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构建高速网络
作者:Tere'Paruell著;郑岩等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115084910
定价:¥4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讲述了如何构建高速网络。全书共分为5部分,内容包括:识别网络瓶颈,网络加速的局域网解决方案,网络加速的广域网解决方案,新型高速网络——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管理问题,最后的附录中包含了对OSI模型的详细解释、讨论及各种标准化组织的介绍。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细,实用性强,适于广大的网络设计、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构建高速网络》作者简介
目录
第1部分 识别瓶颈
第1章 真的需要高速网络吗? 3
1.1 概述 4
1.1.1 原因 5
1.1.2 也许是带宽造成的 5
1.1.3 也许不是带宽造成的 6
1.2 和服务器有关的性能问题 6
1.2.1 处理器速度 7
1.2.2 磁盘子系统 7
1.2.3 随机访问存储器 8
1.3 和网络有关的性能问题 8
1.3.1 网络接口卡的选择 8
1.3.2 有故障的卡 9
1.3.3 糟糕的网络接口卡驱动程序 9
1.4 和工作站有关的性能问题 10
1.5 如何确定高速网络的作用 10
1.5.1 评价服务器的使用情况 10
1.5.2 评价服务器配置 11
1.5.3 评价工作站 11
1.5.4 评价现有应用程序的需求 12
1.5.5 评价未来应用软件的需求 13
1.5.6 评价网络的使用情况 13
1.5.7 总结 14
第2章 把主干网连接到 17
2.1 起源 18
2.1.1 主干网的类型 20
2.1.2 构建主干网的原因 22
2.1.3 如何建立主干网 25
2.1.4 网间业务量过大造成的影响 27
2.1.5 主干网拥塞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7
2.1.6 最终分析 30
2.1.7 优点 30
2.1.8 选择高速主干网协议 30
第3章 登录到群集上 33
3.1 服务器会在群集中发挥作用吗? 34
3.1.1 企业内部的信息访问 35
3.1.2 把处理负载分配到专门的平台上 37
3.2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实现 38
3.2.1 分布式应用处理 39
3.2.2 分布式数据库 39
3.2.3 数据仓库 39
3.3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组成 40
3.3.1 关系型数据库 41
3.3.2 结构化查询语言 41
3.3.3 中间件 42
3.3.4 数据传播 45
3.4 服务器群集对网络的要求 46
3.5 服务器群集带宽不足的表现 47
3.6 服务器性能缓慢的其他原因及解决办法 47
3.6.1 数据和应用的物理位置 47
3.6.2 硬件设备不足 48
3.6.3 放弃服务器群集 48
第4章 更接近主干网 49
4.1 组件技术 50
4.2 电子邮件和消息 50
4.2.1 电子邮件系统 51
4.2.2 电子消息系统 52
4.2.3 电子消息系统的标准和工具 52
4.2.4 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和消息传递 56
4.3 客户/服务器应用 56
4.3.1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57
4.3.2 如何创建客户/服务器应用以减少网络业务量 57
4.3.3 客户/服务器计算对网络业务量的影响 58
4.4 多媒体 59
4.5 工作流软件 60
4.6 群件 61
4.6.1 群件实例 61
4.6.2 群件工具 62
4.6.3 标准的通用标记语言(SGML) 62
4.7 解决办法 63
4.7.1 应用所在的位置 64
4.7.2 硬件设备不足 64
4.7.3 "饶舌的"通信协议 64
4.7.4 数据分组大小 65
4.7.5 冲突 66
4.8 注意事项 66
第5章 广域网 69
5.1 广域网定义 71
5.1.1 专用线路与交换线路的比较 72
5.1.2 公用网 74
5.1.3 专用网 75
5.1.4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 76
5.1.5 模拟线路 77
5.1.6 数字线路 77
5.1.7 承载业务 77
5.2 广域网带宽不足的表现 80
5.2.1 硬件设备能够满足需要吗? 81
5.2.2 应用可以移植到局域网吗? 81
5.2.3 是本地业务吗? 81
