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刑侦因果扫描

刑侦因果扫描

作者:于思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01

ISBN:978780190480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如何确定刑侦“非切入点”,避免走进刑侦“死胡同”如何确定刑侦“切入点”,制订刑侦计划如何确定刑侦“最优切入点”,对所针对的点进行全方位侦察……本书论述了非必然因果、必然因果和互为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以确定刑侦的“非切入点”、“切入点”和“最优切入点”,为设计刑侦智能软件提供了惟一的理论根据,也设计了智能化破案的逻辑程序,为刑侦人员指出高质量、高速度破案的科学途径和手段。本书前言刑侦半自动化(将来加上机器人代替刑事侦查人员到作案现场搜集罪证和在检验室化验时为刑侦全自动化)的实现要由三个步骤(三根接力棒)来完成:①设计出刑侦智能逻辑程序模式。它是第二步制作刑侦智能软件程序的惟一理论根据。②根据第一步刑侦智能逻辑程序模式的理论,制作刑侦智能软件程序。③根据第二步制作智能软件程序的要求,改造现有计算机相应的硬件。刑侦半自动化的实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刑侦质量和速度,强有力地打击犯罪、威慑犯罪,保障国家的安全,为国家各项事业安全、顺利、飞速地发展保驾护航。在国内对刑侦半自动化的研究工作未启动之前,由于刑侦工作的需要,我首先用四本专著(《刑侦因果扫描》、《智能程序助理侦破》、《摆脱刑侦困境》、《刑侦工作中的逻辑应用》)对刑侦半自动化大课题的第一接力棒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果这四本专著(前两本是关键)能对刑侦现状的改善有些帮助,我将感到极大的欣慰。读本书之前必须掌握的预备知识:(1)模态逻辑T系统、S4系统、S5系统、QT系统、QS5系统、QS5系统的语义解释,T、S4、S5的检验工具(见本第一章)。(2)数理逻辑P系统、Q系统的语义解释(见周礼全《模态逻辑引论》)。(3)形式逻辑推理、假说。前述四本专著的适用范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各层次公安部门刑事侦查人员、各层次检察院办案人员、各层次法院办案人员、各层次司法局办案人员、国家谍报人员、各大学法律系师生、各大学计算机系师生、“自动化”研究人员、不同语种机器翻译研究人员。《刑侦因果扫描》一书探索的问题:全书研究中采用的理论工具、检验工具;以“非(为)常真”、“常真”、“语义后承”观念确定非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互为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以非必然因果理论确定刑侦“非切入点”(不能在该点制订刑侦计划、开展刑侦工作,否则会走进刑侦“死胡同”,贻误战机,影响刑侦质量和速度);以必然因果理论确定刑侦“切人点”(应在该点制订刑侦计划、开展刑侦工作,以利于提高刑侦质量和速度);以互为必然因果理论确定刑侦“最优切人点”(该点是制订刑侦计划、开展刑侦工作的最佳点,它能保证对所针对的点进行全方位的侦查)。以非必然因果理论、必然因果理论、互为必然因果理论识别复杂案情结构,准确地撕掉遮蔽物,亮出事物本体,迅速破解复杂案例;以非必然因果理论、必然因果理论、互为必然因果理论对案中常出现的几个重点环节(如手纹、足迹、血迹、毒物反应)进行高质量高速度的侦破;用非必然因果理论、必然因果理论、互为必然因果理论侦破各型案例。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的侦破设计了智能逻辑程序模式(智能逻辑程序,指加进了人工智能的逻辑程序。第二步设计软件程序时也要按书中所示加进人工智能。第二步的软件程序是由若干软件模块——框架组成的;要按照《刑侦因果扫描》、《智能程序助理侦破》所提出的理论及用其侦破的方法、步骤设计每一种破案软件模块的程序)。作者2004年12月
作者简介
暂缺《刑侦因果扫描》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对破案的作用。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
非必然因果的种类、逻辑结构
1.1 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对破案的作用;确定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工
具、检验工具
 1.2 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的种类、逻辑结构
