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冷战后的中日安全关系

冷战后的中日安全关系

作者:(德)杜浩(R.F.Drife)著;陈来胜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ISBN:9787501222674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本书可看出,作者对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也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作者对中国和平崛起还认识偏颇,心存疑虑。显然,作者是受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尽管如此,作者还是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将占主导地位,日本必须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妥善解决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各种问题。杜浩:撰写过多部(篇)关于日本外交政策和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著作及文章。曾在日内瓦国际研究学院、伦敦国际战略研究学院、牛津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还曾担任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客座教授。现在是纽卡斯尔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陈来胜:197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到人民出版社编辑工作至今。除翻译、编撰一些文史、政治类文章外,还与他人合译英文著作《资本主义史》,德文著作《列宁生平事业年谱》,英文著作《马克思主义与艺术》,德文著作《德国工人运动史》,德文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英文著作《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论文体》。校订英文著作《文化唯我主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是德学者杜浩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本书的内容以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为主,但也涉及冷战时期两国关系发发展的各个阶段。本书使用的“安全”概念是广义的。它既包括传统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并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及国际关系的诸多方面。作者在本书中率直地谈了他对中日关系中的几乎所有有争议问题的看法如日本政府不能正确对待侵略罪行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军备问题以及区域合作问题等,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中国读者非常关注的。
作者简介
  杜浩:撰写过多部(篇)关于日本外交政策和东北亚国际关系的著作及文章。曾在日内瓦国际研究学院、伦敦国际战略研究学院、牛津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还曾担任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客座教授。现在是纽卡斯尔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陈来胜:197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到人民出版社编辑工作至今。除翻译、编撰一些文史、政治类文章外,还与他人合译英文著作《资本主义史》,德文著作《列宁生平事业年谱》,英文著作《马克思主义与艺术》,德文著作《德国工人运动史》,德文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英文著作《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论文体》。校订英文著作《文化唯我主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言
后冷战时代的安全
提出的方法和问题
接触政策的复杂性
遏制和顺从
接触政策的驱动力
各章概要
第一章 冷战形势正的日中关系
导言
历史问题的影响
对中国的顺从
与美国结盟产生的影响
1972年,关系正常化
70年代反霸权主义时期
中国安全关注的复苏
日本作为一个民生大国参与中国事务
1989年“六·四风波”:对接触政策的检验
结论
第二章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关注的上升
导言
第一部分:中国安全政策的背景
中国与冷后的环境
日本在中国的“多极世界”中的位置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
第二部分:日本新近出现的对中国的传统安全关注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
中国的核威慑和核试验
领土争端
1995-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
第三部分:非传统的安全关注
导言
对战友有自然资源的竞争
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
犯罪和移民
对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地位的挑战?
第四部分:国际、国内的变化和日本有关中国的争论
国际、国内的变化
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辩论
结论
第三章 势力均衡与参与政策之间
第四章 接触政策的驱动力
结束语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