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

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

作者:傅国涌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01

ISBN:9787535430540

定价:¥2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与此同时,孙中山给张继回信表示不接受辞职或退隐的提议,“一、退隐深山。此时为革命最衰微之时,非成功兴盛之候,是为弟冒艰危、茹困苦以进取之时代,非退隐之时代也。二、布告天下,辞退同盟会总理。弟被举为总理,未有布告天下始受之,辞退亦断未有布告天下之理。弟之退总理已在要求同盟会及章太炎认不是之时,同盟会及太炎至今未有认过,则弟已不承为彼等之总理者久矣。”尽管有吴稚晖等为孙中山辩护,比如吴在11月13日出版的《新世纪》115号发表文章表示,“近见有东京同盟会布告孙文君罪状书,所言不惟无足为孙文君之罪状,且适显其为沾染保皇党气息。”“故为孙君之罪状者,首列匿藏巨款二十万。彼固不知孙君旅行之舟资,尚借贷于学界之措大。”但孙中山当时的紧张还是可以想见的。此事如果不是黄兴坚决抵制,孙中山在同盟会的地位势将岌岌可危。1909年11月11日、11月27日、11月29日,陶成章等将一公函在具有保皇会背景的《南洋总汇新报》公开发表,酿成了同盟会创立四年来最大的一场风波。此前1909年7月18日,陶成章在写给李燮和的信中说:“前次之举孙文,实授之以刀柄”。他想另拟章程,“其章程中,不认孙文为会员,谅亦可以做得。……近日专门注重暗杀(若办必先声明与孙文无涉,免至为人所借用)。”9月24日,他在给王若愚的信中对黄兴“专为中山调停”大为不满,表示“弟及兄等与中山已不两立”。10月22日,孙中山写信给布鲁塞尔的同盟会会员王子匡:“陶[成章]去年到南洋,责弟为他筹款五万元,回浙办事。弟推以近日南洋经济恐慌,自顾不暇,断难办到。彼失望而归,故今大肆攻击也。东京留学界之不满于弟者,亦有为之推波。故从外人视之,吾党亦成内乱之势。人心如此,真革命前途之大不幸也。”“此事于联络华侨一方面,大有阻碍也。”《伪民报检举状》1909年对孙中山来说真是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陶成章他们的意见书发布之后,又有章太炎的攻击,就是那篇著名的《伪民报检举状》,起因是《民报》被日本当局封禁时附加罚款一百五十元,逾期就要罚章太炎做苦工,而同盟会并没有予以救援,最后是章门弟子鲁迅等凑钱解决的,此事引起章太炎、鲁迅等人的“很大愤懑”[张静庐语]。此后,汪精卫等未和章太炎协商即托名巴黎印刷、秘密出版了两期《民报》,自然更是火上加油。章太炎怒而以原《民报》社长名义发表这一传单,其中主要指责孙中山:“孙文本一少年无赖,徒以惠州发难,事在最初,故志土乐与援引……推为盟长……而孙文小器易盈,遂借此自为封殖。在东京则言在南洋有党羽十万,在南洋则言学生全部皆受指挥,内地豪杰,悉听任使。恃《民报》鼓吹之文,借同志拥戴之意,乘时自利,聚敛万端。”所谓“聚敛”就是指孙中山当年离开日本时接受赠款,以及几次起义的军费开支等。他进而指责孙中山“背本忘初,见危不振”,在《民报》几乎断炊、风雨飘摇之际,“屡以函致南洋,欲孙文有所接济,再差胡汉民或汪精卫一人东渡,邮书五六次,电报三、四度,或无复音,或言南洋疲极,空无一钱。有时亦以虚语羁縻,谓当挟五,六千金来东助,至期则又饰以他语,先后所寄,只银元三百而已。”“夫孙文怀挟巨资,而用之公务者计不及一,《民报》所求补助,无过三、四千金,亦竟不为筹画,其干没可知已。及去秋有黎姓者自新加坡来云,《民报》可在南洋筹款,即印刷股票数百份,属友人陶焕卿即陶成章带致孙处,而孙坐视困穷,抑留不发。”特别是当《民报》被封,章太炎因交不出罚金,差一点被处苦役,“而身拥厚资、豢养妻妾之孙文,忝为盟长,未有半铢之助,不自服罪,又敢诋毁他人,此真豺虎所不食,有北所不受。”当《民报》危急时,孙中山没有伸出援手确是事实,但说他“身拥厚资、豢养妻妾”就只是臆测和想象了。孙中山之所以对《民报》弃置不问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先是1907年的“倒孙”风潮早巳伤了他的心,加上他对章太炎在《民报》高论佛学、国粹,渐离三民主义的轨道也深为不满。此外,章太炎还指控孙中山卖国卖友:“云南本中国之地,而欲赠送法人”;“试观黄兴,非与孙文死生共济者耶?而以争权怀恨,外好内猜;精卫演说,至以杨秀清相拟。关仁甫,非为孙文效死建功者耶?而以事败逋逃,乃至密告英吏,诬以大盗。其背本无恩如此。”他劝告华侨不要为孙中山、汪精卫“私有”的伪《民报》捐款。他最后说:“综观孙文所为,岂欲为民请命,伸大义于天下,但扰乱耳!”……
作者简介
  傅国涌,1967年1月以来在《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万字。作品曾多次被《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杂文选刊》、《中华读书报》、《中外书摘》、《书摘》等报刊选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和多种选本。著有《金庸传》、《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笔底波澜——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等。2005年出版的《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受到广泛欢迎和关注。
目录
    前言 角色意识:解读近代中国转型的一个新视角
    一、“大丈夫当如此也”和“彼可取而代也”
    二、剧本之争还是舞台之争?
    三、“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为帝王乎?抑为民主乎?”
    四、孙黄辞职:“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五、如何进入“依和平秩序竞争之轨道”
    六、需要健全的角色意识
   
