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情感教育
作者:(法)居斯塔夫·福楼拜著;朱晔等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4-01
ISBN:9787806576762
定价:¥22.4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福楼拜继《包法利夫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弗雷特里克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心怀大志的青年,但在巴黎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荒废了学业,情操变得低下,最终导致事业与感情上都一事无成。小说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命运的描写,同社会变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瑰丽宏伟的社会画面。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鲁昂,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的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病辍学。1844年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田产,这笔稳定的收入使他得以安心写作,并仔细思考时代对文学的影响,借鉴前人的得失。父亲死后,福楼拜陪伴他的寡母住在鲁昂远郊的克鲁瓦塞,一直到母亲和本人去世。他终身过着独身生活,并在鲁昂完成了他所有的重要作品。福楼拜青年时期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反映其忧伤的情绪,如《狂人回忆》、《十一月》等。但这些作品大多远离实际,因而艺术价值不高,能够传世的则更少,他的成就是他在走上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后获得的。虽然福楼拜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他的作品以对?ü缁岬恼媸导锹己投院诎迪质档呐校竦昧肆鞣及偈赖镊攘Α?1856年,福楼拜发表了《包法利夫人》,这是他的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通过主人公爱玛的悲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法国外省贵族、地主、市侩和高利贷者的丑恶面目,尖刻地讽刺了包法利夫人的幻想与堕落,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小说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其艺术上的伟大成功,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使之成为了福楼拜的代表作。此后,福楼拜先后发表了《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等重要作品。弗雷德里克出身于外省一个靠地租维持生计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去巴黎法学院学习。在一次回乡省亲的船上,他邂逅了画商阿尔努夫妇,并对阿尔努夫人一见钟情。回巴黎后,弗雷德里克想方设法和她交往,却一直没有结果。此后他结识了交际花罗莎娜特,陷入了双重爱情而不能自拔。为了挤入上流社会,他又追求大银行家当布赫兹夫人,但对阿尔努夫人的爱情却始终未变。当布赫兹夫人发现弗雷德里克另有所爱,断然与他分手。弗雷德里克只得转而回到家乡,试图寻找一直热恋着他的少女路易丝,不料路易丝也已另嫁他人。当他终于和阿尔努夫人重逢时,后者早已破产,而且满头白发。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弗雷德里克挥霍掉了他的大部分财产,爱情、事业的美梦都如泡沫般破碎,终于过着孑然一身、清贫潦倒的生活。在《情感教育》中,福楼拜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碌碌无为、虚度年华、“集一切弱点之大成”的青年形象,讲述了后者在感情和事业上的失败经历。弗雷德里克原本有着得天独厚的资质、美好远大的前程,他对阿尔努夫人的爱情确实那么真挚、纯洁。然而,在巴黎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他不但荒废了学业,连情操也变得低下了:他为满足肉欲玩弄烟花女罗莎娜特;在好奇心的驱使和钱财的诱惑下去“爱”天真烂漫的少女路易丝;为了实现向上爬又去追求朱门贵妇当布赫兹夫人。周围的环境加上他意志薄弱、耽于幻想、对万事都缺乏进取心的性格,理所当然地导致了他在事业上与感情上都一事无成。小说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命运的描写,同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情感教育》反映了1840年至1867年间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特别是1848年的革命贯穿其中,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瑰丽宏伟的社会画面。作者把主人公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显示了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弗雷德里克初到巴黎时,在街头目睹了群众反抗金融贵族的集会,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一员,他当时采取了支持革命的态度。但是,当他融入了巴黎的奢靡生活之后,便很快背弃了他原先的立场。二月革命时,他还不由自主地来到街上,旁观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但到了当局镇压六月起义时,他却躲在枫丹白露与罗莎娜特作乐;而拿破仑三世政变的时候,他更是忙于鬼混在罗莎娜特和当布赫兹夫人这两个女人之间。弗雷德里克的失败经历,实际上也是他的堕落过程,福楼拜通过他的命运,谴责了资产阶级社会对年轻人的不良影响,揭示了那个时代使一部分资产阶级青年意志瘫痪、贪图享乐,乃至最终成为废物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感教育》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弗雷德里克一个人的命运,而且是1840年至1867年整个法国的社会状况。
作者简介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鲁昂,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的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病辍学。1844年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田产,这笔稳定的收入使他得以安心写作,并仔细思考时代对文学的影响,借鉴前人的得失。父亲死后,福楼拜陪伴他的寡母住在鲁昂远郊的克鲁瓦塞,一直到母亲和本人去世。他终身过着独身生活,并在鲁昂完成了他所有的重要作品。福楼拜青年时期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反映其忧伤的情绪,如《狂人回忆》、《十一月》等。但这些作品大多远离实际,因而艺术价值不高,能够传世的则更少,他的成就是他在走上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后获得的。虽然福楼拜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他的作品以对法国社会的真实记录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获得了流芳百世的魅力。1856年,福楼拜发表了《包法利夫人》,这是他的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通过主人公爱玛的悲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法国外省贵族、地主、市侩和高利贷者的丑恶面目,尖刻地讽刺了包法利夫人的幻想与堕落,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在“经济繁荣”掩盖下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小说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其艺术上的伟大成功,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使之成为了福楼拜的代表作。此后,福楼拜先后发表了《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三故事》等重要作品。
目录
暂缺《情感教育》目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