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布莱希特的情人

布莱希特的情人

作者:(法)雅克-皮埃尔·阿梅特(Albin Michel)著;周小珊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806578544

定价:¥12.4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布莱希特的情人》具有历史小说的特征,模糊于真实与虚构之间,具有别样的美感。书中的人物亲切而又陌生,书中的故事似是而非。书中虚构的成分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有多少?小说是虚构的,而历史是假定真实的。玛丽亚是对真实人物的虚构,她的身上有布莱希特众多女友的影子。汉斯·特劳和特奥·皮拉是虚构的,他们也是五十年代柏林间谍形象的写照。作者在模写真实的同时会虚构,对布莱希特向往中国的细节有着美丽的扩展:“有一天,他会去中国。山里的一个峡谷。一座小房子,他的打字机的叮当声,沟壑里的雾气,从厨房就看得见的沟壑,公鸡的啼鸣。偶尔,读着从德国来的报纸时,没有恶意地低声埋怨一下。他用粉笔划个圈,在里面放两只公鸡,一个孩子,然后他看着;他会扣好他的上衣。午后,睡个午觉,吃点小牛腰,对一首太长的诗剪上几刀,然后去参观一个中国木匠的工作间。在碎木屑里走走。试试他的新办公桌,浅色木桌子。狗爪子,麻雀,窗帘,梯凳,肉酱,啤酒。用黑墨汁写的诗……夏天,他将在珐琅的缸里洗澡。一个指头伸进高脚盘里品尝糖煮水果。醋栗,疲劳,困倦,流言蜚语。他吹口哨呼唤他的狗,然后来跟木匠的儿子玩抓骨游戏。整个晚上,他在院子里打着哈欠,看着雾里的灌木丛。他抽着一支雪茄。”小说的语言非常特别,尤其是描写部分,多用名词排列,有强烈的背景装饰效果,给人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样的段落文中随处可见:“一个星期都有雾。柏林浸在黄色的汤里。一切都变得瘦骨嶙峋,枝叶,人群,蒸汽,烟雾,湿气浸润,翅膀的声音,刺耳的电车线,光晕,黑压压的人群颤抖着散开来,与你擦肩而过。”“三楼视野宽阔,可以看到柏林,从这里能感受到时间深深的抽吸。它带走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有无理取闹,带刺的铁丝网,野鸭飞,钟,光芒四射的太阳,话筒,工地,宾馆,凹陷的建筑物的正面,擦坏的字迹。石头上的字母。满是灰尘的印刷厂。仓库。”小说悄无声息地以布莱希特的开始,又悄无声息地以玛丽亚·艾希结束,讲述了1948年到1954年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布莱希特、玛丽亚、汉斯交叉出现的形式展开,带有浓厚的舞台剧的色彩。故事围绕戏剧排演展开,而故事本身就是戏剧的一幕幕的片断,故事中的人物按照剧幕的要求登场退场,因而故事的叙述会出现中断,出现没有交代清楚的空白,如一幕剧结束、下一幕剧未开始之间的停顿。因此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玛丽亚是如何来到柏林的,是如何进入柏林剧团的,又是如何离开柏林的。小说的结构是不连贯的,却并没有失去应有的清晰。这样的小说应该是能够打动人的,并不是因为它是《布莱希特的情人》,而是因为它是一个用轻盈的方式展现一个沉重主题的故事。
作者简介
暂缺《布莱希特的情人》作者简介
目录
第100届龚古尔奖获奖小说