   康有为与孙中山:谁是主角?
    一、康有为要孙中山“拜师”才可结交
    二、“托故不见”孙中山
    三、新加坡事件:康孙合作终成空
    四、康、孙之间的自立会群豪
    五、康有为自许太过,终致两派交恶
   
   黄兴与孙中山:配角与主角的最佳模式
    一、“孙氏理想,黄氏实行”
    二、可贵的配角意识
    提议公推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
    “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
    “革命有二统,二统将谁为正,”
    “以身力拒”对孙中山领袖地位的挑战
    “凡此皆非为中山个人,实为大局”
    “必须不计较个人的权利,互相推让”
    “不要抱怨孙先生向外国借款不成功”
    三、分歧仍然难免
    青天白日旗还是井字旗?
    法律解决还是武力解决?
    为坚持“平等自由主义”而不入中华革命党
    “吾非反对孙先生,吾实要求孙先生耳”
    四、“雄而不英”:黄兴的局限
    五、世上已无黄克强
    “群雄争长,互相残杀,贻害匪浅”
    “愧死天下后世之拥兵自卫者”
    不要勋位、委任状,要两匹马
   
   章太炎、陶成章与孙中山、陈其美:革命“正统”之争?
    一、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与分
    二、章太炎、孙中山的早期关系
    三、章太炎、陶成章与孙中山分歧的开
    第一次倒孙风潮
    《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
    《伪民报检举状》
    《中华革命党盟书》
    四、陶成章之死和陈其美
    “同盟会化为永占优势之政党”
    五、“章疯子”不疯
    陶成章“性虽蝙急,心实坦白”
    章太炎减否人物
    从“中华民国联合会”到统一党
    本是一书生
   
   袁世凯:传统型主角的近世标本
    一、“非袁不可”
    “引虎自卫”
    密使刘承恩、蔡廷干过江
    杨度、汪精卫游说
    张謇:“赞助项诚,早安大局”
    同盟会员朱芾煌穿针引线
    莫理循和朱尔典推波助澜
    伍廷芳与唐绍仪“南北议和”
    廖少游和顾忠深秘密谈判
    剪辫子时袁世凯“不断哈哈大笑”
    二、兵变之谜
    三、“办共和”
    四、将天下变为囊中物
    五、容不下“七嘴八舌”的国会
    六、“非去袁不可”
   
   宋教仁:健全的角色意识
    一、“不如另外早自为计”
    二、“英而不雄”:总理“自许”本为虚
    三、与孙中山、胡汉民等产生分歧
    内阁制还是总统制?
    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
    看得更远更务实
    四、“以政治为生命”
    “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
    “宋教仁人甚聪明,惟国际间之信望尚觉欠缺”
    五、从革命党到普通政党
    “毁党造党”
    “一国二大党对峙”
    三种不同的“新旧合作”
    “进而在朝”与“退而在野”
    “宋教仁旋风”
    六、宋教仁之死的直接原因
    “舍袁就黎”/225
    “宋案”证据“毁宋酬勋位”
   “世人诬吾运动总理,由来已久”
   七、到底谁是“宋案”的真正主使人?
   
   梁启超:进退之间的角色尴尬
   ……
   蔡锷:不争主角争人格
   ……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