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作者:周立国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01

ISBN:9787506727518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为适应我国药物毒理学发展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药物毒理学》。本书内容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希望能为药学专业的同学在将来有关学科的学习中打下药物毒理学基础,初步掌握药物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奉书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全国高等药学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本教材也可供新药研究开发人员和药学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药物毒理学》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概述一、药物毒理学二、药物毒理学研究目的三、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意义四、药物毒理学的任务五、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六、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方法七、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八、药物毒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影响药物毒性作用的因素一、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二、动物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对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三、赋形剂对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四、给药途径对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五、环境因素对药物毒性作用的影响第四节 毒理学基本概念一、剂量二、正常值三、对照四、毒物五、毒性六、中毒七、危害性八、安全性九、非损害作用十、损害作用十一、阈值第五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参数第二章 药物毒代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目的第二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第三节 基本概念第四节 微分方程的由来和求解第五节 毒代动力学主要参数的含义第六节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基本原则第二篇 靶器官毒理学第三章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肝脏毒物的分类及特点第二节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第三节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类型及机理一、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类型二、药物性肝损害机理第四节 药物对肝脏毒性实验方法及其检测指标一、整体实验二、离体实验第四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肾脏的特点第二节 药物对肾脏损害的类型一、急性肾小管坏死二、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三、间质性肾炎四、梗阻性肾脏损害五、狼疮样综合征第三节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一、氨基糖甙类二、解热镇痛药三、抗肿瘤药四、造影剂五、中草药第四节 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理一、直接肾毒性作用二、免疫反应三、肾小管管腔阻塞四、血流动力学改变第五节 药物对肾脏毒性的实验与检测一、尿液的化验与分析二、血液分析三、肾脏清除功能试验四、形态学和酶组织学检查五、体外研究第五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神经毒物及其作用特点第三节 影响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因素一、药物因素二、生物因素第四节 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类型第五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第六节 药物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一、脑损害二、颅神经损害三、神经肌肉损害四、精神症状第七节 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研究的方法一、神经学检查二、形态学检查三、电生理学检查四、生化检查五、神经细胞培养六、神经毒理学的动物模型第六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机体免疫系统一、机体的免疫细胞二、机体的免疫功能第二节 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药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特点二、药物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改变三、其它免疫功能改变第三节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免疫毒性试验的原则一、动物的选择,年龄,给药途径、剂量和时间二、评价免疫毒性的方法第七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骨髓的造血功能与调节因子一、骨髓的造血功能二、骨髓造血的调节因子第二节 药物对血液系统毒性作用及其机理一、造血功能障碍二、血细胞破坏增加三、对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节 血液系统毒性的检测方法第八章 药物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胃肠激素与胃肠运动第二节 药物对胃肠道毒性作用及其机理一、消化道二、胃三、肠道第九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第二节 药物对内分泌腺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一、甲状腺二、肾上腺三、性腺四、胰腺第三节 药物对内分泌腺毒性的检测方法一、垂体—甲状腺系统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三、垂体—性腺系统第十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药物对肺脏的毒性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微粒的沉积二、药物沉积机理三、气道反应四、肺水肿五、呼吸道损伤六、肺毒性的介质第二节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常用呼吸药第四节 呼吸药给药器具的安全性评价一、非水性液体制剂二、水性制剂三、干粉制剂四、改变制剂的包装及包装材料五、与呼吸药赋形剂改变有关的问题第十一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第一节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一、角膜与结膜二、虹膜与眼房水三、晶体四、视网膜与脉络膜五、视神经第二节 