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铁化合物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陆永生,陈学萍本书介绍了铁基催化剂 氧化技术,利用Fe(Ⅲ)/过硫酸盐体系实现对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合成不同类型的绿锈进行化学反硝化,考察了其脱氮效能并提出实现得到不同含氮产物的调控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铁矿物,考察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Ⅲ)/Fe(Ⅱ)循环,同时探究其脱氮途径和如何去除苯系物,利用微生物介导下的Fe(Ⅲ)/Fe(Ⅱ)转化,以蓝铁矿的形式实现磷回收。本书适用于水和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及生产实践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
海洋环境保障与水下预警探测孟洲,张韧,费建芳全书共分三篇: 篇海洋环境基础,阐述我国周边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描述海洋环境风险区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以及热带气旋和风暴潮等海洋灾害事件的活动规律和基本特征。介绍海洋表层要素信息的卫星遥感反演方法、技术途径和遥感产品;介绍海洋中海洋内波、尺度涡和海洋锋等影响,以及制约声呐探测和潜艇活动的海洋中尺度现象信息提取与特征诊断方法,旨在为后续海洋环境保障和水下预警探测提供海洋环境的背景引述和知识铺垫。第二篇海洋环境保障,介绍海洋环境调查技术,充分开展海洋环境对海上作战的影响研究,从而有效发挥海洋环境的作战效能。介绍海洋环境信息获取、资料处理、数据同化以及三维要素场重构的原理和方法,介绍 外主流的海洋环境要素预报技术和数值模式。在此基础之上阐述海洋环境对海军主战 装备和军事行动的影响。通过对海战场环境保障多个经典案例经验教训的归纳总结,引出现代战争对海战场环境保障的要求和思考。第三篇水下预警探测,介绍水声探测与对抗的含义、地位和作用;介绍水声探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水声对抗原理与关键技术;介绍水声探测和水声对抗的典型系统及作战应用。未来随着海洋环境、海洋保障研究的不断深入,了解环境,进而利用环境,扬长避短,提高水声探测与对抗装备的性能,必将使其 充分发挥作战效能。通过本书,广大读者能够 加系统、全面地了解海洋环境保障与水下预警探测的相关知识,拓宽海洋安全方面的科技视野,增强海洋信息化科技素养。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陈玲,王颖,郜洪文的环境分析技术对认识环境问题、筛查新污染物、揭示环境规律和环境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共分十二章,突出当今环境分析需求的特点,注重将 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除第1章外各章结合知识点设计了“思考与习题”,对读者深入学习有启发意义。
-
环境影响评价章丽萍环境影响评价是 范围内较普及且成熟的环境保护制度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依据 法律、法规及标准,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相关案例。本书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非环境专业的通识教育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参考。
-
四川高寒湿地遥感监测方法与应用研究王海军本书为学术专著。川西高寒湿地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和天气系统对卫星遥感成像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地区水热条件时空分异显著,高寒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生长季短,导致可以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的 遥感窗口期少;多源遥感是进行高寒湿地研究的重要数据源,而利用传统模式进行多源遥感集成、高寒湿地信息提取和时空变化监测时效性较低。本书针对川西高寒湿地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和省域尺度上多源遥感集成、分析模式的限制,开展川西高寒湿地多源遥感监测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为川西高寒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资源科学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
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原理唐景春,吕宏虹本书在借鉴国外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原理。具体包括热脱附及原位气相抽提技术与原理,化学修复技术与原理,生物修复技术与原理,场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原理,风险管控技术,以及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
-
汉江流域陕西段非点源污染特征及控制研究李家科,郝改瑞,李亚娇,李怀恩本书通过监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开展了汉江流域陕西段非点源污染研究,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非点源污染的通量特征及过程,自主构建基于时变增益和暴雨径流响应的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SWAT 模型和MIKE 模型对不同区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量化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基于景观理论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价,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未来气候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流域非点源污染优化控制措施。
-
生物入侵十日谈赵亚辉 刘全儒 刘兵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给全球各国共造成超过4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目前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入侵物种。其中,已产生严重危害的至少有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入侵种名单中,已有51种进入我国。这些入侵种中的46.3%已入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本书是给非专业人士看的“生物入侵简史”,邀请国内动物、植物和科学传播领域的三位权威学者,采用“三人对谈”的形式,避免教科书似的面面俱到,而是从百姓身边的入侵生物入手,由个例生动引出,以点及面、深入浅出地对生物入侵领域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对热门的入侵事件各抒己见,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为读者奉上一场生物入侵领域的科普盛宴。本书共选取了国内十种类型的近百种入侵物种,每个类型代表着生物入侵领域的一个典型角度,比如臭名昭著的蟑螂,靠吃解决不了入侵的小龙虾等“餐桌美食”,“花粉症”的始作俑者豚草,以及把“放生”变成“杀生”的巴西龟等,剖析其背后潜在的入侵生物学原理,使读者一读即知整个生物入侵领域的全貌。
-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灾应急避险卢雪松,李文针对世界各国灾害事故频发和灾害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现状,为满足普通人群对临灾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需求,我们根据近几年来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及防灾应急避险课程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目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类型编写本书。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居安思危,防灾避险,警惕各种灾害危险。
-
土地利用碳蓄积和辐射强迫效应崔耀平,蒋琳,周磊,刘帅宾本书系统地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应的碳蓄积和辐射强迫效应,主要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基本概念辨析、通用的几个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全球大尺度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分析及其对应的地域特征;具体到中国,特别强调了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市扩展和耕地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在区域尺度上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应的碳储量、碳封存潜量、生态效应和辐射强迫。本书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机理性认识,还能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并且对科学调控人类土地利用行为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