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中国消防救援年鉴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中国消防救援年鉴(2020年卷)》全面、客观、准确反映2020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决策部署,加强全国消防安全、应急救援和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2020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救援工作和训练总队工作情况,有关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文件资料,灭火救援救援战例和火灾统计情况,全国消防业务统计资料,消防科研和消防产品管理,消防救援英模人物和消防救援工作大事记等内容。
-
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研究张全发等本书是为科学评估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效应而进行的初次探索。本书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野外调查采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工程的固碳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且在大量野外观测、实验的基础之上,对固碳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梳理、总结,提出了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时空趋同机制及减排策略研究徐如浓本书以制造业碳生产率的趋同机制为切入点,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下,测度了中国省域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碳生产率,并对其时空效应下的趋同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书共七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介绍了制造业碳生产率趋同的理论基础,第3章讨论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测度与评价,第4章分析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格局演变,第5章和第6章分别研究了中国省域制造业碳生产率的空间β趋同机制和空间条件β趋同机制,第7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理论及实例剖析罗隽等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加大环境违法惩处力度、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违法容易守法难”、打破“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的重要方式,也为法院判决环境违法案件提供定量依据。目前,我国评估机构使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不一,鉴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鉴定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和司法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和可靠依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理论及实例剖析》旨在综合分析实践过程中的各类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件,梳理各类型案件的关键技术与评估难点,为完善我国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鉴定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
高氨氮低碳氮比干清粪养猪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李建政,孟佳,王立《高氨氮低碳氮比干清粪养猪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针对我国养猪场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生物脱氮的难题,以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干清粪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研发历程为主线,系统总结了笔者课题组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工程实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养猪场废水碳氮磷同步高效去除为目标,分析了生物滴滤池、微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A/O与Anammox耦合工艺等技术的优势及将其用于干清粪养猪场废水处理的可行性,明确了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土壤-木片生物滤池、枯木填料床和PVC填料床A/O系统、升流式微氧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好氧-微氧两级SBR系统等技术的研发成果,并提供了养猪场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案例。
-
湖北省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陈宁 著本书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应急管理理论、脆弱性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收集整理了湖北省历史灾害数据,对湖北省自然灾害情况进行调研,以湖北省103个县市(区)为样本,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自然灾害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湖北省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风险管理 应急管理”的模式,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并提出加强湖北省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实现路径,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
-
农业起源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王灿,吕厚远《农业起源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系统总结了早期农作物遗存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植物大遗存、微体遗存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部分早期农业起源、发展和传播的新证据,以及气候环境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业起源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农业起源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以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13处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植物考古分析和14C年代测定,揭示了全新世中期中原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炭化模拟实验,确定了粟和黍种子炭化的温度区间,为旱作农业粟、黍比例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埋藏学依据;通过中国考古遗址14C年代数据库和植物考古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时间尺度上农业、人口与气候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王军良,林春绵,申屠佳丽 编“环境与发展”是 21 世纪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作为一门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通过普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可加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源头上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在将来用科技活动改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时兼顾生态平衡,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教材中包含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知识、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并基于各环境要素分别讨论了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土壤环境保护、物理性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简要介绍了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最后阐述了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一个“新”字,关注了环境热点问题与相关知识。同时,教材收集了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本书可供大中专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企业、机关领导干部提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能力参考使用。
-
森林草原野火风险预警监测方法及应用何彬彬等《森林草原野火风险预警监测方法及应用》系统介绍了森林草原野火风险评估预警方法及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极化SAR数据的植被冠层可燃物含水率遥感反演方法、野火风险评估方法及云南省应用验证、全球森林火灾风险时空挖掘及预警预测方法及其在林火多发区域的应用、基于静止卫星的野火火点检测与蔓延速率提取方法。
-
产业生态学毛建素《产业生态学》以人类与环境间的作用界面——产业系统为研究对象,探求产业系统生态进化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人类与环境“双赢”途径。采用探究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围绕环境治理源头方法——产业生态进化,设置了产业在人类与环境关系中的角色、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产业生态管理与实践等内容,力图从科学议题提出到理论分析、管理实践,实现“教、学、研、用、管”一体化,并推动文、理、工多学科交融。《产业生态学》可用作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理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拓展教材,也可用作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材。