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传媒史

现代传媒史

作者:(日)佐藤卓己著;诸葛蔚东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01

ISBN:9787301076606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想了解传媒、现代社会的形成或是现代史的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如果从史的角度去阅读的话,也许有必要说明——“历史是对事实的记述,更是对它的解释”。第一章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概述,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乍看起来似乎是客观形成的学术研究实际上是建立在战时动员体制这一20世纪的范式之上的。第二章论述的是城市基础和象征性政治,之所以要在此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其目的在于对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媒体决定论的政治性进行批判性的考察。第三章以后,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90年代,分7章分别就出版、报纸、无声电影、宣传、广播、有声电影、电视进行了论述。以往的“传媒史”研究多针对特定的传媒领域,在出版史、报业史、广播史、电视史等方面虽有不少有价值的研究,但对传媒整体进行考察的著述不多。本书吸收了个案研究的成果,试图从整体上将各种传媒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为了避免误解,要加以说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在书的前半部分的各章所讨论的书籍、报纸的重要性开始下降。也许可以做如下的解释:就如同授精卵的分化是在发育和成长一样,媒体中媒介的功能也在细化和专门化。
作者简介
  佐藤卓已,文学博士。历任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社会情报研究所助教,同志社大学文学部副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现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媒体史和宣传学。主要著作和译作:《的时代——国民大众杂志的公共性》(该书获日本出版学会奖),岩波书店2000年;《媒体社会学与战后舆论》(编著),柏书房2003年;《大众的国民化》(合译),柏书房1994年;《敌人的面孔——憎恶与战争的心理学》(合译),柏书房1994年。译者简介诸葛蔚东,社会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日本法政大学社会学系客座研究员。也曾任职于天扬传媒集团等媒体,其间参与CCTV4《让世界了解你》栏目的制作。现供职于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著作和译作:《战后日本舆论、学界与中国》(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世纪并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出世》(主笔),三联书店2000年;《比较现代化论》(合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
目录
第一章 作为传媒史的传播学研究
 第一节 “信息”、“传媒”和“大众传播”的总体战范式
 第二节 市民启蒙的乐观主义——出版与报纸阶段
 第三节 大众操作的悲观主义——广播、电影阶段
 第四节 文化的消费和再生产——电视阶段
 第五节 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研究——计算机通信阶段
第二章 作为媒介的城市的出现
 第一节 城市与居民的公共领域
 第二节 作为交通空间的现代城市
 第三节 德国——大众的国民化
 第四节 英国——传统的创造
 第五节 美国——进步的传统
 第六节 日本——象征的设计
第三章 出版资本主义与现代精神
 第一节 “书”是什么
 第二节 谷登堡的银河系
 第三节 德国——“莱克兰百科文库”
 第四节 英国——“企鹅”革命
 第五节 美国——作为消费品的纸皮书
 第六节 日本——作为消费品的教养
第四章 大众报纸的出现
 第一节“报纸”是什么
 第二节 电信所带来的“报纸革命”
 第三节 德国——现代报纸的起源
 第四节 英国——议会制民主主义的变迁
 第五节 美国——大众民主主义的诞生
 第六节 日本——国民言论空间的形成
第五章 视觉的“国民化”
 第一节 电影之前的视觉媒介
 第二节 电影的“发明”
 第三节 美国——国家的诞生
 第四节 英国——帝国的黄昏
 第五节 德国——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
 第六节 日本——“殖产兴艺”
第六章 宣传的系统化与动员的媒体
 第一节 “宣传”是什么
 第二节 传播革命与总体战
 第三节 德国——没有宣传计划的战争计划
 第四节 英国——情报部的诞生
 第五节 美国——战争民主主义
 第六节 日本——总体战前夜的思想战研究
第七章 广播与法西斯的公共性
 第一节 远距离通信的大众化
 第二节 空间感的失落
 第三节 美国——大量消费社会的神经系统
 第四节 英国——福利国家的摇篮曲
 第五节 德国——第三帝国的调谐装置
 第六节 日本——建构情报国防体制
第八章 有声电影与总体战体制
第九章 电视所带来的系统性统一
尾章 信息化的未来
基本文献导读
研究、文献年表+索引
媒体史年表+索引
主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认识和把握现代传媒的一条路径——代译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