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宗教艺术论
作者:蒋述卓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6-01
ISBN:9787503927584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将宗教艺术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加以定位。本书关涉到宗教艺术起源学以及宗教艺术主题学、形象学、叙述学的研究,对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艺术也进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崭新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看待艺术的立场与方法。作者还对宗教艺术的未来路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是一部具有开创新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蒋述卓,男,1955年出生,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人。1978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1月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起至今在暨南大学任教,历任暨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编、主编,文学院副院长、院长,暨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现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与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等。为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等兼职教授。兼任《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民族艺术》等杂志编委,《思想文综》副主编。1995年3—5月香港岭南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1年8月3日—9月3日日本京都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所讲座教授。1993年担任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为创作理论与研究,现指导方向为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1996年担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方向为文学与文化、中国文学批评。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多门必修、选修课。指导的博士生被表彰为“全国三好学生”,并有多人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诗学:文学批评的跨文化视野与现代性进程》、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城市公民文化素质与现代审美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国家教委专项任务项目《城市公民文化素质与现代人格培养》、教育部高教学会项目《大学潜在课程及其人才培养》、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项目《文化诗学:文学批评的东方视野》等。著有《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山水美与宗教》、《在文化的观照下》、《宗教艺术论》、《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合著)、《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著)、《批评的文化之路》(主编)、《中国山水诗史》(合著)、《中国山水文化》(合著)、《宋代文艺理论集成》(合著)、《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资料汇编·文气编》(编著)、《禅诗三百首赏析》(主编)、《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20世纪中国古典文论学术研究史》(合著,即出)、《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主编,即出)等,发表文艺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宗教与艺术关系研究、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城市文化与城市诗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获全国首届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994),《中国山水文化》(合著)获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8),《宗教艺术论》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学术著作二等奖、广东省第五届优秀图书奖三等奖(1999)、《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获广东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9)、《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获广东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01)、《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获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2001)、《新人文精神与21世纪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获广东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03)。此外,个人还获得“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2000)、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2001)等科研综合奖励。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宗教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价值/1
1 宗教艺术的涵义/2
2 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1o
第二章 宗教艺术产生的奥秘/17
1 生存的渴望:寻找保护神/19
2 两种生产的基本需求/25
3心理与感情的调节/32
4 群居本能的泛化/38
第三章 宗教艺术中的生死意识/45
1 长生不死的向往/48
2 灵魂不朽与再生的渴望/60
3 对待鬼神的双重态度/72
4 死亡与悲剧/78
第四章 宗教艺术中的自然/85
1 自然:人类之母/87
2 自然神的人格化与理想化/95
3 上帝与自然/1l6
4 禅与自然/115
第五章 宗教艺术中的理想人格/125
1 英雄崇拜/127
2 敬仰完美/136
3 现代艺术中英雄人物的神化倾向/144
第六章 宗教艺术中的道德箴规/149
1 对人的本能的约束与对社会的维系/152
2 扬善惩恶/161
3 提倡禁欲绝情的宗教道德砚和人生观/168
第七章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177
1 人的快乐本能与享乐意识的反映/1719
2 民间世俗意识的影响与渗透/187
3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与美的创造/193
第八章 宗教艺术的想象和象征/201
1 沟通现实与彼岸的桥梁/203
2 神秘的冥想与迷狂体验/223
3 禅悟与想象/221
4 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228
第九章 宗教艺术的叙述角色/243
1 臣服与赞美/245
2 追忆与忏悔/252
3 劝诫与说服/259
4 预言与警示/268
第十章 宗教艺术的传达媒体/273
1 语词的魔力/275
2 面具与雕像的神性/287
3 舞蹈与音乐的妙用/297
4 颜色的意义/305
第十一章 宗教艺术与当代艺术/311
1 难以摆脱的影子/313
2 接续与再创/319
3 宗教艺术的未来路向/326
后记/333
1 宗教艺术的涵义/2
2 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1o
第二章 宗教艺术产生的奥秘/17
1 生存的渴望:寻找保护神/19
2 两种生产的基本需求/25
3心理与感情的调节/32
4 群居本能的泛化/38
第三章 宗教艺术中的生死意识/45
1 长生不死的向往/48
2 灵魂不朽与再生的渴望/60
3 对待鬼神的双重态度/72
4 死亡与悲剧/78
第四章 宗教艺术中的自然/85
1 自然:人类之母/87
2 自然神的人格化与理想化/95
3 上帝与自然/1l6
4 禅与自然/115
第五章 宗教艺术中的理想人格/125
1 英雄崇拜/127
2 敬仰完美/136
3 现代艺术中英雄人物的神化倾向/144
第六章 宗教艺术中的道德箴规/149
1 对人的本能的约束与对社会的维系/152
2 扬善惩恶/161
3 提倡禁欲绝情的宗教道德砚和人生观/168
第七章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177
1 人的快乐本能与享乐意识的反映/1719
2 民间世俗意识的影响与渗透/187
3 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与美的创造/193
第八章 宗教艺术的想象和象征/201
1 沟通现实与彼岸的桥梁/203
2 神秘的冥想与迷狂体验/223
3 禅悟与想象/221
4 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228
第九章 宗教艺术的叙述角色/243
1 臣服与赞美/245
2 追忆与忏悔/252
3 劝诫与说服/259
4 预言与警示/268
第十章 宗教艺术的传达媒体/273
1 语词的魔力/275
2 面具与雕像的神性/287
3 舞蹈与音乐的妙用/297
4 颜色的意义/305
第十一章 宗教艺术与当代艺术/311
1 难以摆脱的影子/313
2 接续与再创/319
3 宗教艺术的未来路向/326
后记/33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