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作者:(美)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摄影;吴呵融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563351299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有如用长纪录片中精选的镜头来构成一部短系列片一样,《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杰克·伯恩斯用他所拍摄的这批照片,将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定格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得以看到一座伟大的城市——上海的许多掠影。看到它在20世纪40年代末那场政治革命风暴中的各个侧面。本书所收集的照片,属于20世纪中叶特别风行的一种黑白文献照片的流派。在当时的《生活》杂志里,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它的创始人有多罗西亚·兰格(DorotheaLange)、亨利·卡蒂尔一布雷森(HenriCartier-Bresson)、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garetBourke-White)、韦恩·米勒(WayneMiller)、卡尔·迈登斯(CarlMydans)、英格·莫拉斯(1ngeMorath)、科内尔(Cornell)以及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他们把坚忍不拔、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与敏锐的洞察力和优雅的创作灵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一个遥远的世界呈现到美国人的家里。有幸的是,当时的美国人尚未被随后而来的四处充斥的电视影像熏陶得麻木不仁。当时,期刊杂志的出版尚未变成被任意填塞乌七八糟内容的大杂烩,《生活》杂志不仅培育了一批在当时也许是整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家,同时,还组织他们与一批同样伟大的作家共同参与了一些项目。这批作家有:约翰·赫西(JohnHersey)、西奥多·H.怀特(TheodoreHWhite)、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等。然而的确,这些项目——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新闻学的所谓“太平盛世”——其实是经过亨利·R.卢斯(HenryR.Luce)的《时代》一《生活》一《财富》王国(以及它所代表的所有政治势力)严厉审读后的产物,而这批卢斯所聘用的新闻工作者,只不过是在他的督导下完成了一些独特而罕见的常常是出色的作品集而已。杰克·伯恩斯是《生活》杂志里那群训练有素的摄影记者中的一员。他在中国所拍摄的这批照片在《时代·生活》的库房中静静地躺了半个多世纪,其中许多照片是反映当时一些日常生活情况以及普通老百姓,如工人、乞丐、警察、士兵、政客以及难民的。其他的一引起照片则记载了中国那场内战所引发的社会剧变。在50多年之后的今天,重新挖掘整理和审视这批照片,我们将发现,它们2经具有了新的含义,这是只有历史才能赋予的新含义。它们不仅让我们看到50多年前上海的模样,而且还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当时的战争、贫困、腐败、堕落和混乱,最终会变成使中国共产党生长和:隆大的沃土。同样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刚刚经历过的那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巨大变化的世纪来说,这批照片咸了意义重大的警示物和纪念品。的确,上海本身有着特色鲜明的日个阶段,如果没有一些持久不朽的、有形的里程碑来充当延续历史的环节,那么外人是很难理解这个城市故事里各个章节的逻辑性的。在19世纪末.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是一个四分五裂、毫无自卫能力的弱国,几乎遭到了所有列强的劫掠和蹂躏。当时的上海,只不过是长江边一块死气沉沉的乡土之地。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逐渐变成了远东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变成了一个世界文化、商业和政治的中心。1949年,上海再度被理想化、神圣化。这一次它受到翻天覆地的震撼,变成了一个坚忍不拔的、“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孤独的无产阶级堡垒,成为中国那场极具挑战性和充满自豪感的革命的一部分。这场革命遏止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势头。在振奋人心的共产主义理想鼓舞下,毛泽东所憧憬的上海并非是一座繁华的都市,而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战斗堡垒。然后,1978年,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再次发生了剧变。上海开始放弃其革命性的个性,对外开放了。在每一个历史转折阶段,上海的个性总会发生彻底的、脱胎换骨的变化。《生活》杂志的摄影师杰克·伯恩斯站在其中一个转折的制高点,抓住了其特性。当时的上海正从一块半殖民地贸易、文化和阴谋的“牛排”,蜕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榜样。本书所收集的丰富多彩的图片,为上海历史中那充满戏剧性的时刻,为美国新闻学中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为这位出色的摄影家都树立了一座丰碑。但它同时也为中国在10世纪那极其鲜明的变化树立了纪念碑。
作者简介
  (美)杰克·伯恩斯,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在中国内战的最后几年被派往上海进行战时报道。1947年,当杰克·伯恩斯作为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被派往上海的时候,正值中国内战时期。上海这座曾经繁华的国际都市正处于贫困、腐败和混乱的包围之中。不顾出版人亨利·R.卢斯的反对,伯恩斯将他的老相机聚焦在战乱中的普通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上,他在极其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拍下了难民、乞丐、儿童、妓女、士兵以及贫富悬殊的生活、街头的行刑和市民的反抗,但当时这些照片许多都未获准发表。5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终于首次得以出版。今天看来,伯恩斯拍摄的这些反映战乱中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照片绝不普通,它们以静态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相关图书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
目录
    序言
   作者前言
   导言
   上海的街道
   偷棉花者
   穷人的冬天
   奉天“防守”战
   共产党军队的一次袭击
   一边是贫困,一边是特权
   抗争
   大撤军
   夜生活
   街头行刑
   一个时代的终结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