检测方法一、实验动物的选择二、眼刺激试验程序三、实验方法四、结果判断与评价第十二章 药物引起的光毒毒性作用第一节 药物的光毒反应第二节 光毒反应的分子机理第三节 光毒反应的防治第四节 光毒反应的检测模型第三篇 药物毒性评价第十三章 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第一节 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意义第二节 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内容一、国外情况二、我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第三节 影响新药毒性试验的因素一、与受试药物有关的因素二、实验动物的内在因素三、改变机体反应性的外界因素第四节 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面临的问题一、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评价药物二、免疫毒理学评价问题三、替代法的研究四、新剂型的毒理学评价问题五、生物技术药物的毒理学问题六、基因治疗的潜在风险性七、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第十四章 怠性毒性试验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一、基本概念二、LD50测定的意义及统计学原理三、非致死性毒性反应及其转归第二节 试验设计原则及方法一、一般程序和基本要求二、实验动物三、剂量水平的选择四、剂量组数及动物数五、剂型与给药六、试验时限与量限七、观察指标八、非啮齿类动物的急性近似致死量及最大耐受量测定第三节 lD5o计算方法 一、孙氏改进寇氏法(点斜法) 二、Bliss法第十五章 长期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目的一、定义二、目的与意义第二节 实验设计原则及方法一、一般原则和要求二、实验动物三、给药期限四、剂量水平的选择五、限度试验六、给药方法七、观察及测定指标八、恢复期观察第十六章 局部毒性试验第一节 皮肤毒性试验一、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二、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急性毒性试验三、应用于直肠、阴道制剂的急性毒性试验四、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第二节 刺激试验一、皮肤刺激试验二、眼刺激试验三、滴鼻剂和吸入剂刺激试验四、应用于直肠、阴道制剂刺激实验第三节 致敏作用(反应) 第四节 皮肤致敏实验一、实验材料二、实验方法第十七章 致突变作用的研究及其实验方法第一节 突变作用的研究史第二节 突变作用的基本概念一、突变作用的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三、致突变物四、致突变因素五、突变后果六、抗突变作用第三节 突变作用的分子机理一、直接作用于DNA二、干扰有丝分裂第四节 药物的致突变性及检测条件第五节 致突变试验检测方法一、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三、啮齿动物微核试验四、哺乳动物培养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五、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六、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七、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八、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九、SOS显色反应 第十八章 生殖毒性研究第一节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第二节 繁殖试验一、试验动物,染毒和繁殖时间二、观察指标三、评价第三节 致畸胎作用研究第四节 致畸胎研究发展概况第五节 致畸作用机理第六节 影响药物致畸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药物的理化性质三、给药时间与途径四、给药剂量五、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六、母体状况第七节 致畸试验一、实验动物二、动物受孕及检查方法三、剂量分组,给药方式及时间四、观察五、结果评定第八节 致畸研究的新进展第十九章 致癌作用的研究第一节 研究致癌物的历史第二节 药物与肿瘤第三节 药物致癌机理—、体细胞突变学说二、非突变学说第四节 致癌物的分类一、遗传毒性致癌物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三、暂未确定遗传毒性的致癌物第五节 药物致癌作用的危险性评价一、构效关系分析二、通过致突变试验进行致癌物筛检三、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第二十章 药物依赖性试验与毒品第一节 药物依赖性的特征及临床表现第二节 药物依赖性的机理药物依赖性人体实验第四节 药物身体依赖性动物实验方法一、自然戒断试验二、催促戒断试验三、替代试验四、离体组织试验第五节 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动物实验方法一、自身给药试验二、自动控制系统三、自身给药试验过程第六节 评价药物依赖性的方法第七节 毒品一、什么是毒品二、毒品传播简史三、毒品非法生产与非法贩运四、毒品滥用五、毒品合法化问题六、毒品的危害性七、现代戒毒模式第八节 戒毒药一、西药戒毒药二、中药戒毒药,第二十一章 药物毒性实验中的病理学检查第一节 病理学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和意义二、病理学检查的特点第二节 病理检查一、病理检查的层次二、实验动物解剖和一般检查三、取材四、固定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第三节 药物致靶器官损伤的基本病变和作用机理第四节 药物毒性作用引起各脏器的病理损伤一、药物引起肝脏的损伤二、药物引起肾脏的损伤三、药物引起肺的损伤四、药物引起消化道的损伤五、药物引起心血管的损伤六、药物引起脾脏的损伤七、药物引起肾上腺的损伤八,药物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九、药物引起骨和关节肌的损伤十、药物引起眼球的损伤十一、药物引起听觉的损伤十二、药物引起皮肤的损伤第五节 药物毒性试验中的病理学检查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二十二章 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第一节 GLP产生的历史第二节 实施GLP目的及实验范围第三节 在我国实施GLP的必要性第四节 GLP促进新药评价 第五节 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是中药走向世界的需要第六节 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一、总则二、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三、实验设施四、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五、标准操作规程六、研究工作的实施七、资料档案八、监督检查和资格认证九、附则附 录实验一 生物样品的采集及实验动物的解剖和脏器系数测定实验二 普鲁卡因小鼠腹腔注射LD50的测定实验三 眼刺激性试验实验四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测定实验五 血清尿素的测定实验六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实验七 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实验八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九 体外溶血试验实验十 胚胎胎仔检查方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