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化基础与道路选择: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层思考
作者:徐祥民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4-01
ISBN:9787503648045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自序我的为学之旅足从中国法律史学开始的。记得正式发表第一篇习作是在1984年初,我读研的第二年:在完成硕士学位沦文;苟况法律思想研究/之后,一方面,收获的喜悦增强了我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进的信心;另一方面,由对荀子的熟悉、对先秦历史的某些局部的了解而暴露的无知促使我为填补自己的浅薄而发奋努力.循着苟子及其前辈“周游列国”的习惯,我到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那里做访客,了解列国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山河大势”;以春秋战国为时点,尝试对春秋之“―正”和战国以”下”的“求索”,我无法与自己的浅薄告别,但历史的波澜壮阔让我忘却了对浅薄的担忧。我想知道,在中国的法制历史,政治历史上存在什么,存在的事物是什么,那被认定为这个或那个名目的事物怎么样,当时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将来的价值丈如何.这样的想望把我从历史拉到今天,又推到未来:我打定i意要贯通古代、近代和现代,不仅对先秦,秦汉,魏晋,唐宋,明清的法制、政治、文化等做过一些考查,在土编…中国法律思想史,时把近代法律思想作为研究的重点,而且承担了以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为研究内容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以从李大钊列邓小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律思想为研究内容的教育部青年基全课题,我甚至也把中国法律史学论证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作者简介
徐祥民,又名徐进(1958- ),汉族,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法律史学、宪法学、环境资源法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研究》(独著)、《古代刑罚与刑具》(独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合著)等学术著作多部,主编《诉讼法学词典》、《宪法学原理》等辞书、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文史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99年获得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担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等学术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目录
自序
前言
上篇 对法治的一般认识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理解
一、良法不是法治的构成要件
二、法治是什么与法治应当怎样
三、法治“两要件说”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 从法治的反面看法治
一、法治的反面是什么
二、从人治的特征反观法治
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第三章 法治是治者的选择
一、政体与法治无必然联系
二、法治是治者的选择
第四章 作为治国方略的法治
一、把法治定义为治国方略的理由
二、作为治国方略的法治的基本要件——从法及其意义
第五章 法治——法律的本质要求
一、对感情之辩的进一步思考
二、意志的法与规范的法
三、规范的法不能成立
四、法律的感情哪里去了
五、法治:把法律的本质要求普遍化
第六章 法律至上与宪法至上
一、“法律至上”的逻辑分析
二、法律至上信纸的指向——法律与权力的关系
三、宪法至上及意义
中篇 中国的法治观与法律文化传统
第七章 法家的法治
一、梁启超的发现与批评家的观点
二、法家法治的基本内涵
三、法家法治的性质及特点
四、对“治用法”法治说的批评
第八章 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一、礼治的精义
二、礼治的义务精神在法律制度上的表现
三、儒家思想对古代法制的广泛影响
第九章 法制传统的若干特点
一、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整体主导
二、在产法和执法、司法的关系上,立法主导
三、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上,国家法主导
四、在公法和私法的关系上,公法主导
第十章 清官文化与程序法建设的不足
一、清官特点与清官精神
二、清官精神与儒学传统
三、清官精神的一般评价与其当代价值
四、清官文化与程序法制
下篇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道路
第十一章 “政府推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十二章 两个建设同时并举——法治国家建设道路选择的大背景
第十三章 政府谦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十四章 立法主导和法律监督
第十五章 法的奉行与演进的法治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上篇 对法治的一般认识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理解
一、良法不是法治的构成要件
二、法治是什么与法治应当怎样
三、法治“两要件说”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 从法治的反面看法治
一、法治的反面是什么
二、从人治的特征反观法治
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第三章 法治是治者的选择
一、政体与法治无必然联系
二、法治是治者的选择
第四章 作为治国方略的法治
一、把法治定义为治国方略的理由
二、作为治国方略的法治的基本要件——从法及其意义
第五章 法治——法律的本质要求
一、对感情之辩的进一步思考
二、意志的法与规范的法
三、规范的法不能成立
四、法律的感情哪里去了
五、法治:把法律的本质要求普遍化
第六章 法律至上与宪法至上
一、“法律至上”的逻辑分析
二、法律至上信纸的指向——法律与权力的关系
三、宪法至上及意义
中篇 中国的法治观与法律文化传统
第七章 法家的法治
一、梁启超的发现与批评家的观点
二、法家法治的基本内涵
三、法家法治的性质及特点
四、对“治用法”法治说的批评
第八章 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一、礼治的精义
二、礼治的义务精神在法律制度上的表现
三、儒家思想对古代法制的广泛影响
第九章 法制传统的若干特点
一、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整体主导
二、在产法和执法、司法的关系上,立法主导
三、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上,国家法主导
四、在公法和私法的关系上,公法主导
第十章 清官文化与程序法建设的不足
一、清官特点与清官精神
二、清官精神与儒学传统
三、清官精神的一般评价与其当代价值
四、清官文化与程序法制
下篇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道路
第十一章 “政府推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十二章 两个建设同时并举——法治国家建设道路选择的大背景
第十三章 政府谦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十四章 立法主导和法律监督
第十五章 法的奉行与演进的法治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