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生态系统(上下)
作者:孙鸿烈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030132710
定价:¥3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总结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主要成果为目的,以论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力求系统整理并分析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科研资料,推进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较全面地反映了广大科技人员长期以来在生态系统分类,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水分和养分循环,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全书分为上下册共八篇。分别是:总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体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生态系统(上下)》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生态系统研究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
第二章 中国生态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一节 气候特征
一、辐射分布
二、温度分布
三、水分平衡
四、中国的气候区划
第二节 地貌特征
一、水平分布的三大阶梯
二、地质构造线走向
第三节 土壤特征
一、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
二、中国土壤的地带性及非地带性分布
三、中国土壤区划
第三章 中国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化
第一节 现代自然环境的形成
一、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
二、气候变化过程
第二节 自然地带和生态系统的演变
第三节 现代环境的演变
第四章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
一、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原始农业社会
二、从原始农业社会到传统农业社会
三、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第二节 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上古时期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中古时期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现代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节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根源
第五章 中国生态系统的地带性特征
第一节 水平纬向地带性
第二节 水平经向地带性
第三节 青藏高原上的地带性
第六章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分类原则
一、等级性原则
二、气候植被的一致性原则
三、现实性原则
四、习惯性原则
第二节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植物拉丁名一中名对照表
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二篇 森林生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二、中国森林植被分区
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第二章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与分布
一、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二、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征
第二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组成
一、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区系特征
二、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群落学特征
第三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演替
一、落叶松林的更新和演替
二、云杉林和冷杉林的更新和演替
三、松林的更新和演替
第四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的次生阔叶林类型
一、白桦林
二、疣枝桦林
三、天山桦林
四、欧洲山杨林
五、山杨林
第五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存在问题
二、保护、管理和恢复途径
第三章 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
第二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区系组成
一、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区系
二、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动物区系
三、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区系
第三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群落学特征
一、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动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一、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二、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演替
第五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次生林类型
一、蒙古栎林
二、色木、紫椴林
三、胡桃楸、水曲柳林
四、山杨林
五、白桦林
六、黄花落叶松林
七、长白松林
第六节 红松阔叶林区域的特殊森林类型
第七节 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
二、次生林的保护和恢复
三、人工林营造
第四章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与分布
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第二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区系组成
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动物群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成
第三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学特征
一、栎林生态系统
二、鹅耳枥林生态系统
三、椴树林生态系统
四、胡桃林生态系统
五、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四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一、暖温带落叶栎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二、暖温带其他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第五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次生林生态系统类型
一、暖温带松柏林生态系统
二、暖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六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二、保护、恢复与持续利用对策
第五章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分类与分布
一、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二、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第二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一、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组成
二、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结构特征
三、亚热带典型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特征
第三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演替
一、落叶栎类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二、水青冈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三、珙桐与常绿阔叶树的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四、栎、栲、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第四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二、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途径
第六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七章 亚热带西部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八章 亚热带亚高山针叶林和山地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九章 热带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
第十章 热带季雨林生态系统
第十一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微生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微生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三篇 草地生态系统
第一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章 温性草原生态系统
第三章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第四章 暖性草地生态系统
第五章 热性草地生态系统
第六章 草甸生态系统
第七章 沼泽草地生态系统
第八章 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四篇 水体生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淡水生态系统
第三章 湖泊生态系统
第四章 湖泊生态系统演化与初级生产力
第五章 海洋生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生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生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五篇 农田生态系统
第一章 农田生态系统概论
第二章 松嫩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三章 下辽河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四章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五章 黄淮海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六章 太湖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七章 南方丘岗区农田生态系统
第八章 洞庭湖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九章 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
第十章 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十一章 荒漠绿洲农田生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篇 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第一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第二章 农田生态系统中碳与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第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第四章 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篇 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第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第四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篇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章 生态系统网络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章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方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尺度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生态系统研究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
第二章 中国生态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一节 气候特征
一、辐射分布
二、温度分布
三、水分平衡
四、中国的气候区划
第二节 地貌特征
一、水平分布的三大阶梯
二、地质构造线走向
第三节 土壤特征
一、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
二、中国土壤的地带性及非地带性分布
三、中国土壤区划
第三章 中国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化
第一节 现代自然环境的形成
一、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
二、气候变化过程
第二节 自然地带和生态系统的演变
第三节 现代环境的演变
第四章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
一、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原始农业社会
二、从原始农业社会到传统农业社会
三、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第二节 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上古时期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中古时期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现代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节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根源
第五章 中国生态系统的地带性特征
第一节 水平纬向地带性
第二节 水平经向地带性
第三节 青藏高原上的地带性
第六章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分类原则
一、等级性原则
二、气候植被的一致性原则
三、现实性原则
四、习惯性原则
第二节 中国生态系统分类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植物拉丁名一中名对照表
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二篇 森林生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二、中国森林植被分区
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第二章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与分布
一、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二、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征
第二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组成
一、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区系特征
二、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群落学特征
第三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演替
一、落叶松林的更新和演替
二、云杉林和冷杉林的更新和演替
三、松林的更新和演替
第四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的次生阔叶林类型
一、白桦林
二、疣枝桦林
三、天山桦林
四、欧洲山杨林
五、山杨林
第五节 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存在问题
二、保护、管理和恢复途径
第三章 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
第二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区系组成
一、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区系
二、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动物区系
三、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区系
第三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群落学特征
一、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动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一、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二、红松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演替
第五节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次生林类型
一、蒙古栎林
二、色木、紫椴林
三、胡桃楸、水曲柳林
四、山杨林
五、白桦林
六、黄花落叶松林
七、长白松林
第六节 红松阔叶林区域的特殊森林类型
第七节 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
二、次生林的保护和恢复
三、人工林营造
第四章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与分布
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第二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区系组成
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动物群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成
第三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学特征
一、栎林生态系统
二、鹅耳枥林生态系统
三、椴树林生态系统
四、胡桃林生态系统
五、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四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一、暖温带落叶栎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二、暖温带其他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第五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次生林生态系统类型
一、暖温带松柏林生态系统
二、暖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六节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二、保护、恢复与持续利用对策
第五章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一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分类与分布
一、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二、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第二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一、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区系组成
二、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结构特征
三、亚热带典型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特征
第三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演替
一、落叶栎类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二、水青冈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三、珙桐与常绿阔叶树的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四、栎、栲、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替
第四节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及其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二、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途径
第六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七章 亚热带西部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第八章 亚热带亚高山针叶林和山地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第九章 热带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
第十章 热带季雨林生态系统
第十一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微生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微生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三篇 草地生态系统
第一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章 温性草原生态系统
第三章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第四章 暖性草地生态系统
第五章 热性草地生态系统
第六章 草甸生态系统
第七章 沼泽草地生态系统
第八章 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动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动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四篇 水体生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淡水生态系统
第三章 湖泊生态系统
第四章 湖泊生态系统演化与初级生产力
第五章 海洋生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生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生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
第五篇 农田生态系统
第一章 农田生态系统概论
第二章 松嫩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三章 下辽河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四章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五章 黄淮海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六章 太湖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七章 南方丘岗区农田生态系统
第八章 洞庭湖平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九章 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
第十章 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
第十一章 荒漠绿洲农田生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篇 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第一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第二章 农田生态系统中碳与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第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第四章 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篇 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第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第四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篇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章 生态系统网络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章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方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尺度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