5.2.4 服务器可以处理更大的分组吗? 81
5.2.5 通信协议很"饶舌"吗? 82
5.3 通过测试验证WAN带宽不足 83
5.4 广域协议的要求 83
5.4.1 性能 84
5.4.2 可管理性 84
5.4.3 分组的大小和开销 84
5.4.4 成本 85
第6章 改建高速网络的成本 87
6.1 网络加速还是不加速 88
6.2 硬件设备表 89
6.2.1 服务器 89
6.2.2 集线器 89
6.2.3 路由器 90
6.2.4 交换机 90
6.2.5 工作站 90
6.2.6 畅通的道路 90
6.3 服务价格表 91
6.4 职员招聘和职员进修表 91
6.5 时间估计表 91
6.6 应用软件表 92
6.7 草率决定, 容易失误 92
6.8 准备工作 92
6.8.1 硬件设备表 93
6.8.2 服务价格表 95
6.8.3 职员培训表 95
6.8.4 职员招聘表 96
6.8.5 时间估计表 97
6.8.6 应用软件表 98
6.8.7 广域网服务表 98
第2部分 如何实现网络加速:局域网解决方案
第7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01
7.1 相同点和不同点 102
7.1.1 数据成帧 103
7.1.2 确定路径 104
7.1.3 布线要求 106
7.1.4 代价 110
7.1.5 扩展性 110
7.1.6 安装和配置 111
7.1.7 可管理性 111
7.1.8 性能 112
7.1.9 发展 112
7.2 小结 112
第8章 100VG-AnyLAN 115
8.1 与10Base-T如此接近, 但又遥不可及 116
8.1.1 成帧 116
8.1.2 体系结构 117
8.1.3 布线要求 120
8.1.4 100VG-AnyLAN的准备工作 122
8.1.5 扩展性 123
8.1.6 可管理性 124
8.1.7 性能 125
8.1.8 改进 125
8.2 小结 125
第9章 100Base-T 127
9.1 标准的优点 128
9.2 了解100Base-T和10Base-T之间的差别 131
9.2.1 互操作性和障碍 132
9.2.2 扩展性 134
9.2.3 可管理性 135
9.2.4 安装和配置 135
9.3 小结 136
第10章 吉比特以太网 139
10.1 吉比特以太网 141
10.2 802.3标准 141
10.2.1 1000Base-SX 142
10.2.2 1000Base-LX 142
10.2.3 1000Base-CX 142
10.2.4 1000Base-T 143
10.2.5 吉比特以太网和100Base-T的不同 143
10.3 扩展性 144
10.3.1 吉比特以太网和全双工支持 145
10.4 布线要求 145
10.5 管理 145
10.6 成本 146
10.7 性能 146
10.8 支持音频和视频业务 146
10.8.1 资源预留协议(RSVP) 147
10.8.2 虚拟局域网(VLAN) 148
10.8.3 视频压缩 151
10.9 小结 153
第11章 光纤信道 155
11.1 穿越信道 156
11.2 光纤信道标准和支持机构 158
11.3 实现途径 159
11.3.1 光纤信道第0层(FC-0):物理接口 160
11.3.2 光纤信道第1层(FC-1):传输协议 161
11.3.3 光纤信道第2层(FC-2):信令协议 161
11.3.4 光纤信道第3层(FC-3):公共业务 165
11.3.5 光纤信道第4层(FC-4):上层协议映像 166
11.4 布线要求 166
11.5 新拓扑结构 166
11.6 安装和配置 167
11.6.1 互操作性 168
11.6.2 扩展性 168
11.6.3 可管理性和容错性 169
11.6.4 性能 169
11.7 优点:光纤信道和ATM 169
11.8 不足之处 170
第12章 同步以太网 171
12.1 以太网的第二次浪潮 172
12.2 IEEE 802.9a(同步以太网)标准 172
12.3 最初是以太网 173
12.4 了解同步以太网 173
12.4.1 两网合一 174
12.4.2 时分复用 177
12.4.3 时钟 178
12.5 同步以太网的优势 178
12.5.1 同步以太网和广域网的支持 178
12.5.2 同步以太网和视频会议 179
12.5.3 可管理性 179
12.5.4 扩展性 179
12.5.5 成本 179
12.5.6 安全性和容错性 180
12.5.7 性能 180
12.5.8 易于安装和维护 180
12.5.9 同步以太网的不足之处 182
12.5.10 未来趋势 182
第3部分 如何实现网络加速:广域网解决方案
第13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187
13.1 最初的困境 188
13.2 ISDN种类 189
13.2.1 信道类型 189
13.3 业务类型 191
13.3.1 ISDN基本速率接口 191
13.3.2 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 191