第二章 刑侦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的作用
 2.1 侦查案犯手纹时,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的作用
 2.2 侦查案犯足迹时,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的作用
 2.3 侦查案中血迹时,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的作用
 2.4 侦查案中毒物、毒物反应时,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的作用
第三章 确定刑侦非切入点、切入点、最优切入点时,非必然因果、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理
论的作用
第四章 对揭开复杂案情内幕,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的作用
 4.1 单一式
 4.2 连环式
第五章 必然因果、互为必然因果、非必然因果理论对破解全案的作用
 5.1 杀人、盗窃、纵火案
 5.2 行凶强抢案
 5.3 自杀性爆炸案
 5.4 杀人、碎尸、抛尸案
 5.5 索贿受贿案
  刑侦半自动化(将来加上机器人代替刑事侦查人员到作案现场搜集罪证和在检验室化验时为刑侦全自动化)的实现要由三个步骤(三根接力棒)来完成:①设计出刑侦智能逻辑程序模式。它是第二步制作刑侦智能软件程序的惟一理论根据。②根据第一步刑侦智能逻辑程序模式的理论,制作刑侦智能软件程序。③根据第二步制作智能软件程序的要求,改造现有计算机相应的硬件。刑侦半自动化的实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刑侦质量和速度,强有力地打击犯罪、威慑犯罪,保障国家的安全,为国家各项事业安全、顺利、飞速地发展保驾护航。  在国内对刑侦半自动化的研究工作未启动之前,由于刑侦工作的需要,我首先用四本专著(《刑侦因果扫描》、《智能程序助理侦破》、《摆脱刑侦困境》、《刑侦工作中的逻辑应用》)对刑侦半自动化大课题的第一接力棒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果这四本专著(前两本是关键)能对刑侦现状的改善有些帮助,我将感到极大的欣慰。  读本书之前必须掌握的预备知识:  (1)模态逻辑T系统、S4系统、S5系统、QT系统、QS5系统、QS5系统的语义解释,T、S4、S5的检验工具(见本第一章)。   (2)数理逻辑P系统、Q系统的语义解释(见周礼全《模态逻辑引论》)。   (3)形式逻辑推理、假说。  前述四本专著的适用范围: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各层次公安部门刑事侦查人员、各层次检察院办案人员、各层次法院办案人员、各层次司法局办案人员、国家谍报人员、各大学法律系师生、各大学计算机系师生、“自动化”研究人员、不同语种机器翻译研究人员。  《刑侦因果扫描》一书探索的问题:全书研究中采用的理论工具、检验工具;以“非(为)常真”、“常真”、“语义后承”观念确定非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互为必然因果的逻辑结构。以非必然因果理论确定刑侦“非切入点”(不能在该点制订刑侦计划、开展刑侦工作,否则会走进刑侦“死胡同”,贻误战机,影响刑侦质量和速度);以必然因果理论确定刑侦“切人点”(应在该点制订刑侦计划、开展刑侦工作,以利于提高刑侦质量和速度);以互为必然因果理论确定刑侦“最优切人点”(该点是制订刑侦计划、开展刑侦工作的最佳点,它能保证对所针对的点进行全方位的侦查)。以非必然因果理论、必然因果理论、互为必然因果理论识别复杂案情结构,准确地撕掉遮蔽物,亮出事物本体,迅速破解复杂案例;以非必然因果理论、必然因果理论、互为必然因果理论对案中常出现的几个重点环节(如手纹、足迹、血迹、毒物反应)进行高质量高速度的侦破;用非必然因果理论、必然因果理论、互为必然因果理论侦破各型案例。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的侦破设计了智能逻辑程序模式(智能逻辑程序,指加进了人工智能的逻辑程序。第二步设计软件程序时也要按书中所示加进人工智能。第二步的软件程序是由若干软件模块——框架组成的;要按照《刑侦因果扫描》、《智能程序助理侦破》所提出的理论及用其侦破的方法、步骤设计每一种破案软件模块的程序)。                                   作 者                                  2004年12月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