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郑板桥家书评点

郑板桥家书评点

作者:陈书良,周柳燕评点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04-04-01

ISBN:9787806653425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郑板桥家书》是中国古代“齐家”文化的代表作。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首先要心意端正;只有端正了心意,才能讲究修身;只有自身修养好了,才能整治好家庭,进而才能治国,才能平定天下。这就是数千年来封建士大夫念念不忘的“修、齐、治、平”的原则。其中“齐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家庭、家族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的皇权统治,其实质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中心的家族统治。父子相传,世代相袭,封建皇权就是这样延续着它的悠悠命脉。而皇权的更替,说到底是家族的更替,封建社会就是这样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雨岁月。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文的民族,在“齐家”方面非常强调思想文化内蕴,并因此繁衍了丰富的“齐家”文化;而形形色色的家书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名将马援就写过《诫子书》,告诫他的儿子“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鹊不成尚类鹜”,要好好学习做人。蜀汉名相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则语重心长地谈到自己的人生体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哲人隽语,千载流传。到南北朝则石破天惊,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家训”形式的著作《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书中述时忆往,谈文论学,挥洒翰墨,吐属烟霞。承颜氏余绪,至清代则家书家训率然成风,蔚然大国,如纪晓岚、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有家书传世。历代士人或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或戎马倥偬,或客居羁旅,往往搦翰摅怀,以贻子弟。这样产生的作品,一方面作者秉之以诚,发之以情,饱含殷切的期望,谆谆嘉惠以春风春雨,用心良苦,以真面目示人。另一方面,这些家书内容丰富,谈时事则风云变幻都来笔底,论学问则亲躬行知弥足珍贵,述起居则言简意赅具见哲理,说交游则阅尽沧桑洞悉世态,教子弟则告诫劝勉尽显真情;其中可以领略到书信作者的胸怀抱负、情操气节,更可涵咏他们的雅致品格、兴趣爱好。这当然是一些优秀家书被一代一代辗转抄录、梨梓传刊,为广大人民所珍视庋藏的原因。《郑板桥家书》正是其中的上乘之作。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名字,在人民群众中是并不陌生的。人们对他的多才多艺津津乐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所画兰竹,摇曳多姿,名播中外;他又是著名书法家, 自创的“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现在也还有人学“板桥体”;他的诗词、道情也很出色,“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至今还在人们口头传唱;他的家书亦庄亦谐,妙语连珠,领异标新。郑板桥像苏东坡、徐青藤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种天才的人物。无疑,这样的灵魂永远魅力四射,是我们民族文化史上值得自豪的至宝。家书的受方是板桥的堂弟郑墨。郑墨,字五桥,小板桥25岁,是板桥的叔父之标先生的独生子。板桥没有同胞兄弟,只有这个堂弟,他们常一块玩耍,感情很深。雍正十一年初,郑墨的父亲病殁。不久,板桥旅居海陵,准备第二年入京考试的功课,曾作有《怀舍弟墨》一诗。诗中说,“离家一两月,念尔不能忘”,担心堂弟年幼,经不住磨难而加以慰勉。全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板桥对郑墨的挚爱之情:“我无亲兄弟,同堂仅二人。上推父与叔,岂不同一身?”两人的手足深情,从以后的大量事实中可以看到。郑墨是一位憨厚勤谨的读书人,板桥对他寄以兴家的厚望:“老兄似有才,苦不受绳尺;贤弟才似短,循循受谦益……起家望贤弟,老兄太浮夸。”板桥看出小弟同自己不是一类之才,便不以仕途经济文学艺术相劝进,而是以治家的重任相托。后来的事态发展也证明了板桥的明智。日后板桥赴任山东,郑墨只手撑家,举凡卜宅、买地、侍嫂、教侄,事无巨细,勉力操持,既表现出郑墨的治家长才,同时也表现出全力支持乃兄事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本《郑板桥家书》就是板桥在外客居或仕宦时,郑墨在兴化主持家计,弟兄常常互通音问,纵淡人生,讨论学问,商量家事的记录。
作者简介
暂缺《郑板桥家书评点》作者简介
目录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仪真县江村茶舍寄舍弟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