译序
周小珊


获得2003年龚古尔奖的《布莱希特的情人》是一部德国味很浓的法语小说,首先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德国,围绕德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展开,其次是作者雅克·皮埃尔-阿梅特在书中使用了许多德语词,营造出了特有的德国情调.雅克·皮埃尔-阿梅特对德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德国伟大作家对世界文学所作贡献的仰慕,可以追溯到他在大学里发现了托马斯·曼和赫尔德林.他很早就关注布莱希特的戏剧.诗歌,而后又对布莱希特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小说《外省》里已经有了布莱希特的影子,而《布莱希特的情人》更是为布莱希特而写的故事.
小说开始的时候,已经到了1948年,50岁的布莱希特的生命里,只剩下了不到8年的时间.故事为什么要从这里开始?为何不选择因《三毛钱歌剧》而大获成功的布莱希特?不选择为了反对希特勒而坎坷流亡的布莱希特?在美国受到联邦调查局监视的布莱希特于1948年10月22日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受到了文化联盟代表团的欢迎,一下子成了知名人物.布莱希特梦想着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建立一个模范剧院,然而一切都从这里开始变糟.“党所关心的是对外显示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党希望有尽可能多的知名人物来装饰门面.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艺术家的社会主义艺术观,而是看他是否准备同统一社会党合作.”
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布莱希特,而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作者所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个有着伟大作品的耀眼的布莱希特,而是借一个经历过磨难,想有所作为的一个普通人的目光,来看布莱希特.因此,他以布莱希特身边有过的女人为模型,虚构了一个名叫玛丽亚·艾希的“浓缩”过了的奥地利女子,借她的目光,以人性的角度从外部来审视布莱希特.她有时爱他,有时恨他,有时理解他,有时又很茫然.她有一个纳粹父亲和一个纳粹丈夫,她于一九四八年来到柏林,凭借着美丽的容貌,立即引起了喜爱女人的布莱希特的注意,因而成了安全局安插在布莱希特身边的理想特工.
这部小说并不是想像中的那种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美女加俊男的间谍故事.玛丽亚作为一名特工,也跟阴险狡诈.本领出众的美女间谍形象没有丝毫相像之处.她迫于无奈接受了监视布莱希特的任务,然而事实的发展与她的预期相比甚远.她想成为一名反法西斯的战士,却成了安全局的帮手;她想讨布莱希特的欢心,却意外地爱上了另一个人;她想演好戏剧,却因羞涩和布莱希特逼人的才智而一无所成.她无法理解布莱希特强加于她的戏剧的新颖独特,她一方面要表现出谦卑,一方面又要受到侮辱.她把惟一的女儿留在西柏林以保护她,却发现自己与孩子成了陌路人.她在生活里所遭遇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意外.
她当间谍笨手笨脚:她不懂得掩护自己的身份,不合时宜地给汉斯打电话;她提供给汉斯的情报并无用处,甚至还让他感到不安;她翻阅布莱希特的东西,窥视他的秘密,也让布莱希特了如指掌,以至于布莱希特恼怒地对她说:“我早上跟我的客人喝香槟的时候,您来闻我的床单,看看我是否藏了些糟糕的想法,我是否在床垫下塞了本瑞士护照,我是否在什么地方写了我预先策划了谋杀乌布利希同志.我不知道您是否找到了您要找的东西,玛丽亚,但是您是一个叫人讨厌的人.”她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失败的间谍,甚至是一个失败的情人,因为在布莱希特的眼里,“玛丽亚是一个有意思的姑娘,但比不上露特……”“这个女人不过是一个放在戏剧舞台上的旅行袋.”她是孤单的,“沿着哈维尔河闲逛”,“抽着小雪茄以感觉自己的高高在上”.她远离人群,借游泳来逃避现实.她没有朋友,把汉斯当作了倾诉的对象.魏格尔与她对话,只不过是为了显出她的愚蠢.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弱女子,使整个小说显得无比温柔动人.从她的眼里看到的布莱希特,并不是一个叫人又敬又畏的学院派人物.他有着天才的戏剧思想,滑稽的表达,也有着饥渴的性欲.玛丽亚就像一个证人,从侧面反映出布莱希特平民的一面.