13.4 广域网中ISDN的功能 192
13.4.1 重要时刻:SPID的出现 194
13.5 提供的业务 194
13.5.1 承载业务 194
13.5.2 补充业务 196
13.5.3 用户终端业务 197
13.6 获得ISDN 198
13.6.1 本地交换电信公司 198
13.6.2 所需的硬件设备 200
13.6.3 配置和安装 202
13.6.4 布线要求 206
13.6.5 性能 206
13.6.6 管理和容错性 207
13.6.7 扩展性 207
13.6.8 实用性与价格 207
13.7 未来趋势:宽带ISDN 208
13.8 优点 208
13.9 不足之处 209
第14章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 211
14.1 什么是SMDS? 212
14.1.1 是基于信元的吗? 213
14.1.2 是交换的吗? 214
14.1.3 是无连接的吗? 214
14.1.4 体系结构 215
14.1.5 标准一致性 215
14.2 从哪里获得SMDS? 216
14.3 如何实现SMDS? 217
14.3.1 访问方式 217
14.4 为什么采用SMDS? 217
14.4.1 安装和配置 218
14.4.2 可管理性 219
14.4.3 扩展性 219
14.4.4 互操作性 219
14.4.5 性能 220
14.4.6 成本 220
14.5 不足之处 221
14.5.1 多媒体支持有限 221
14.5.2 应用有限 221
14.5.3 厂商支持有限 221
14.6 未来 221
第15章 帧中继 223
15.1 ISDN的产物 224
15.2 帧中继定义 224
15.3 帧中继工作原理 225
15.3.1 帧中继和分组交换的比较 225
15.3.2 帧结构 228
15.3.3 帧中继网络设备 229
15.3.4 帧中继连接 229
15.3.5 交换虚电路 230
15.3.6 能够获得些什么L 230
15.3.7 管理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232
15.3.8 统计复用和按需分配带宽 232
15.3.9 安装和配置 233
15.3.10 可用性和价格 235
15.3.11 管理和容错性 235
15.3.12 互操作性 236
15.3.13 性能 237
15.3.14 扩展性 237
15.4 对厂商的要求 237
15.4.1 经验方面 238
15.4.2 互操作性方面 238
15.4.3 性能方面 238
15.4.4 管理方面 239
15.5 有利的因素 240
15.6 不利的因素 241
15.6.1 话音和帧中继 242
15.6.2 帧中继论坛 242
第16章 异步传输模式 243
16.1 起源 244
16.2 创始人 245
16.3 ATM:简单的答案 245
16.4 如果ATM是答案, 那么问题是什么? 246
16.4.1 什么是信元? 246
16.4.2 什么是交换? 247
16.4.3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 249
16.4.4 什么是全双工? 249
16.4.5 什么是点到点? 249
16.4.6 什么是专用带宽? 250
16.5 如何协同工作 251
16.5.1 确定路由 251
16.5.2 数据转发 252
16.5.3 ATM交换机 252
16.5.4 布线要求 253
16.5.5 安装和配置 254
16.5.6 扩展性 254
16.5.7 可管理性 256
16.5.8 性能 259
16.5.9 容错性 260
16.5.10 安全性 260
16.5.11 代价 260
16.6 ATM和OSI模型 261
16.6.1 ATM层 261
16.6.2 ATM适配层(AAL) 261
16.7 ATM移植 263
16.7.1 局域网仿真 263
16.7.2 路由选择 270
16.8 有待逐步实现 273
16.8.1 桌面系统移植 275
16.8.2 应用支持 276
16.8.3 广域网集成 276
16.8.4 其他问题 278
16.8.5 ATM业务的实用性 279
16.9 方兴未艾的局域网 279
第17章 数字用户线业务和电缆调制解调器 281
17.1 数字用户线(DSL) 282
17.1.1 DSL设备 283
17.1.2 DSL业务功能 283
17.1.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284
17.1.4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 286
17.1.5 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287
17.1.6 对称数字用户线(SDSL) 287
17.1.7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 288
