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做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威胁论”引发的思考
作者:关志雄著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ISBN:9787801813381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三部分共六章组成,第一部分对中日经济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对经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列举了与经济改革相关的众多课题。
作者简介
关志雄(C.H.Kwan)研究领域:中国经济改革,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日元圈学历1979年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毕业;1986年完成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1996年东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工作简历1986年进入香港汇丰银行(Hongkong&ShanghaiBank)工作,担任总行经济调查部经济分析员1987年野村综合研究所(曾任经济调查部高级研究员、亚洲调查室室长等职)2001年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4年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
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牵引论”/3
1.驳斥日本传媒渲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3
2.令人担忧的中日贸易摩擦
——以扩大均衡为目标/8
3.日本贸易黑字剧减的中国因素被夸大了/11
4.中国一枝独秀还是日本一枝独秀/13
5.互补的中日关系
——通过美国的进口工业产品加以论证/15
6.对华投资是否会导致日本空洞化/19
7.保障措施的发动:当事者各执一词/21
8.中日两国围绕冷冻菠菜再起贸易摩擦
——借保护消费者之名而行保护生产者之实?/23
9.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与产业空洞化问题
——应区分不同类型直接投资的影响/25
10.正式发动保障措施得以回避
——能否导致“中国威胁论”的终结/27
11.纠正对于中国输出通缩论的误解
——值得欢迎的良性通货紧缩/28
12.为什么韩国没有把中国看成威胁/31
13.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的衰落真的缘于人民币贬值吗/33
14.中国的崛起有助于日本贸易条件的改善
——巨额收入从中国转移到日本/35
15.对华商务活动成为日本经济热点
——“中国威胁论”在经济复苏中烟消云散/38
16.来自中国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日本从两者中均能受益/41
17.牵引日本景气恢复的中国因素
——贸易条件改善带来了生产扩大/44
18.“中国威胁论”在强劲的对华出口中不攻自破/46
19.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与通货膨胀论的观点综述
——必须分清对日本产出价格和投入价格的影响/49
第二章 中国崛起带给日本的机遇与挑战/52
1.缺乏战略思考的日本对华政策
——各政府部门间的意见分歧/52
2.“优衣库”人气的背后/54
3.抓住中国崛起的商机/56
4.是日本汽车厂家重新检讨对华战略的时候了
——当地生产还是出口整车?/58
5.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为何停留于低水平
——关键是进入中国商务形式的多样化/60
6.东亚地区迈向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应以申曰自由贸易协定(fta)为轴心/62
7.对华oda为什么是必要的
——它能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64
8.中日企业合作的新阶段
——让中国企业家改革日本企业/65
9.诞生于东莞市的日本企业工业园
——因地区间竞争而改善的中国的投资环境/67
10.中日优势互补,商机无限/69
11.为什么日本企业不受青睐/71
12.“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不是对华商务的唯一模式/74
13.“非典”的影响夸大了日本的增长率吗
——经济复苏势头毋庸置疑/76
14.日美两国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地位发生逆转
——正是日本吸引优秀中国留学生的良机/78
15.日本的直接投资加速向中国转移
——东盟与中国的竞争日趋激烈/81
16.天时、地利、人和
——从小松公司的经验看对华商务成功的条件/83
17.只有北美1/4的中国市场规模
——景气放慢对日本企业的影响轻微/85
18.面临生产过剩的中国汽车产业
——日本汽车厂家的投资计划面临考验/88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世界工厂直面全球化/93
1.“中国制造”的背后
——不要将其与“中国人制造”混为一谈/93
2.“it小国”
——中国的幸运/95
3.中国人眼中的“9.11”恐怖事件/96
4.书评:《中国制造》/97
5.“海龟”与“候鸟”: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潮/99
6.走向地区主义的中国/101
7.上海的香港化与香港的上海化/102
8.东亚各国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巨大
——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是水平分工的前提/104
9.模块化与中国的工业发展/107
10.低工资是中国经济韵优势吗?/109
11.贸易摩擦的阴影悄然逼近中国/112
12.依赖外资发展战略的局限性/115
13.“非典”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与中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泾渭分明/116
14.向汽车大国迈进的中国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大课题/119
15.cepa能否重振香港经济
——关键在贯彻“引进来”的战略/l22
16.摆脱重商主义的观念/124
17.微笑曲线向谁微笑?
