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月冷西湖

月冷西湖

作者:李永鑫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ISBN:9787530207840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南宋给了李永鑫先生一种悲凉的自信: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道义追求。正是这种自信,给了他的笔端以力量。更值得注意的是李永鑫先生历史散文中的文学成分。文学成分未必是虚构,而是作家对于所描述的遥远人物的贴近,并因贴近而感同身受、悲欢与共。为了抵达这个境界,李永鑫先生常常先把自己今天亲临的情景写得很具体,先期酝酿出一种质感;然后找到今天通达南宋的一个古迹枢纽,加一些历史分析作为扶手快速导入;进得南宋,则不遗细节,不忘表情,绘声绘色,再倾注自己的感情。他的文章,时时有见解,却更着重于笔染感情的叙述,并在这种叙述中烘托出一个个动人场景。他不喜欢表达某种一鸣惊人的结论,更乐于让读者沉浸在情景和气氛中,感悟他所敬仰的精神境界。——余秋雨《月冷西湖》序本书前言我眼前站着一位壮硕的黑衣男子。他坐了一夜的长途客车,从家乡赶到我这里,要我看看他写的一组历史散文《月冷西湖》。当天晚上,他还要再坐长途客车赶回去。由于时间匆忙,对于我提出的一些问题,他答应回去后写信告诉我。于是,我面对一组特殊的文章,一个特殊的人。2他叫李永鑫,来自浙江温州乐清。乐清我是熟悉的。然而,与他见面时,我还是觉得惊奇,因为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普及商品经济意识的地方,与他所写的历史散文似乎南辕北辙。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反差,但说下去,这样的反差越来越多。他写历史散文,一手纯熟,如诉家事,引得很多读者猜测他是历史系出身还是中文系出身。但是,他既没有读过历史系,也没有读过中文系,而是在中学毕业后就参军了。跟着部队走遍了四川、青海、湖南、山西,十余年后转业,成了一名检察官。现在,则在管着一所学校。这些经历,似乎都与历史散文无关。更何况,他所写的,是南宋的悲剧人物。但是,当我比较仔细地了解了他的治学途径和写作动机后,发现事情的深刻性正在这一些反差中。李永鑫告诉我,正是因为在军旅生涯中目睹中华民族太多的惊人贫困,转业后又置身于家乡的商品经济大潮中,使他强烈地希望在消费主义之外找到人文价值。他说,如果人文价值失落了,信仰失落了,我们每日因物质竞争而变得匆匆忙忙,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心灵的归宿何在?他环顾四周,市场经济的趋向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普通话”。但他多么希望,有一天,人文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话语,也能成为大家的“普通话”。这是他行遍全国回到温州后的思考。此外,检察官的身份,又使他加深了这种思考。他在写给我的信中说:“重大案件都要出庭公诉,得罪了不少人,也经历过一些恐吓乃至诬告。一些案件触目惊心,我深为人性的堕落而悲哀,常常有一种要跑到高山之巅对天地呐喊一番的冲动。”这些话,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他的历史散文。3李永鑫先生把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产生的精神渴求,交付给了历史和文学。这个跳跃,看似很大,却很必然。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任何精神渴求一定会转化为对精神寄托点的寻找。很多人找错了,变成发泄、麻木、沉迷或自欺,但李永鑫先生没有找错,他找的精神寄托点,是血火南宋。南宋展现了一种天崩地裂的人格对抗。人格的最高贵部位,也是最悲剧的部位,而悲剧的结束总是毁灭。毁灭了一个王朝,毁灭了一种理想,毁灭了全家生命,但留下的却是一种操守,一种气节,一种很难以成败来衡量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里边所包裹的有关当时当地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李永鑫先生虽然也记述了,却并不十分在意,也不热心于做是非裁判,他看上的是这种精神力量本身,这种超然物外的人格风范。他的语言,文白相间,简洁老到,读起来有一种史家说古的干脆,很容易取信读者。其实要做到这样,首先是自己对历史情景的沉浸日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也与文学成分有关,文学与历史的区别,正在于“近”和“隔”。他获得了文学之“近”,殊为不易。他的文学素养,早期居然有一本小册子“小火炖养”而成,听起来颇为传奇。这本小册子叫《唐宋词一百首》,他细读、熟背、不离左右。我相信这个传奇,在书籍奇缺的极左年代,一本这样的书的字字句句,就像甘霖滴在干枯的幼苗上,分量重如千钧。更何况,这毕竟是唐宋词,而且是由名家精选出来的一百首!古典诗词是需要反复吟诵的,因此我可以判断,这本小册子对于李永鑫先生的滋润,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图书充沛的书房对于某个当代青年的作用。一个唐代的世界和一个宋代的世界,以最美丽的方式充实了青年李永鑫,然后,中年的李永鑫就有条件来描述这个世界的悲壮结局。一位带着《唐宋词一百首》走遍中国的军人,一位身处商潮中的检察官,要来向大家说说以前只由历史教授在说的南宋了,要来描述以前只由文学家在描述的遥远烽烟了。这里包藏着一些特殊的内涵,值得大家来品味。
作者简介
  李永鑫,浙江省乐清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长于东海之滨,雁荡山下的一个抗倭古城,当过工人,军人、检察官、政协秘书长,现供职于某党校。1979年秋游杭州岳王庙,即与宋史结缘,业余专意研读至今。2002、2003年在《十月》杂志撰写历史散文专栏《月冷西湖》。相关图书
目录

悲剧的光辉
寂寞宋六陵
仰天长啸
雪映冷山月
剑气壮天涯
叩访钓鱼城
葛岭遐思
疏影暗香
大海绵葬礼
人间清白
拥抱秋天
美哉,雁荡山
管窥录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