17.2 电缆调制解调器 288
17.3 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比较 289
第4部分 网络构建前瞻
第18章 如何构建快速安全的内部网和外部网 293
18.1 并不神秘的内部网 294
18.1.1 构建新规则 294
18.2 内部网:可行的技术 295
18.2.1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295
18.2.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99
18.2.3 组件技术 302
18.2.4 推 304
18.3 外部网 307
18.3.1 标准数据交换格式 307
18.3.2 安全性 308
18.4 更多的安全性 323
18.4.1 验证的发展 323
18.4.2 公用密钥加密法和验证 329
18.4.3 证书管理局 331
18.4.4 公共和私有密钥 338
18.4.5 高级验证工具 345
18.4.6 加密学 347
第19章 高速网络管理系统 373
19.1 流量管理 374
19.1.1 分组产生器 374
19.1.2 网络分析器 375
19.1.3 应用测试器 375
19.2 应用程序管理 375
19.3 设备管理 377
19.3.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77
19.3.2 基于网页的网络管理 383
19.3.3 JAVA 管理应用编程接口 385
19.4 管理平台 385
19.5 IETF网管的发展 386
第20章 网络加速技巧:避免冲突 387
20.1 购买之前先测试 388
20.2 识别下一个网络瓶颈 389
20.3 确定进度 389
20.4 争取投资预算获得批准 392
20.4.1 精彩的生活 392
20.4.2 预言者 393
20.4.3 考虑其他的选择 394
20.4.4 价格合理 394
20.4.5 效益分析 395
20.4.6 提出的时机 395
20.4.7 并非总是你所期待的 395
20.5 设定目标 396
20.6 继续发展 397
第5部分 附录
附录A 开放式系统 401
A.1 开放式系统定义 402
A.2 提高互操作性 404
A.3 开放式系统互连(OSI)模型 405
附录B 标准化组织 411
B.1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412
B.2 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412
B.3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413
B.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14
附录C 参考文献 415
第1章 真的需要高速网络吗? 3
1.1 概述 4
1.1.1 原因 5
1.1.2 也许是带宽造成的 5
1.1.3 也许不是带宽造成的 6
1.2 和服务器有关的性能问题 6
1.2.1 处理器速度 7
1.2.2 磁盘子系统 7
1.2.3 随机访问存储器 8
1.3 和网络有关的性能问题 8
1.3.1 网络接口卡的选择 8
1.3.2 有故障的卡 9
1.3.3 糟糕的网络接口卡驱动程序 9
1.4 和工作站有关的性能问题 10
1.5 如何确定高速网络的作用 10
1.5.1 评价服务器的使用情况 10
1.5.2 评价服务器配置 11
1.5.3 评价工作站 11
1.5.4 评价现有应用程序的需求 12
1.5.5 评价未来应用软件的需求 13
1.5.6 评价网络的使用情况 13
1.5.7 总结 14
第2章 把主干网连接到 17
2.1 起源 18
2.1.1 主干网的类型 20
2.1.2 构建主干网的原因 22
2.1.3 如何建立主干网 25
2.1.4 网间业务量过大造成的影响 27
2.1.5 主干网拥塞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7
2.1.6 最终分析 30
2.1.7 优点 30
2.1.8 选择高速主干网协议 30
第3章 登录到群集上 33
3.1 服务器会在群集中发挥作用吗? 34
3.1.1 企业内部的信息访问 35
3.1.2 把处理负载分配到专门的平台上 37
3.2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实现 38
3.2.1 分布式应用处理 39
3.2.2 分布式数据库 39
3.2.3 数据仓库 39
3.3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组成 40
3.3.1 关系型数据库 41
3.3.2 结构化查询语言 41
3.3.3 中间件 42
3.3.4 数据传播 45
3.4 服务器群集对网络的要求 46
