰富经验或知识的专家参加本书编写,其中2/3为中青年新秀。同时针对我们在一些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还邀请了美国、法国、奥地利、印度、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2位著名专家朋友参加编写。要求作者对所写的章节都要包括历史和现状、主流经验/观点和非主流经验/观点、现存问题/争论和发展前景;介绍的具体方法必具可操作性;国内外情况都要介绍,但着重国内的经验。在编写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正好与我院黄zaozi002庭教授在主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学(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所遇问题十分相似,他在其前言中作了十分精彩的说明,我十分赞同,蒙允在此摘编如下:一是重复问题。本书各章节之间有其序贯性及连续性,但他们又均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常涉及一些共同的问题,难免有时重复。但既或是同一问题,作者也是按照所撰写章节的需要进行叙述,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同功而异曲,格调有别,读者选读某一章节时,思路上自成体系,或者对读者反而方便和有益。二是差异问题。由于本书的作者都是国内外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其所撰写的章节又是各自所擅长的方面,自有作者多年来所形成的观点,以及惯用的临床处理方法。况且一些疾病的诊治(如本书的肿瘤葡萄糖代谢显像、131I治疗甲亢和甲癌等)所涉及的问题又十分复杂,有深有浅,似深似浅,至今没有颠扑不破的理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诊治方案,作者相互之间的经验、认识、观点、方法不尽相同,甚或有所偏爱,亦属常情。当然大的原则并无多大矛盾。但正因如此,读者可洞窥其中精华,兼晓各家之长,予以思考,增长见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三是平衡问题。尽管在编书之初,要求各专家按照大致的要求撰写,但作者们毕竟均有相当高的学术造诣,自有其不同的逻辑思路、写作风格和叙述习惯,不意之中个体水平的差异也有所显露,这也不足为奇。编者只能在文字、用词、编排、某些数据等方面略加整理和修饰,或提出些修改建议供参考,而无力于其他。但在此不能不指出,绝大多数作者,极其认真,非常严格,不厌其烦,反复修改,多数是四至五遍,实属难得。本套书在策划后正式编写历时两年多,除各位作者和译者在百忙中辛勤写作外,还特邀的12位专家和老师对有关章节作了认真的审阅。副主编卢倜章教授以其大半生的丰富经验协助我对有关131I治疗甲状腺各种良恶性疾病的各章节编写进行了指导和把关,并亲自撰写了不少章节,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书稿的整理和修改、整合完全是在我家书屋中完成,计算机和快递是最主要的工具,我的夫人成了名符其实的主编助理(她也是我过去几本书的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当然小友聂涛和周文静也帮了不少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还得到了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克药业有限公司、青岛长江辐射防护设备有限公司和李紫阳主任的大力支持。稿成之后我的导师David E. Kuhl教授特来E-mail祝贺,北京医科大学半个世纪的老领导彭瑞聪教授、世界最著名的华人核医学家叶鑫华教授、著名医学影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教授和著名放射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教授亲笔为本书作序,不胜荣幸和深为感动。谨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限于本人水平和时间,本书必然存在不少缺陷和疏漏,敬请读者批评和指正。
作者简介
  潘中允,男1932年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吴兴。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任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医师,1958年受命组建核医学科(原名同位素室),从事核医学至今。1962-196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师从王世真教授, 进修实验核医学。1983-1984年由WHO选派,赴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Wadsworth荣民医院和南加州大学留学,师从著名PET先驱、神经核医学专家D.E.Kuhl和著名临床核医学专家W.H.Blahd, 并受到R.A.Hawkins、著名放射性药物专家W.Wolf和著名核医学教育专家J.F.Ross的指导,学习临床核医学、PET、放射性药物评价和核医学教育等。回国后继任核医学科和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晋升教授和主任医师,1993年起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兼职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第二、四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第一、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一~五届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1998年起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早期主要研究心脏核医学和肾脏核医学,很多内容被广泛引用。回国后主要从事神经核医学研究,与北京师范大学放化系合作成功研制新药99Tcm-HMPAO, 获新药证书, 并投产上市, 先后完成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卫生部课题一项、国际原子能机构多国合作研究课题四项。在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和定量测定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神经生理病理和针刺机制研究等方面的20余篇论文也被广泛引用,其中rCBF定量测定作为重要成果被引用于第6届世界核医学大会的总结报告中(1994年、悉尼)。1989年在我国首次成功进行了猴脑多巴胺受体断层显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1986年、1997年和2004年分别研制成功PET样机、4环/7层PET和旋转型18环33层PET,皆被邀请主持PET整机性能评价和应用研究,向国内外报道,填补了世界PET分布图上的中国空白,为此,合作研制单位美国芝加哥大学PET中心特赠校旗一面。 归国后积极参加了建立我国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的工作,负责制定了我国放射性新药临床评价指导原则,建立了放射性药物人体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的计算软件。1986年任第一届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1989年任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兼第一届放射性药品审评组组长,1992年继任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和副组长。牵头进行了多种新的心、脑、肾、内分泌腺体显像剂和我国第一个放射性治疗药:153Sm-EDTMP的多中心临床试验。