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作者:曾天雄 等主编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ISBN:9787563914166
定价:¥1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推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政治理论教师肩负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我们组织了浙江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富有教学经验的哲学教师,依据国家教委的有关精神,本着邓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结合各自在教学改革中所作的尝试和探索,编写了本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的精神精华,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哲学发展成果的批判继承,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成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因此,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首先需要对哲学的一般问题、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功能等问题作一全面的考察。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和开放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哲学物质观念的历史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四、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
二、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三、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坚实基础
四、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统一
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意识的本质
四、意识和思维模拟
五、意识的作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
一、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
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联系和系统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科学观
第三节 演化的方向性
一、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二、物质世界的演化方向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三、发展的决定性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属性
……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六章 实践和认识
第七章 真理和价值
第八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九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十章 人的本质和价值
后记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和开放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哲学物质观念的历史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四、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
二、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三、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坚实基础
四、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统一
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意识的本质
四、意识和思维模拟
五、意识的作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与人类实践
一、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
二、人的活动辩证法与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联系和系统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多样性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科学观
第三节 演化的方向性
一、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二、物质世界的演化方向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三、发展的决定性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属性
……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六章 实践和认识
第七章 真理和价值
第八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九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十章 人的本质和价值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