3.5 服务器群集带宽不足的表现 47
3.6 服务器性能缓慢的其他原因及解决办法 47
3.6.1 数据和应用的物理位置 47
3.6.2 硬件设备不足 48
3.6.3 放弃服务器群集 48
第4章 更接近主干网 49
4.1 组件技术 50
4.2 电子邮件和消息 50
4.2.1 电子邮件系统 51
4.2.2 电子消息系统 52
4.2.3 电子消息系统的标准和工具 52
4.2.4 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和消息传递 56
4.3 客户/服务器应用 56
4.3.1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57
4.3.2 如何创建客户/服务器应用以减少网络业务量 57
4.3.3 客户/服务器计算对网络业务量的影响 58
4.4 多媒体 59
4.5 工作流软件 60
4.6 群件 61
4.6.1 群件实例 61
4.6.2 群件工具 62
4.6.3 标准的通用标记语言(SGML) 62
4.7 解决办法 63
4.7.1 应用所在的位置 64
4.7.2 硬件设备不足 64
4.7.3 "饶舌的"通信协议 64
4.7.4 数据分组大小 65
4.7.5 冲突 66
4.8 注意事项 66
第5章 广域网 69
5.1 广域网定义 71
5.1.1 专用线路与交换线路的比较 72
5.1.2 公用网 74
5.1.3 专用网 75
5.1.4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 76
5.1.5 模拟线路 77
5.1.6 数字线路 77
5.1.7 承载业务 77
5.2 广域网带宽不足的表现 80
5.2.1 硬件设备能够满足需要吗? 81
5.2.2 应用可以移植到局域网吗? 81
5.2.3 是本地业务吗? 81
5.2.4 服务器可以处理更大的分组吗? 81
5.2.5 通信协议很"饶舌"吗? 82
5.3 通过测试验证WAN带宽不足 83
5.4 广域协议的要求 83
5.4.1 性能 84
5.4.2 可管理性 84
5.4.3 分组的大小和开销 84
5.4.4 成本 85
第6章 改建高速网络的成本 87
6.1 网络加速还是不加速 88
6.2 硬件设备表 89
6.2.1 服务器 89
6.2.2 集线器 89
6.2.3 路由器 90
6.2.4 交换机 90
6.2.5 工作站 90
6.2.6 畅通的道路 90
6.3 服务价格表 91
6.4 职员招聘和职员进修表 91
6.5 时间估计表 91
6.6 应用软件表 92
6.7 草率决定, 容易失误 92
6.8 准备工作 92
6.8.1 硬件设备表 93
6.8.2 服务价格表 95
6.8.3 职员培训表 95
6.8.4 职员招聘表 96
6.8.5 时间估计表 97
6.8.6 应用软件表 98
6.8.7 广域网服务表 98
第2部分 如何实现网络加速:局域网解决方案
第7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01
7.1 相同点和不同点 102
7.1.1 数据成帧 103
7.1.2 确定路径 104
7.1.3 布线要求 106
7.1.4 代价 110
7.1.5 扩展性 110
7.1.6 安装和配置 111
7.1.7 可管理性 111
7.1.8 性能 112
7.1.9 发展 112
7.2 小结 112
第8章 100VG-AnyLAN 115
8.1 与10Base-T如此接近, 但又遥不可及 116
8.1.1 成帧 116
8.1.2 体系结构 117
8.1.3 布线要求 120
8.1.4 100VG-AnyLAN的准备工作 122
8.1.5 扩展性 123
8.1.6 可管理性 124
8.1.7 性能 125
8.1.8 改进 125
8.2 小结 125
第9章 100Base-T 127
9.1 标准的优点 128
9.2 了解100Base-T和10Base-T之间的差别 131
9.2.1 互操作性和障碍 132
9.2.2 扩展性 134
9.2.3 可管理性 135
9.2.4 安装和配置 135
9.3 小结 136
第10章 吉比特以太网 139
10.1 吉比特以太网 141
10.2 802.3标准 141
10.2.1 1000Base-SX 142
10.2.2 1000Base-LX 142
10.2.3 1000Base-CX 142
10.2.4 1000Base-T 143
10.2.5 吉比特以太网和100Base-T的不同 143
10.3 扩展性 144
10.3.1 吉比特以太网和全双工支持 145
10.4 布线要求 145
10.5 管理 145
10.6 成本 146
10.7 性能 146
10.8 支持音频和视频业务 146
10.8.1 资源预留协议(RSVP) 147
10.8.2 虚拟局域网(VLAN) 148
10.8.3 视频压缩 151
10.9 小结 153
第11章 光纤信道 155
11.1 穿越信道 156
11.2 光纤信道标准和支持机构 158