1990-2000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4年起,历任卫生部《核医学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核医学显像系统临床应用规范》两个起草小组组长,卫生部基本药物遴选——放射性药物组召集人和《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手册》的放射性药物章节编写人。2002年任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级医疗器械新产品开发指南》核医学设备分题负责人。 共主编五本专著。1984年出版《放射性核素诊断学》(81万字),该书既有先进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普及提高兼顾的实用技能,是当时我国应用最广的核医学参考书和研究生教材之一,美、英、加、法、日、港台均有收藏,于1988年列入教委第三轮教材编著计划,进行升级扩展,1994年以《临床核医学》之名再版(92万字),1999年第二次印刷。1995年出版了配套的《现代核医学诊疗手册》。1990年出版《简明核医学》,1994年再版,2004年第三版, 已印刷十一次, 共10万余册,同时配套录像带和幻灯片一、二集, 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采用最多的医学本科生核医学教材之一,台湾曾决定以繁体字印发,以色列拟以英文出版。2002年主编《PET显像与核素治疗》, 将于200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加近30部其它医学专业专著的有关核医学章节编写,发表论文80余篇。共获国家、部委和省市级科技奖10余项。 1982年由中国核学会核医学会选派, 经中国核学会、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批准, 与夏宗勤教授一起随王世真院士出席在巴黎和伦敦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核医学和生物学大会及其分会, 本人并以壁报形式介绍了131I-6-碘代胆固醇肾上腺皮质显像和用双核素方法评价新的肾显像剂131Inm-DMSA。以后多次赴美、英、法、德、比、奥、意、荷、匈、原苏联、加、澳、巴西、阿根延、日、印、以、土、韩、菲等20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参加30余次国际会议和考察访问。1990年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rCBF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的顾问组成员, 并先后作为专家被派往意大利、匈牙利和菲律宾讲学, 赴前苏联考察。 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6月退休。现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核医学分会顾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兼职教授和2个专业杂志编委等职,并先后受聘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任顾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PET中心任名誉主任、山东省立医院PET/CT中心任顾问和昆明军区总医院hPET/CT中心顾问, 指导阅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PET显像总论
第一节
PET 显像基本原理、特点和现状
第二节 回旋加速器、正电子显像剂和质量管理
第三节 经典专用PET显像仪
[附] 非经典专用PET显像仪
第四节 混合型PET——多探头γ相机PET显像
第五节 图像融合与组合型PET/CT
第六节 PET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第七节 PET显像技术和质量保证
第八节
PET影像定量分析
第九节
影像传输
第十节
辐射防护与安全
第十一节 PET显像经济效益分析和正当使用
第十二节 CT、MRI进展和分子影像学
第十三节
循证医学和荟萃分析
第二章 肿瘤葡萄糖代谢PET显像的原理、方法和适应证
第一节 显像原理
第二节 显像方法
第三节 影像分析方法
第四节 正常影像所见
第五节 恶性病变影像特点
第六节 良性病变影像特点
第七节 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报告
第八节 适应证
第九节 受检者的辐射安全
第三章 肿瘤葡萄糖代谢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肺癌
第二节 乳腺癌
第三节 消化系肿瘤
第四节 脑肿瘤
第五节 头颈部肿瘤
第六节 甲状腺癌
第七节 肾上腺肿瘤
第八节 泌尿生殖系肿瘤
第九节 骨骼和软组织肿瘤
第十节 恶性淋巴瘤
第十一节
黑色素瘤
第十二节
间皮瘤
第十三节
寻找肿瘤原发灶
第十四节
肿瘤放疗计划
第四章 肿瘤葡萄糖代谢PET/CT图像分析和临床应用价值
第一节 PCT/CT的应用价值(译文)
第二节
PET/CT中CT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第三节
PET/CT图像的分析和报告
第四节
混合型PET与专用PET显像的比较
第五章 FDG以外的肿瘤PET显像
第一节 氨基酸显像
第二节 乏氧显像
第三节
乙酸盐显像
第四节
胆碱显像
第六章 脑PET显像的种类、原理、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 脑血流/血容量显像
第二节 脑氧代谢显像
第三节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第四节 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蛋白显像
第七章
脑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癫痫灶定位
第二节
老年性痴呆诊断
第三节 脑缺血性病变存活性判断
第四节 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五节 脑内感染
第八章
各种心肌PET显像的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和心肌血流量测定
第二节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
第三节 心肌有氧代谢显像
第四节 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
第五节 心肌氨基酸代谢显像
第六节 心肌受体显像
第七节 心肌99Tcm-MIBI/18F-FDG双核素显像
第八节 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FFA浓度对心肌摄取FDG的影响与调控方法
第九章 心肌PET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冠心病诊断
第二节 心肌活力评估
第三节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心肌灌注、代谢和功能的恢复
第四节 心肌病
第五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
第六节 门控心肌99Tcm-MIBI/18F-FDG双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 PET显像在医学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脑功能研究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第三节
抑郁症
第四节
成瘾与戒毒
第五节
针刺原理研究
第六节
转基因治疗与报告基因显像
第七节 药物研究
第八节 小动物PET显像仪进展
中英文索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