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裕固族:甘肃肃南县大草滩村调查
作者:郑筱筠,高子厚主编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01
ISBN:9787810687942
定价:¥2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956年~1958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到上千万字的资料,撰写出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书稿,整理调查资料300余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这次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开创了我国进行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的先河,为民族研究搜集与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时至今日,其成果仍然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民族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和反复引述的基础材料。
作者简介
暂缺《裕固族:甘肃肃南县大草滩村调查》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
第一节 民族源流
一、族称
二、民族源流及历史概述
第二节 大草滩所属部落的迁徙及其演变
一、乃曼部落的由来和演变
二、大头目部落的迁徙与演变
第二章 生态环境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一、垂直变化的立体气候
二、立体分布的自然植被
三、丰富的物产资源
四、自然灾害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现代调适
一、草场问题
二、生物多样性的衰退和保护
三、牧民的生态观
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概况
一、大草滩村人口的自然状况
二、大草滩村人口的行业状况
三、大草滩村的生育状况
四、死亡状况
五、人口迁移流动情况
第二节 计划生育
一、康乐区内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
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以及顺利实施的原因
三、大草滩村妇女节育方式、孩次比例以及性别状况
四、历年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情况
第三节 人口与发展
一、人口与资源状况
二、消费结构
三、人口的民族与宗教构成
四、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变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二、民主改革时期(1949年~1966年)
三、“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后
第二节 劳动生产方式
一、生产工具
二、放牧形式
三、四季的牧业劳动
四、定居、半定居的居住形式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迁
一、草场结构
二、生产结构的变迁
三、收入情况的变化
第五章 社会结构
第一节 大草滩村在历史上的部落与氏族
第二节 部落与今日的村民
第三节 村民的姓氏由来与氏族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分层
一、按经济分层
二、按职业分层
三、按教育程度分层
四、按权力声望分层
第五节 大头目谱系
一、大头目的远祖
二、安定王世系
三、清代的大头目世系
四、民国时期的安·贯布什嘉
五、迎接新的曙光
六、安·贯布什嘉家庭族谱
第六章 生活方式
第一节 游牧生活方式
一、游牧生产方式
二、劳动时间的安排和分工
三、劳动环境与生活条件
第二节 消费生活方式
一、收入基本情况
二、牧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第七章 婚姻家庭
第一节 婚姻
一、表示婚姻的称谓
二、婚姻的性质
三、婚姻形态
四、婚姻礼仪
五、婚后居住方式
六、族际婚姻状况
七、离婚(婚姻的解除)
八、大草滩村婚姻形态透视
第二节 家庭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人际关系
第八章 政治与法律
第一节 政治
一、新中国建立后大草滩村的政治体系
二、村民的政治参与
三、政治关系与政治意识
四、红西路军石窝会址纪念碑映照下的大草滩村村民
第二节 法律
一、习惯法
二、村规民约
第九章 语言与文学
第一节 语言
一、裕固语是大草滩村的通用语言
二、裕固语的消失现象十分严重
三、裕固语迅速消失的原因
第十章 民族风俗
第十一章 教育
第十二章 科技卫生
第十三章 宗教
附录: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
第一节 民族源流
一、族称
二、民族源流及历史概述
第二节 大草滩所属部落的迁徙及其演变
一、乃曼部落的由来和演变
二、大头目部落的迁徙与演变
第二章 生态环境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一、垂直变化的立体气候
二、立体分布的自然植被
三、丰富的物产资源
四、自然灾害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现代调适
一、草场问题
二、生物多样性的衰退和保护
三、牧民的生态观
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概况
一、大草滩村人口的自然状况
二、大草滩村人口的行业状况
三、大草滩村的生育状况
四、死亡状况
五、人口迁移流动情况
第二节 计划生育
一、康乐区内计划生育政策及规定
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以及顺利实施的原因
三、大草滩村妇女节育方式、孩次比例以及性别状况
四、历年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情况
第三节 人口与发展
一、人口与资源状况
二、消费结构
三、人口的民族与宗教构成
四、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变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二、民主改革时期(1949年~1966年)
三、“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后
第二节 劳动生产方式
一、生产工具
二、放牧形式
三、四季的牧业劳动
四、定居、半定居的居住形式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迁
一、草场结构
二、生产结构的变迁
三、收入情况的变化
第五章 社会结构
第一节 大草滩村在历史上的部落与氏族
第二节 部落与今日的村民
第三节 村民的姓氏由来与氏族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分层
一、按经济分层
二、按职业分层
三、按教育程度分层
四、按权力声望分层
第五节 大头目谱系
一、大头目的远祖
二、安定王世系
三、清代的大头目世系
四、民国时期的安·贯布什嘉
五、迎接新的曙光
六、安·贯布什嘉家庭族谱
第六章 生活方式
第一节 游牧生活方式
一、游牧生产方式
二、劳动时间的安排和分工
三、劳动环境与生活条件
第二节 消费生活方式
一、收入基本情况
二、牧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第七章 婚姻家庭
第一节 婚姻
一、表示婚姻的称谓
二、婚姻的性质
三、婚姻形态
四、婚姻礼仪
五、婚后居住方式
六、族际婚姻状况
七、离婚(婚姻的解除)
八、大草滩村婚姻形态透视
第二节 家庭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人际关系
第八章 政治与法律
第一节 政治
一、新中国建立后大草滩村的政治体系
二、村民的政治参与
三、政治关系与政治意识
四、红西路军石窝会址纪念碑映照下的大草滩村村民
第二节 法律
一、习惯法
二、村规民约
第九章 语言与文学
第一节 语言
一、裕固语是大草滩村的通用语言
二、裕固语的消失现象十分严重
三、裕固语迅速消失的原因
第十章 民族风俗
第十一章 教育
第十二章 科技卫生
第十三章 宗教
附录: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