11.3 实现途径 159
11.3.1 光纤信道第0层(FC-0):物理接口 160
11.3.2 光纤信道第1层(FC-1):传输协议 161
11.3.3 光纤信道第2层(FC-2):信令协议 161
11.3.4 光纤信道第3层(FC-3):公共业务 165
11.3.5 光纤信道第4层(FC-4):上层协议映像 166
11.4 布线要求 166
11.5 新拓扑结构 166
11.6 安装和配置 167
11.6.1 互操作性 168
11.6.2 扩展性 168
11.6.3 可管理性和容错性 169
11.6.4 性能 169
11.7 优点:光纤信道和ATM 169
11.8 不足之处 170
第12章 同步以太网 171
12.1 以太网的第二次浪潮 172
12.2 IEEE 802.9a(同步以太网)标准 172
12.3 最初是以太网 173
12.4 了解同步以太网 173
12.4.1 两网合一 174
12.4.2 时分复用 177
12.4.3 时钟 178
12.5 同步以太网的优势 178
12.5.1 同步以太网和广域网的支持 178
12.5.2 同步以太网和视频会议 179
12.5.3 可管理性 179
12.5.4 扩展性 179
12.5.5 成本 179
12.5.6 安全性和容错性 180
12.5.7 性能 180
12.5.8 易于安装和维护 180
12.5.9 同步以太网的不足之处 182
12.5.10 未来趋势 182
第3部分 如何实现网络加速:广域网解决方案
第13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187
13.1 最初的困境 188
13.2 ISDN种类 189
13.2.1 信道类型 189
13.3 业务类型 191
13.3.1 ISDN基本速率接口 191
13.3.2 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 191
13.4 广域网中ISDN的功能 192
13.4.1 重要时刻:SPID的出现 194
13.5 提供的业务 194
13.5.1 承载业务 194
13.5.2 补充业务 196
13.5.3 用户终端业务 197
13.6 获得ISDN 198
13.6.1 本地交换电信公司 198
13.6.2 所需的硬件设备 200
13.6.3 配置和安装 202
13.6.4 布线要求 206
13.6.5 性能 206
13.6.6 管理和容错性 207
13.6.7 扩展性 207
13.6.8 实用性与价格 207
13.7 未来趋势:宽带ISDN 208
13.8 优点 208
13.9 不足之处 209
第14章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 211
14.1 什么是SMDS? 212
14.1.1 是基于信元的吗? 213
14.1.2 是交换的吗? 214
14.1.3 是无连接的吗? 214
14.1.4 体系结构 215
14.1.5 标准一致性 215
14.2 从哪里获得SMDS? 216
14.3 如何实现SMDS? 217
14.3.1 访问方式 217
14.4 为什么采用SMDS? 217
14.4.1 安装和配置 218
14.4.2 可管理性 219
14.4.3 扩展性 219
14.4.4 互操作性 219
14.4.5 性能 220
14.4.6 成本 220
14.5 不足之处 221
14.5.1 多媒体支持有限 221
14.5.2 应用有限 221
14.5.3 厂商支持有限 221
14.6 未来 221
第15章 帧中继 223
15.1 ISDN的产物 224
15.2 帧中继定义 224
15.3 帧中继工作原理 225
15.3.1 帧中继和分组交换的比较 225
15.3.2 帧结构 228
15.3.3 帧中继网络设备 229
15.3.4 帧中继连接 229
15.3.5 交换虚电路 230
15.3.6 能够获得些什么L 230
15.3.7 管理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232
15.3.8 统计复用和按需分配带宽 232
15.3.9 安装和配置 233
15.3.10 可用性和价格 235
15.3.11 管理和容错性 235
15.3.12 互操作性 236
15.3.13 性能 237
15.3.14 扩展性 237
15.4 对厂商的要求 237
15.4.1 经验方面 238
15.4.2 互操作性方面 238
15.4.3 性能方面 238
15.4.4 管理方面 239
15.5 有利的因素 240
15.6 不利的因素 241
15.6.1 话音和帧中继 242
15.6.2 帧中继论坛 242
第16章 异步传输模式 243
16.1 起源 244
16.2 创始人 245
16.3 ATM:简单的答案 245
16.4 如果ATM是答案, 那么问题是什么? 246
16.4.1 什么是信元? 246
16.4.2 什么是交换? 247
