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美学引论

美学引论

作者:杨恩寰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01

ISBN:9787010047461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美学引论——艺术与美学文库·学术系列》美学这样一个理论框架,显然是理论美学或基础美学的框架。这种理论框架的设计与构想,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注意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的分界,把长期困扰美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问题加以解决。理论美学必然涉及美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或是给予老问题以新思考,或是提出新问题。本书在这方面涉及的主要有: ⑴美本体问题,主张依据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求得解答。“美的规律”,按马克思的原意,应理解为人类物质生产的造型规律。“美的规律”触及美本体全部内容,是实践活动达成 或实现的主体需要目的与客体自然规律的统一所呈现的人化形式,也就是实践活动所呈现的自由形式,这就是美的本质的哲学回答。 ⑵美的存在问题,认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实际不过是审美客体存在,是具有潜在审美价值属性的客体存在,可以称之为社会审美客体、自然审美客体、艺术审美客体等系统存在。本书在坚持从美本体方面去论证之外,也主张从认识论、价值论方面去论证,这样更符合实际,可以摆脱困难。 ⑶这种多元化的方法,有利于许多疑难问题的解决,并且符合实际。像审美形态,也称做美的形态,如果仅限于美本体的解释,一碰到艺术审美形态就又发生困难。事实上,现实审美形态大都是审美动机引发的活动参与创造的,因而必须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以及审美心理学、审美形态学、审美价值论多个角度去研究,应从物质生产实践和审美实践创造做出双重规定,更切合实际,更合理。 ⑷审美经验的研究,应处在当代美学研究的中心地位,那种缺乏审美经验研究的理论美学,根本算不上当代美学,也谈不上什么症状学之走向科学。 ⑸审美教育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注。从教育学眼光去看,审美就是一种教育,而严格意义的审美教育,是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价值意识选择和运用审美媒介,感染和诱发人的情感,从而实现情感和心灵的培养和塑的活动。 ⑹当代美学必须视野开阔,应把审美文化和审美起源的基本理论问题,纳入理论框架之内,一个横向展开,一个纵向追溯,使美学体系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 总之,经过自觉的思考和认真的撰写,深深感到当代美学仍然不是很成熟的学科,仍然是努力建设中的一门学科,许多具体问题和环节仍需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作者简介
  杨恩寰 男,1928年11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满族。辽宁大学哲学系教授。1951年春考入东北人民大学行政系,1952因组织需要而参加工作。1954年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聊城师范专科学校任助教,并于1960年至1962年在职攻读山东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1963年调到沈阳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任教。1978年又调到辽宁大学哲学系任教。现担任辽宁大学哲学系教授,辽宁大学出版社兼职编审,辽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还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曾先后从事高校中文和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相继为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开设并讲授《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课程约20门,独立或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近20名。同时又以美学为中心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活动,涉及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学、审美教育学、中西美学史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学术成果。独自或合作撰写出版的著作13部,其中主要有《弗洛伊德——一个神秘的人物》(合著)、《西方美学思想史》(独著)、《审美教育学》(主编)、《美学教程》(统稿)、《审美心理学》(独著)、《美学引论》(主编)、《审美与人生》(独著);撰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部分条目;撰写并发表论文约70余篇,其中主要有《评孔子“仁为美”说》、《历史主体性思想与美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美学》、《评美学研究中的两种倾向》、《现代西方美学中的哲学问题》、《马斯洛心理学给美学的启示》、《审美经验研究三题议》等。论著获各级各类奖励10余项。《美学引论》获国家教委授予的优秀教材二等奖,《西方美学思想史》获东北三省优秀图书二等奖,《审美教育学》获中国高教学会美育研究会学术专著一等奖。《审美心理学》、《美学教程》均在台湾再版。其学术思想被收录《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和《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中;小传被《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种辞书,以及《英国剑桥名人传记》(第23卷)收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目录
序言 
新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美学的对象 
 第三节 美学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 美学的任务 
 第五节 美学的方法 
第二章 审美对象 
 第一节 审美对象的概念 
 第二节 审美对象的构建 
 第三节 审美对象的变易 
第三章 审美属性 
 第一节 审美属性的概念 
 第二节 审美属性的构成 
 第三节 审美属性的特征 
第四章 审美存在 
 第一节 审美存在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美 
 第三节 自然美 
 第四节 艺术美 
 第五节 科学美 
 第六节 形式美 
第五章 美本体 
 第一节 美本体的概念 
 第二节 美的本原 
 第三节 美的本质 
第六章 审美经验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概念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特征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本质 
第七章 审美机制 
 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 
 第二节 审美心理机制 
 第三节 审美经验过程 
第八章 审美个性   
 第一节 审美共同性 
 第二节 审美历史具体性 
 第三节 审美特殊性 
 第四节 审美个性 
第九章 审美欣赏 
第十章 审美批评 
第十一章 审美创造 
第十二章 审美形态 
第十三章 审美教育 
第十四章 审美文化 
第十五章 审美起源 
后记 
新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