在他的饭桌上,也有愚蠢的谈话,也会有虚伪,也会有嘲讽,也会有争吵,也会有性.他与玛丽亚的对话时常让人感到尴尬,他对她的性的索取难以激起她的热情,他正在渐渐地老去.玛丽亚并不想生活在布莱希特的身边,她对生活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到一个岛上与汉斯度过美好的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星期,一天……裹在床单里跟他一起醒来.然而她等不到这一天.在离开布莱希特之后,她只能保留着对汉斯的爱,隐身于一个宁静的山间小城,闻着院子里好闻的味道,找到心灵的平衡.亲眼看到2003年爆发的战争的作者,借玛丽亚·艾希充满人性的目光,重新思考了人在战争中的价值问题.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当纳粹的丈夫,玛丽亚会不会成为布莱希特的情人?汉斯敢不敢吐露爱情?布莱希特会不会试图通过与政府保持一致来换取有利的工作条件?柏林还会不会是一个贫穷荒凉.政治麻烦不断的地方?
小说的另一特色,在于作者在虚构的故事中揉入了大量的历史事实.作者和为了创作《萨朗波》而作实地考察的福楼拜一样,曾经在柏林生活了两年,亲历了柏林的大街,柏林的剧院后台,安全局的办公室.布莱希特的日记成了作者创作的源泉,他从中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表面上令人仰慕的男人的悲剧,他在怀疑.告密中窒息.他把钱存在瑞士银行,他的口袋里揣着一本奥地利护照,纳粹监视着他,美国联邦调查局监视着他,东德国家安全局监视着他.回到德国的布莱希特,依然是一个“流亡者”.作者参照了当时发表的几百张照片,以及他在柏林的所见所闻,作为描述人物外形.服装以及环境的依据.他还阅读了布莱希特的作品,当时的报纸,以及大量有关布莱希特的评论,借助布莱希特本人和他人的目光来了解布莱希特,以求每个细节都能与史实相符,不让布莱希特在小说中说出与他本人不相符的话来.
《布莱希特的情人》具有历史小说的特征,模糊于真实与虚构之间,具有别样的美感.书中的人物亲切而又陌生,书中的故事似是而非.书中虚构的成分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有多少?小说是虚构的,而历史是假定真实的.玛丽亚是对真实人物的虚构,她的身上有布莱希特众多女友的影子.汉斯·特劳和特奥·皮拉是虚构的,他们也是五十年代柏林间谍形象的写照.
作者在模写真实的同时会虚构,对布莱希特向往中国的细节有着美丽的扩展:“有一天,他会去中国.山里的一个峡谷.一座小房子,他的打字机的叮当声,沟壑里的雾气,从厨房就看得见的沟壑,公鸡的啼鸣.偶尔,读着从德国来的报纸时,没有恶意地低声埋怨一下.他用粉笔划个圈,在里面放两只公鸡,一个孩子,然后他看着;他会扣好他的上衣.午后,睡个午觉,吃点小牛腰,对一首太长的诗剪上几刀,然后去参观一个中国木匠的工作间.在碎木屑里走走.试试他的新办公桌,浅色木桌子.狗爪子,麻雀,窗帘,梯凳,肉酱,啤酒.用黑墨汁写的诗……
夏天,他将在珐琅的缸里洗澡.一个指头伸进高脚盘里品尝糖煮水果.醋栗,疲劳,困倦,流言蜚语.他吹口哨呼唤他的狗,然后来跟木匠的儿子玩抓骨游戏.整个晚上,他在院子里打着哈欠,看着雾里的灌木丛.他抽着一支雪茄.”
小说的语言非常特别,尤其是描写部分,多用名词排列,有强烈的背景装饰效果,给人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样的段落文中随处可见:“一个星期都有雾.柏林浸在黄色的汤里.一切都变得瘦骨嶙峋,枝叶,人群,蒸汽,烟雾,湿气浸润,翅膀的声音,刺耳的电车线,光晕,黑压压的人群颤抖着散开来,与你擦肩而过.”“三楼视野宽阔,可以看到柏林,从这里能感受到时间深深的抽吸.它带走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有无理取闹,带刺的铁丝网,野鸭飞,钟,光芒四射的太阳,话筒,工地,宾馆,凹陷的建筑物的正面,擦坏的字迹.石头上的字母.满是灰尘的印刷厂.仓库.”
小说悄无声息地以布莱希特的开始,又悄无声息地以玛丽亚·艾希结束,讲述了1948年到1954年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布莱希特.玛丽亚.汉斯交叉出现的形式展开,带有浓厚的舞台剧的色彩.故事围绕戏剧排演展开,而故事本身就是戏剧的一幕幕的片断,故事中的人物按照剧幕的要求登场退场,因而故事的叙述会出现中断,出现没有交代清楚的空白,如一幕剧结束.下一幕剧未开始之间的停顿.因此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玛丽亚是如何来到柏林的,是如何进入柏林剧团的,又是如何离开柏林的.小说的结构是不连贯的,却并没有失去应有的清晰.这样的小说应该是能够打动人的,并不是因为它是《布莱希特的情人》,而是因为它是一个用轻盈的方式展现一个沉重主题的故事.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