16.4.3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 249
16.4.4 什么是全双工? 249
16.4.5 什么是点到点? 249
16.4.6 什么是专用带宽? 250
16.5 如何协同工作 251
16.5.1 确定路由 251
16.5.2 数据转发 252
16.5.3 ATM交换机 252
16.5.4 布线要求 253
16.5.5 安装和配置 254
16.5.6 扩展性 254
16.5.7 可管理性 256
16.5.8 性能 259
16.5.9 容错性 260
16.5.10 安全性 260
16.5.11 代价 260
16.6 ATM和OSI模型 261
16.6.1 ATM层 261
16.6.2 ATM适配层(AAL) 261
16.7 ATM移植 263
16.7.1 局域网仿真 263
16.7.2 路由选择 270
16.8 有待逐步实现 273
16.8.1 桌面系统移植 275
16.8.2 应用支持 276
16.8.3 广域网集成 276
16.8.4 其他问题 278
16.8.5 ATM业务的实用性 279
16.9 方兴未艾的局域网 279
第17章 数字用户线业务和电缆调制解调器 281
17.1 数字用户线(DSL) 282
17.1.1 DSL设备 283
17.1.2 DSL业务功能 283
17.1.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284
17.1.4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 286
17.1.5 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287
17.1.6 对称数字用户线(SDSL) 287
17.1.7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 288
17.2 电缆调制解调器 288
17.3 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的比较 289
第4部分 网络构建前瞻
第18章 如何构建快速安全的内部网和外部网 293
18.1 并不神秘的内部网 294
18.1.1 构建新规则 294
18.2 内部网:可行的技术 295
18.2.1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295
18.2.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99
18.2.3 组件技术 302
18.2.4 推 304
18.3 外部网 307
18.3.1 标准数据交换格式 307
18.3.2 安全性 308
18.4 更多的安全性 323
18.4.1 验证的发展 323
18.4.2 公用密钥加密法和验证 329
18.4.3 证书管理局 331
18.4.4 公共和私有密钥 338
18.4.5 高级验证工具 345
18.4.6 加密学 347
第19章 高速网络管理系统 373
19.1 流量管理 374
19.1.1 分组产生器 374
19.1.2 网络分析器 375
19.1.3 应用测试器 375
19.2 应用程序管理 375
19.3 设备管理 377
19.3.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77
19.3.2 基于网页的网络管理 383
19.3.3 JAVA 管理应用编程接口 385
19.4 管理平台 385
19.5 IETF网管的发展 386
第20章 网络加速技巧:避免冲突 387
20.1 购买之前先测试 388
20.2 识别下一个网络瓶颈 389
20.3 确定进度 389
20.4 争取投资预算获得批准 392
20.4.1 精彩的生活 392
20.4.2 预言者 393
20.4.3 考虑其他的选择 394
20.4.4 价格合理 394
20.4.5 效益分析 395
20.4.6 提出的时机 395
20.4.7 并非总是你所期待的 395
20.5 设定目标 396
20.6 继续发展 397
第5部分 附录
附录A 开放式系统 401
A.1 开放式系统定义 402
A.2 提高互操作性 404
A.3 开放式系统互连(OSI)模型 405
附录B 标准化组织 411
B.1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412
B.2 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412
B.3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413
B.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14
附录C 参考文献 4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