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禅学通史
作者:高令印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01
ISBN:9787801235602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中国禅学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之七家禅学;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等到 【目 录】 自序/1绪论/1一禅之含义/2二禅之分类/5三中国禅之境界/11四中国禅之文化价值/15第一章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19一如来禅/20二祖师禅/63三禅宗是中国化的产物/76第二章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83一罗什系/85二措安系/100第三章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129一楞伽禅是梵华禅(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间环节/130二楞伽宗与《楞伽经》/131三楞伽宗系别/136四重要楞伽师的生平和禅学/137第四章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213一中国禅之正式出现/214二竺道生及其禅学/215第五章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225一楞伽宗的分裂——禅宗的正式出现/226二慧能及其禅学/228第六章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263一神会的生平事迹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264二立知见言说以见性/269三佛性非边义即色/271四顿悟渐修/274五无念即莫作意/276六传承问题/281第七章中国禅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283一以禅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义理体系和戒律规范是时代文化之需要/284二圭峰禅学/286三百丈禅学/311第八章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七家禅学/319一由内证禅到公案禅/320二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点/321三五宗七家主要禅师之禅学/325第九章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367一由公案禅到文字禅/368二主要文字禅师/374第十章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393一禅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395二禅(佛)儒一致/404第十一章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447一近现代禅宗概说/449二佛法世间觉/451三默照禅复兴/456四禅净结合/460五主要禅师/465结语/500附录一楞伽宗和禅宗传法世系表/505附录二闽中禅门五宗源流表/511附录三楞伽宗和禅宗大事年表/512
作者简介
高令印,1935年生,山东省阳谷县。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以及厦门市佛教文化学会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顾问等。曾任福建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获韩国“第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福建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突出贡献奖”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事迹载入国内外数10种辞传书中。主要教研朱子学、禅学。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专著《福建朱子学》、《朱熹事迹考》、《闽学概论》、《李退溪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纲要》、《王廷相评传》、《厦门宗教》、《游酢评传》、《简明中国哲学通史》等10部。铭曰:忍己恕人,心安道在;忌贰笃实,功到事成TOP目录 自序绪论 一 禅之含义 二 禅之分类 三 中国禅之境界 四 中国禅之文化价值第一章 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 一 如来禅 二 祖师禅 三 禅宗是中国化的产物第二章 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 一 罗什系 二 措安系第三章 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 一 楞伽禅是梵华禅(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间环节 二 楞伽宗与《楞伽经》 三 楞伽宗系别 四 重要楞伽师的生平和禅学第四章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 一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 二 竺道生及其禅学第五章 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 一 楞伽宗的分裂——禅宗的正式出现 二 慧能及其禅学第六章 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 一 神会的生平事迹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 二 立知见言说以见性 三 佛性非边义即色 四 顿悟渐修 五 无念即莫作意 六 传承问题第七章 中国禅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 一 以禅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义理体系和戒律规范是时代文化之需要 二 圭峰禅学 三 百丈禅学第八章 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七家禅学 一 由内证禅到公案禅 二 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点 三 五宗七家主要禅师之禅学 第九章 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 一 由公案禅到文字禅 二 主要文字禅师第十章 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 一 禅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 二 禅(佛)儒一致第十一章 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 一 近现代禅宗概说 二 佛法世间觉 三 默照禅复兴 四 禅净结合 五 主要禅师结语附录一 楞伽宗和禅宗传法世系表附录二 闽中禅门五宗源流表附录三 楞伽宗和禅宗大事年表 TOP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页数:529 版次:1版开本:32正文语种:中文
目录
自序
绪论
一 禅之含义
二 禅之分类
三 中国禅之境界
四 中国禅之文化价值
第一章 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
一 如来禅
二 祖师禅
三 禅宗是中国化的产物
第二章 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
一 罗什系
二 措安系
第三章 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
一 楞伽禅是梵华禅(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间环节
二 楞伽宗与《楞伽经》
三 楞伽宗系别
四 重要楞伽师的生平和禅学
第四章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
一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
二 竺道生及其禅学
第五章 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
一 楞伽宗的分裂——禅宗的正式出现
二 慧能及其禅学
第六章 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
一 神会的生平事迹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
二 立知见言说以见性
三 佛性非边义即色
四 顿悟渐修
五 无念即莫作意
六 传承问题
第七章 中国禅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
一 以禅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义理体系和戒律规范是时代文化之需要
二 圭峰禅学
三 百丈禅学
第八章 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七家禅学
一 由内证禅到公案禅
二 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点
三 五宗七家主要禅师之禅学
第九章 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
一 由公案禅到文字禅
二 主要文字禅师
第十章 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
一 禅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
二 禅(佛)儒一致
第十一章 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
一 近现代禅宗概说
二 佛法世间觉
三 默照禅复兴
四 禅净结合
五 主要禅师
结语
附录一 楞伽宗和禅宗传法世系表
附录二 闽中禅门五宗源流表
附录三 楞伽宗和禅宗大事年表
绪论
一 禅之含义
二 禅之分类
三 中国禅之境界
四 中国禅之文化价值
第一章 中国禅之根源:梵华禅源汇合
一 如来禅
二 祖师禅
三 禅宗是中国化的产物
第二章 中国禅之习禅期:禅行多元
一 罗什系
二 措安系
第三章 梵华禅之中间环节——理行皆入:楞伽禅学
一 楞伽禅是梵华禅(由重行到重理)之中间环节
二 楞伽宗与《楞伽经》
三 楞伽宗系别
四 重要楞伽师的生平和禅学
第四章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佛性顿悟说:道生禅学
一 中国禅之正式出现
二 竺道生及其禅学
第五章 中国禅之形成——明心见性说:慧能禅学
一 楞伽宗的分裂——禅宗的正式出现
二 慧能及其禅学
第六章 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和中国禅之完善:神会禅学
一 神会的生平事迹和南宗正宗地位之确立
二 立知见言说以见性
三 佛性非边义即色
四 顿悟渐修
五 无念即莫作意
六 传承问题
第七章 中国禅完整的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确立: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
一 以禅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义理体系和戒律规范是时代文化之需要
二 圭峰禅学
三 百丈禅学
第八章 中国禅之公案化:禅宗五宗七家禅学
一 由内证禅到公案禅
二 五宗七家形成及其共同特点
三 五宗七家主要禅师之禅学
第九章 中国禅之文字化:文字禅
一 由公案禅到文字禅
二 主要文字禅师
第十章 中国禅之文化化:禅教儒道融会禅学
一 禅教“以心宗要旨折中之”
二 禅(佛)儒一致
第十一章 中国禅之现代化:人间禅学
一 近现代禅宗概说
二 佛法世间觉
三 默照禅复兴
四 禅净结合
五 主要禅师
结语
附录一 楞伽宗和禅宗传法世系表
附录二 闽中禅门五宗源流表
附录三 楞伽宗和禅宗大事年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