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顾金土本卷是丛书的社会卷,着重从长江流域农村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绿色能源、野生动物保护以及环保社会组织和政务新媒体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各地对此所做出的有益尝试。根据当前长江流域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卷的特点,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编撰,分别是生态社区篇、环保组织篇和政务媒体篇。
-
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张海榕为了把握和突出长江流域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深刻内涵,本书分为工程篇、治水篇和交通篇。其中,工程篇由水利文化和移民文化组成,治水篇由灌溉文化和抗洪文化组成,交通篇由航运文化和桥梁文化组成。
-
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潘海英本书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全面梳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情况、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思路,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合沿江典型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而总结经验,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路径拓宽新的思路。全书共13章,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综合篇、测度分析篇和实践篇。
-
碳达峰碳中和理论与实践徐锭明,李金良,盛春光 著.
-
污染场地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美)R. L. Siegrist(R. L. 西格里斯特), M. Crimi(M. 克里米), T. J. Simpkin (T. J. 辛普金)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地下水污染问题逐渐暴露。由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水资源安全的威胁,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具有修复效率高、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为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的重要工程技术之一,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国内也开始有部分工程案例尝试采用化学氧化修复方案,但技术水平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书系统阐述了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这一新兴技术,提供了全面的关于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原理和应用,可作为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的技术实践手册供环境修复技术人员使用。
-
基于大数据的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识别与风险管控研究王夏晖等本书以提高环境管理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为导向,以探索研究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识别与风险管控为目的,围绕区域、地块和行业等多个尺度,利用海量多源异构多维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在提出大数据支持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策略与路径基础上,先后研发了大数据系统、污染智能识别、污染源-汇关系诊断、多介质污染联合预测、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和模型系统。
-
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体系特征与生态功能张松贺等本书详细介绍了沉水植物-生物膜体系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功能,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1、2章综述关于生物膜的研究进展,以及沉水植物的分布特征;第3、4章介绍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的组成、微观特征及潜在功能;第5、6章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流、悬浮颗粒物等对沉水植物生理和水质的影响,并借助显微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生物膜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7~9章系统分析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体系在水体氮循环中的作用机制。
-
碳达峰碳中和简明行动指南唐人虎,周洁婷 编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做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宣示,并在随后多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反复强调我国对该目标言出必行,充分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碳达峰、碳中和已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相关内容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碳达峰阶段进一步做出了总体部署。
-
机器人环境监测和化学羽流追踪技术李伟《机器人环境监测和化学羽流追踪技术》一书,对机器人环境监测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化学羽流追踪进行了系统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羽流模型和仿真、飞蛾行为仿生的化学羽流追踪策略设计和优化、自主水下机器人追踪化学羽流和定位羽流源头的飞蛾行为仿生算法设计和实现、自主水下机器人基于多传感器和基于多自主水下机器人的化学羽流追踪策略和算法、自主水下机器人深海热液羽流追踪、自主机器人追踪化学羽流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测绘估计,以及化学羽流追踪机器人系统。本书适用于从事化学羽流追踪、机器人环境监测及自主机器人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了解环境监测机器人学和化学羽流追踪的研究参考用书。
-
矿区修复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李海东,马伟波 等 著本书基于“理论阐释—案例研究—协同治理”的思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研究、评估技术研发和典型案例剖析的方法开展矿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研究阐释了矿区综合体和矿区生态修复目标的内涵,梳理了矿区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提出了矿区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构建了“空地一体、多源多尺度”的矿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第二篇综合运用地面调查、多光谱遥感、激光雷达遥感和高光谱遥感等技术方法,开展了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包括黄河沿线铁矿生态修复、“锰三角”花垣县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激光雷达测度、土壤重金属浓度的高光谱识别;第三篇结合长江经济带和嘉陵江尾矿库生态风险研究,分析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涉矿问题和我国矿区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