——中国应慎防“谷贱伤农”的陷阱/125
18.中国的崛起迫使东盟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还是“脱工业化”/128
19.中国企业谋求创建自主品牌
——能否把“中国制造”推上新的台阶/131
20.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家
——依然脆弱的“世界工厂”/133
21.从《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看中国企业的实力
——国有企业的优势能够保持到何时/136
22.中国和g8互有所需/137
第四章 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探讨/142
1.外汇政策也应与时俱进/142
2.人民币走势
——升值的前提是世界经济的恢复/144
3.日元贬值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吗/146
4.港币往何处去
——阿根廷危机引发的思考/147
5.当前日元为何贬值/149
6.中国gdp何日更上一层楼/151
7.中国不宜追求人民币对日元稳定/154
8.人民币正面临升值压力
——当前正是摆脱钉住美元制度的良机/156
9.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出“最优规模”/158
10.中国积极参与地区货币合作
——亚洲货币基金走向复活/160
11.从购买力平价看中国经济的实力
——沿海地区真的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吗/162
12.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政治经济学/165
13.外汇储备是否多多益善/167
14.资本项目自由化不可操之过急/169
15.从购买力平价看人民币的实力/171
16.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什么
——中国真的已经成为资金过剩国家了吗/173
17.人民币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与“非典”相类似/175
18.中国国内赞成人民币升值的观点不断涌现
——摸索软着陆方式已经开始/177
19.为什么东盟没有要求人民币升值
——担心本国货币受到升值压力的波及/179
20.不断扩大的中国对外不平衡
——调整汇率才是最有效的对策/182
21.如何管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建议采用bbc方式/185
第三部分
第五章 经济转型中的效率、公平与安定/19l
1.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191
2.构筑起中国国内的“雁行布局”/194
3.劳动力供给将制约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195
4.假如中国是一个百人小村/198
5.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经济增长/200
6.实施长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20l
7.中国私营企业期盼国民待遇/203
8.青岛别墅热是繁荣还是泡沫经济的象征/204
9.利用长假刺激经济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应从拉法曲线的误导中吸取教训/206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由效率优先向兼顾公平的转变/208
11.私家车热的背后
——原因在于贫富不均而非收入的上升/210
12.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过热
——“慎重派的政策当局”对“乐观派的经济学家”/212
13.珠江三角洲地区谋求产业升级
——岿然不动的竞争优势/214
14.应警惕经济过热问题
——聆听樊纲先生妁报告/217.
15.东北振兴的关键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呼唤日本企业的进入/219
16.要以国内版fta建立统一的大市场/221
17.为什么中国的投资效率低下
——滞后的金融改革/223
18.消费能够取代投资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吗/226
19.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劳动力移动是关键/228
20.四大银行股票能否成功上市
——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不可能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231
21.如何克服石油危机
——节能至关重要/234
第六章 中日两国发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237
1.如何摆脱阳奉阴违的怪圈
——确立脱胎换骨式的新型体制/237
2.有活儿大家干
——中日做法背道而驰/239
3.经济特区:中国的经验与教训/240
4.中国的工业化与日本的“脱工业化”/242
5.“中日经济差距40年”的含义/245
6.评日本银行的股票收购措施
——值得借鉴的香港经验/247
7.截然不同的中日农业问题
——“非”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250
8.中国的良性通货紧缩与日本的恶性通货紧缩/251
9.截然不同的中日两国银行改革
——民营化与国有化/254
10.有待调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中国的集权化与日本的分权化/256
11.从《通商白皮书》看日本的对外开放/258
12.六本木hills的开发成为改革的一个有效模式
——政治家同样需要企业家精神/260
13.在贸易上打压中国效果有限/262
14.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中国经济
——可贵参考的日本经验/266
附录 探求经世济民的学问/268
作者简介/27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